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作者:由 史書傳音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5

青銅水器會有水印嗎

19世紀的劃時代思想家馬克思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到:

“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傳播了思想文化。”

馬克思的論述充分表明中華民族為人類社會貢獻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成果,這在整個西方世界都已經成為共識,得到西方文明的認可。

然而,遠方陌生的朋友都公認的事情,卻遭到了中國近鄰韓國的反對,竟然聲稱印刷術最先是由韓國人發明,這一文化偷竊顯然是子虛烏有。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印刷術

韓國的文化剽竊

首先,韓國學者聲稱的印刷術指的是金屬活字印刷術,具體指使用的字塊是用金屬製成,方便重複使用,如果泥塊製成的字塊,使用次數一多,難免會遭到毀壞。

這種金屬印刷術可以起到節約成本的作用,更方便活字印刷術的推廣和傳播。

在1997年9月-10月,韓國學者召開“東西方印刷史國際討論會”上,提出了“中國和西方世界的金屬活字技術是從韓國傳入”的觀點,並且要求得到國際承認,其主要論據如下。

文化論證和實地考古是離不開的,沒有出土的文物,與之相關的文化論證就幾乎是空中樓閣。

韓國學者觀點的物證,是在1913年10月7日,開城德壽宮博物館從日本古董商赤星佐買到的一枚鑄有“覆”的銅字塊,如今藏在漢城國立中央博物館。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漢城國立中央博物館

這枚銅塊是從高麗王陵的墓葬中挖出的,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沒有在任何新聞媒體上有過相關報道。

根據韓國學者的說法:這枚銅塊的化學成分含銅為50。9%,錫28。2%,鉛10。2%,鐵2。2%及鋅0。7%。因為其化學成分同高麗肅宗(1102年)時期的“海東通寶”相近,因此憑藉這一條,這枚銅塊就被斷定為12世紀的產物。

先不說此銅塊的來源是否值得推敲,就說這單單依靠化學成分來斷定銅塊處於何種歷史時期,本身就過於草率。

在考古學中,依靠化學技術來斷定文物的歷史時間,最可靠是由化學元素的半衰期來進行倒推,而不是依靠化學成分,廣為人知的就是碳十四檢測法。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考古

歷史上也不乏這種事例,比如西漢銅鏡的化學成分和唐朝時期銅鏡的化學成分頗為相似,可時間跨度卻高達900多年。

唐代開元銅錢和宋代熙寧銅錢的化學成分也十分相近,可銅錢的製造過程和錢幣風格、樣式卻大為不同,難不成可以罔顧事實,都認定為同一朝代的文物?這顯然是違背考古學的原則,所以韓國學者的這一論據太過草率,不能當真。

況且印刷術所用的漢文活字,一般在正面都為陽文反體,表面平整;正面都為方形,這種構造便於印刷;

各邊都應該是呈90°直角。而這個“覆“銅塊長、寬尺寸各異,字面歪曲不齊,與印刷通用的規則背道而行,是否是為印刷所用的銅字塊值得懷疑。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印刷術

韓國對中華文化的有意剽竊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雜亂無章;而是有計劃、有組織、在統一行動下的小偷之舉。

從非物質文化的端午節來源到飲食文化中的泡菜歸屬問題,甚至是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印刷術,韓國都故意挑起爭端。

不過直到一座湖北的實地古墓重現人間,他們的謊言也就不攻自破了,韓國專家直呼絕不可能,不敢相信中國鐵證如山的墓葬文物。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古墓

畢昇墓葬

畢昇被世界公認為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一直以來,他的墓葬和故鄉,都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最早紀錄畢昇的生平事蹟都是依據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書中說:

“畢昇在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每一個一字印一次,用火長時間的燒,便固定成活字。”

排版之前,先在置有鐵櫃的鐵板上面,敷一層摻有紙灰的松脂臘,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臘稍稍融化,融化後接著用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固定在鐵板上,就可以像雕版一樣印刷。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畢昇

沈括從小跟隨父親遊歷大江南北,處處留心科學技術,多次往來於江淮之間。和畢昇是同時代的人,對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有所耳聞,也在情理之中,便紀錄在《夢溪筆談》這本傳世名著中。

在1991年的秋天,湖北英山睡獅山草盤地無桂村一戶普通農民在收割水稻時偶然發現了一座墓碑。

墓碑整體和底座皆為青石製成,高110釐米,寬70釐米,厚13-15釐米,邊沿刻有卷花紋圖案。

根據考古學家的初步結論,墓碑的石質選料、風化程度、雕刻風格都具有鮮明的北宋墓碑建制特點。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夢溪筆談》

