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當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生態環境部部長拿出北京故宮星軌圖,指出這背後有四個關鍵

作者: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30

北國風光是指北京嗎

“說到曬藍天,我可以給大家展示一張圖片,但不是白天,是晚上。這是一張以故宮午門為背景的夜晚天空星軌圖。”當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藍天成為常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拿出了一張在北京故宮拍攝的星軌圖說。

這是9月15日,發生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上的一幕。

當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生態環境部部長拿出北京故宮星軌圖,指出這背後有四個關鍵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展示在北京故宮拍攝的星軌圖

“這張圖怎麼拍的呢?大家可以看到,夜空中繁星閃爍,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的跡線。要拍出這樣的照片,一定要空氣質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所以,這張圖是北京這些年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個真實寫照。”黃潤秋感慨地說。

黃潤秋介紹,2013年北京的PM2。5是89。5微克/立方米。2021年是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下降了近2/3。北京的重汙染天數也從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2天。從“APEC藍”,到“閱兵藍”到今年的“冬奧藍”,如今藍天白雲在北京幾乎是常態,不再是奢侈品。

“北京的變化只是我們國家空氣質量變化的一個縮影。”黃潤秋說,實際上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國各地,這十年空氣質量都顯著改善。十年來,74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6%,重汙染天數減少了87%;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汙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了51%。我國是第一個治理PM2。5的發展中國家,被譽為全球治理大氣汙染速度最快的國家。

為什麼我國空氣質量能有這麼大改善?黃潤秋回答,這些年,國家先後出臺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就是大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大氣汙染治理。當然,這也與各個地區、各個部門緊密協作、社會各界包括記者朋友們一起“同呼吸、共奮鬥”是分不開的。說到關鍵舉措,他指出大力調整“四個結構”至關重要。

一是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這十年,我國能源消費增量有2/3來自於清潔能源,全國燃煤鍋爐和窯爐從50萬臺減少到現在的10萬臺。我國大力實施了北方地區冬季的清潔取暖,2700多萬戶農村居民告別了過去煙熏火燎的冬季取暖方式。不僅在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上明顯提升,而且也顯著改善了空氣質量,因為少燒了6000萬噸以上散煤。

二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這十年,我國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達到了3億噸、水泥4億噸、平板玻璃1。5億噸重量箱。建立世界最大清潔煤電體系,有10。3億千瓦煤電機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進鋼鐵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6。3億噸粗鋼產能目前正在或者已經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大力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這十年,我國淘汰老舊和高排放機動車輛超過3000萬輛。目前,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穩居世界第一。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油品質量標準也都實現了從國四到國六的“三級跳”,油品質量、機動車汙染物排放強度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四是大力最佳化城市環境治理結構,把揚塵治理納入重點領域。

我國扭轉了過去施工工地砂石骨料開採等“暴土揚塵”的局面,城市降塵量明顯下降。建立網格化監管制度,打通“最後一公里”,過去春天燒荒、夏天露天燒烤、秋天燒秸稈、冬天燒散煤、一年四季燒垃圾的“五燒”頑疾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容市貌發生了顯著改善,科技在其中發揮了很關鍵的作用。全國2000多名科技人員參加了大氣汙染成因治理的攻關,還開發了國家級預測預報模式,對PM2。5的汙染過程預測準確率達到了90%。這樣一些技術支撐,都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黃潤秋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以實現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加強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突出抓好多汙染物協同治理和區域聯防聯控,紮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當藍天白雲成為常態,生態環境部部長拿出北京故宮星軌圖,指出這背後有四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