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的《史記》道出了原因,年輕人要記牢

作者:由 阡陌怡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2

陳勝吳廣怎麼分開的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

陳勝、吳廣所帶領的農民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同時也開啟了社會底層人民推翻王朝的序幕,是一次非常醒目的思想解放,雖然陳勝與吳廣最終沒有成功,但是在他們的帶領下,秦國最終被推翻。

那麼陳勝與吳廣為何沒有成功呢?兩人的基礎薄弱是一方面,內部矛盾也是一方面,因為吳廣是被陳勝除掉的,那麼陳勝為何要殺掉吳廣呢,其實司馬遷早在《史記》當中就有了十分明確的記載。

思想解放

在《史記》當中,司馬遷將不同的人按照社會地位與能力等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區間,而陳勝在《史記》當中被歸結到了世家的行列,與孔子、越王勾踐達到了同樣的高度,

可見司馬遷對於陳勝的認可,而陳勝獲得司馬遷的認可,主要是因為陳勝的行為代表了底層人民的思想解放。

陳勝的出身並不好,他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早先以種地為生,後來被抽調前往長城幹活,也正是這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也徹底改變了秦國。

早在幹活的時候,陳勝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和思想高度,讓同行的人吃驚不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次談話,某日,大家幹活結束後在一起休息,陳勝就和大家說到:

苟富貴、勿相忘

,這句話一說引發了大家的鬨笑,因為在那個時代,等級制度森嚴,普通人幾乎沒有“富貴”的可能性。

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的《史記》道出了原因,年輕人要記牢

但陳勝卻不以為然,接著便說出了一句名言: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這句話也成為了陳勝改變命運的導火索。

當時,陳勝所在的隊伍被安排前往漁陽地區,可天降大雨,導致路面泥濘不堪,這讓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完全無法趕到目的地,按照秦國律法,遲到的懲罰就是砍頭,所以當時的陳勝、吳廣乃至同行的官兵十分沮喪,可陳勝不同,此時他的眼裡爆發出了光芒,接下來就是吳廣登場了。

吳廣與陳勝

就在陳勝不知道該如何實現抱負的時候,身為同鄉的吳廣很快站了出來,給陳勝獻出了一條計策,

他們很快引導眾人揭竿而起,因為當時死罪難逃,起義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所以陳勝很快獲得了大量的支援,這在當時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可這還不夠,古代起勢不能只有地利於人和,還要有天時,而這個天時就是所謂的“名頭”,古代起勢必須藉助神明的力量,才能獲得大家的支援與認可,於是便出現了魚肚裡寫著“陳勝王”的紙條,有了名頭,後面的一切彷彿順理成章,霎時間,起義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但農民畢竟是農民,再加上當時秦國對鐵器的限制,起義軍幾乎都是拿著木棍和武裝精良的秦軍作戰,結果可想而知,起義軍很快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但此時更大的危機還沒有出現。

吳廣之死

作為起義軍的領頭人之一,吳廣當時也是起義軍的領導者,帶領著一支十分龐大的部隊,但吳廣確實不是帶兵的料,很快就錯失了良機,引起了隊伍中的不滿,

而且權力早已將吳廣淹沒,在士兵的眼裡,吳廣就是一個只懂得享受而不思進取的廢物,於是在一次爭吵過後,吳廣手下的將軍斬下了吳廣的頭顱,來到陳勝面前謝罪。

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的《史記》道出了原因,年輕人要記牢

令人想不到的是,陳勝竟然沒有處罰這個以下犯上的將軍,反而將吳廣原本的職位給了他,將他任命為上將軍,為何陳勝會對昔日一起起義的兄弟如此冷血呢?對此,司馬遷在《史記》寫到:

“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在任何軍隊當中只能有一個領頭人,但因為當時起義是陳勝與吳廣一起去做,所以起義軍當時屬於兩個人共同領導,這非常的犯忌諱,陳勝事實也對吳廣有了殺心,因為他十分害怕在未來的某一天,吳廣選擇與他分道揚鑣、自立為王。

更可怕的是,吳廣對於陳勝的一切都十分的熟悉,如果吳廣想要坑害陳勝,只需要將當年的事情和盤托出,陳勝立刻身敗名裂,

任何人都不會允許一個知道自己底細,但又無法控制的人待在身邊,所以吳廣的死是必然的,甚至有人說,吳廣的死是陳勝一手安排的。

其實從司馬遷的記載中不難看出,陳勝對於吳廣的死非但沒有內疚,還十分的欣喜,這也是他沒有怪罪這位將軍的原因,如果陳勝換成劉備,吳廣換成張飛,這件事就是另外一個結果,而吳廣的身死,就在於他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

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的《史記》道出了原因,年輕人要記牢

就拿桃園三結義來說,論武力,關羽和張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鬆地拿捏劉備,論影響力,關羽無論自立為王還是投奔他人,都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在蜀國中,劉備永遠是大哥,大哥說的話不容拒絕,大哥的想法不能反對,這屬於無條件的忠誠,也正是這份忠誠,讓劉備對兩位弟弟十分信任。

而吳廣不同,吳廣從來沒有退居二線的想法,也許在他看來,無論起義軍走到哪一步,他也必須是領導人之一,他和陳勝應該平分天下,但這件事顯然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看到這裡,年輕人更要牢記,做事要懂得進退有度,不可驕傲自滿。同時也要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稍有不慎,極有可能遭到別人的暗算,最終使自己處於不利的地位。

話說回來,陳勝解決掉吳廣之後,沒想到在不久之後,他也步了吳廣的後塵。

那時,他變得貪圖享受、剛愎自用,誤信小人讒言後,起義軍全面潰敗,這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也宣告了結束,在他之後,項羽和劉邦橫空出世,最終滅掉了秦朝,開啟了漢朝時代。

陳勝為何要除掉吳廣?司馬遷的《史記》道出了原因,年輕人要記牢

其實劉邦與陳勝的情況也十分相似,在他的身邊,初漢三傑任何一人,都與吳廣高度重合,但劉邦的做法卻完全不同,在戰爭時期,他表現出對屬下的絕對信任,對權力也沒有那麼渴望,但是在建國後,韓信的死足以說明一切,而蕭何與張良,則早早的放下權力功成身退,這才躲過一劫。

存在即為真理,陳勝與吳廣的失敗說明他們確實不是這個時代的第一人,不過他們的經歷也給了後人很多的驚醒,太平天國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