首頁 > 歷史

賦得神州萬里春

作者: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06

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什麼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

吳聯平

初識賦體文章,還是學生時代讀杜牧的《阿房宮賦》和蘇軾的《赤壁賦》。那時候一口氣讀下來可謂酣暢淋漓,大呼快意和過癮,猶飲百年老酒,那文字的後勁如烈酒的後勁,讓人沉醉,同艱辛澀味和燒喉辣味與之俱來的趣味、韻味早已浸入心脾,蕩入九曲迴腸。其間,既有文字艱澀艱深,足以讓人造成“字不識其音,詞不知其意”的尷尬;也有文字優美如蘭,足以讓人產生“曲徑通幽靜,禪房花木深”的錯覺。

賦者,以“鋪採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它是以“頌美”“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起於戰國,盛於兩漢。王國維就將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稱之為一代之文學,足以說明漢賦就是漢代文學的典型代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拜讀了蔡章武先生的《神州賦》,讀之喜不自勝,讓我對賦體文章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崑崙東南方五千裡謂之神州”。相傳,中國遠古部落首領黃帝統治的土地被稱為神州。神州意為地域寬廣遼闊,而蔡章武先生的賦體專集《神州賦》,意為賦之主體、賦之物件包羅永珍、千奇百態,就如神州大地一般寬廣遼闊、多姿多彩。作者將賦作按賦之內容分為九個部分,分別為謳頌、感時、詠懷、託物、思親、攬勝、讀史、賀贈和其他。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謳歌和讚美,也有對歷代帝王、將相、文人的審視與評說,既有託物詠懷之胸懷和抱負,也有思親賀贈之情深和意切,真把朗朗神州賦得如一派萬里春色。

謳頌氣勢恢宏。謳頌者,謳歌讚頌也。在作者眼裡,上至神州和家國,下至黎民和百姓,即便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閃耀奪目的人文和事物,都值得作者不惜筆墨、不憐精力去為之謳頌。“謳頌”部分,以《神州賦》開篇,將祖國“倒海排山,呼啦啦南北一統;摧枯拉朽,轟隆隆東西貫通。蜿蜒兮,眺萬里金城之雄偉;威重兮,仰三寸玉璽之高崧”般的壯麗山河呈現於讀者眼前,猶如一棵不老的迎客松瞬間將讀者引入賦體文章的濃郁氛圍裡。思來想去,作者將整部書定名為《神州賦》,就不足為奇了。

尾篇《祭神農文》就如壓軸戲,將具有導以心聰、強其體腹、物業齊豐、除疾祛病、社稷長庚、仁曠義遠等豐功偉績的赫赫炎帝、巍巍神農和盤托出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敬仰、敬畏。其間,不乏對中國記者、大國工匠、巾幗英雄大肆渲染和讚美,甚至對輪椅、寡婦、鰥寡等小人小物進行謳歌和盛讚,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即便寡婦,也有“人寡不孤,山川時時飛翠鳥;身老非寂,城鄉處處聞玉笛”的傳統美德,也再次告誡警醒人們,“莫聽俗言,寡婦門前晝禽擾;少管閒語,孀妻簷下夜鳥啼。”哪怕是輪椅上的小瑛,也有“久礪深磨,身正似觀峭壁;長途短涉,輪動如聞古箏。戴月披星,丹心一顆瑪瑙;經霜歷雪,明瞳兩枚玉瓊”般的堅韌和美麗。

感時與時俱進。感時者,感悟時代時令也。作者關心政治,關注時代,關懷大美時代裡發生的大事小情。當今,我們正步入實現中國夢的新時代。作者緊扣時代,既賦中國夢、賦萬里長征、賦脫貧攻堅,又賦大閱兵、賦大高鐵、賦新農村。在《中國夢賦》中,作者“遠探千年,隨時序而求盛;近觀百載,追夢想以圖強”,將泱泱大國的夢想勾勒得絢麗多彩、璀璨奪目,讓讀者情不自禁同作者一起憧憬未來、展望未來而信心百倍,有道是“且看今日環球,誰人作主;展望未來世界,中國領航!”