在墓碑的中間刻有兩行大字,拂去表面的塵土,經過考古人民的細心辨別,分別為:故先考畢昇神主,故先妣李氏妙音墓。

這證實了墓主人是畢昇無疑,並且是夫妻合葬,也知道畢昇的妻子叫李妙音。

墓碑的兩旁還刻有小字,雖然年久風化,字跡仍然清晰可辨,上行有“年二月初七日”,下行是

“孝子畢嘉,畢文,畢成,畢榮,孫男畢文顯,文斌,文忠。這表明畢昇共有四個孩子,三個孫子,畢氏一族香火也是十分鼎盛。”

畢昇墓葬的出土確定了歷史上確有畢昇其人,證實了沈括《夢溪筆談》的紀錄,活字印刷術也是最早被髮明在中國。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畢昇墓碑

金屬活字緣起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在技術上確實不是金屬活字,不過在畢昇之後,印刷術又再一次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就是利用金屬製成字塊進行重複性的印刷。這並不艱難,也不復雜。

從零到一,和從一到多,難度係數明顯不是一個等級。

泥塊活字和金屬活字區別不過是原料的構成不同,嚴格來說,在技術上和原理上並沒有多麼大的進步,起到的最大作用也僅僅是減少了成本。

在中國,金屬活字印刷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不過學界通常以“五代說“和“宋代說”兩種說法為主,也符合印刷術整體的發展過程。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畢昇

“五代說”的根據在元代嶽浚的著作《九經三傳沿革例》中曾提到五代後晉“天福銅板”。明代的楊守成也提及

“晉天福有《銅板九經》,皆可紙墨摹印,毋庸筆寫。”

不過也有學者推測,五代時期,的確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不過受限於這九部經書約有幾十萬字,刻成銅板,耗資巨大,在國家處於分裂狀態的後晉,在經濟上難以負擔。

最為可靠的還是“宋代說”,文獻依據和旁證主要有如下幾條。

文獻:一是宋代孫爽的《圓夢秘策》序文,上面說“用不敢私,鐫金刷渚,敬公四海。”,這裡的鐫金就是使用金屬字塊的意思。《中國印刷術沿革史略》中認為這就是宋代的金屬活字術。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金屬活字印刷

旁證則是考古學家戈公振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用書上的原理複製了一個金代時期的金屬活字印版,並引用《金泥石屑》一書的說明:

“千佛銅碑,多無文字,此有皇統紀元年號,及李稀造題字一行,用活字排成。”

魏志剛也指出皇統為金代熙宗完顏稟的年號,使用此年號的時間為1141年-1149年。透過一系列的旁證和佐證可以很明確地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出現金屬活字印刷的時間大體在天水一朝。

而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印刷的紀錄為1234-1241年之間,稍晚一些於宋代。

現存韓國境內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本也是1377年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現存於巴黎國立圖書館收藏。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巴黎國立圖書館

從文獻紀錄和實物印本來講,韓國的金屬活字印刷術都較晚於中國。

不過從事實的角度出發,韓國也確實對活字印刷的推廣和發展做出過貢獻,這一點也必須要給予尊重和認可,在大約明代時期,那時的韓國還處於李氏朝鮮統治時期。

在李氏太宗三年(1403),李氏統治者設立了專門從事金屬活字鑄造及印刷的機構鑄字所,鑄字所前前後後大概鑄造了幾百萬的金屬活字樣品。

在清州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中可以證明這一點,這為研究金屬活字印刷術的發展和推廣提供了大量的實物。

91年湖北睡獅山發現畢昇墓碑,碑文引發世界關注,韓國:絕不可能

活字印刷術

結語

該承認的承認,該否定的否定。印刷術的發明在人類的文明程序中是劃時代的一個事件,是人類社會認識自然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傳播知識的至關重要的途徑。

韓國對於活字印刷的貢獻是客觀存在,但是他們的這些成就和我國古代對活字印刷的貢獻是不能夠等量齊觀的。

韓國之所以在發明權上大做文章,由上到下幾個層次在努力,從官方到民間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造勢,完全是出於文化自卑心理。

得不到的永遠在躁動,韓國妄圖想將“謊話說一千遍就是真話“的野心值得我們重視起來,保護傳統文化的發明權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歷史以真相,給文化以尊重,讓世界人民瞭解中國在印刷術方面的貢獻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

《關於活字印刷發明權的韓國“論爭”》 劉為民

《畢昇墓在湖北英山發現》 葉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