“巍巍豐碑,鐫中華之偉業;浩浩天宇,蕩民族之勁風。”《長征賦》亦是如此。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但長征又歷時久、規模大、行程遠、困難巨、影響廣,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作者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將長征這個大事件賦得如宣言書、如戰鼓擂、如號聲響,從句子“杳杳兮萬里漫道,肅肅兮千刃雄關。赫赫兮鋪天雷震,濛濛兮彌地風煙。熠熠兮亙古經典,灼灼兮天地神幡。滔滔兮人望之流遠,燦燦兮生命之攀巔”,就可以窺見一斑。作者目睹大閱兵的氣勢和陣勢,也情不自禁發出感懷:“獵獵雄風,健兒英姿壁展;浩浩劍氣,壯士豪情浪翻。整整齊齊,方陣花裁葉剪;規規矩矩,佇列虹排霓編。”作者步入高鐵,目之所及,也會心旌盪漾,抑制不住內心激動贊吟道:“東貫西通,織大地之鐵網;南來北往,騰高天之銀龍。”

詠懷情真意切。詠懷者,抒發情懷,寄託抱負也。三國時期阮籍就有《詠懷八十二首》,是詠懷文體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蔡章武先生是感情豐富、感情細膩、感情充盈之人,對身邊事物和人性情緒也極為關切和上心,面對孤獨、懼內,眼見陋室、陽臺,陡生閒情、鄉愁,他都能信手拈來,隨即作賦一首,嫻熟的作賦技巧,能將情懷抒發得淋漓盡致,將抱負寄託得格高意遠。在《此生賦》裡,作者將自己從出生至花甲各個階段的情形,描寫得生動至極、情趣盎然,讓讀者產生認同感,找到歸屬感,如“智竇未開,其性懵懵懂懂;跬步初始,其行驚驚楞楞。”“幼木始長,嫩蕊方萌。不知高天厚地,無視微蝦孤蛩。”

即便如此,作者花甲之後仍志存高遠,“雀目青雲,仰長天雁之翼翼;駑思邊草,羨大漠駿之兢兢。已耄耋尚仰山聳屹屹,雖衰老猶賞鳥鳴雍雍。”作者將自己“兩肩晨霜,有幸一世正懍懍;一襟晚照,無憾此生非浤浤”的凜然正氣、磅礴大氣落於筆端,讓人心生敬意。在《孤獨賦》裡,作者在面對孤獨時,也是泰然處之,照舊能“玉握瑾懷,目極九天八野;情知理曉,心寄四海五湖”,這種浪漫主義精神值得稱道和學習。在《陋室賦》裡,作者即便身處一凳一桌、半毫半硯的陋室,也能“倚扉而歌,瑤臺天池之地;憑戶而笑,阿房未央之宮”,發出“吾之陋室,何陋之有也!”的感嘆。在作者70歲生日時,也有感而發,作《白髮賦》以示紀念,將白髮之來源歸咎於“白露飛霜兮,染鶴髮之剪剪;日晷追步兮,催銀鬚之盈盈”,並非歸咎於悲苦愁緒。作者面對白髮,也能吟出“崑崙飛雪上眉梢,頭頂銀絲任性飄”的豁達,足以與李白“白髮三千丈”之浪漫語句媲美。

託物言辭鑿鑿。作者既詠懷言志,也託物言志,將筆尖觸及周遭的小物,既賦歲寒三友松竹梅,也賦常用三品笤帚柺杖和雨傘,既賦小草落葉和老屋,也賦雄雞良馬和雕窗,既賦濤聲雨聲琴聲,也賦雪花淨水美酒,每件小物在作者眼裡都能綻放出一朵美麗的奇葩,就算我們三餐不離的竹筷,作者也能將自己的志向、理想寄託在妙文裡。

“隱體深山,毫無拘泥之態;展姿華宴,最顯謙遜之容。視高貴不卑不賤,憐貧弱勿驕勿兇,尊老邁肺腑切切,待幼童情意濃濃。”寥寥數語,就將作者“棄而不怨,寵而不驚。忙而不亂,閒而不慵”的處世哲學溢於言表。即便簡單的聽雨,也能聽出個“雨徐雨疾,遵自然之規律;風柔風猛,循物象之行蹤”的深刻道理;即便雄雞一唱天下白,也仍要牢記“擴金嗓而放聲,牢記使命;抖彩裳以揚腿,不忘初衷”的教誨。

同時,作者在思親、覽勝、讀史、賀贈及其他等部分,也是真知灼見、喻理深刻、氣度恢弘。整部《神州賦》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既富有節奏美,也富有音律美,如聽宮樂、如品老酒、如食甘飴,是一種美的享受。在彰顯大國之美的前提下,作者盡情表現了人情之美、人格之美、人性之美和人文之美。飽學方能為賦,通讀整部作品,足見作者學識淵博、功底深厚、孜孜不倦,蔡章武先生可謂是我輩學習之楷模、先導。

【來源:恩施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