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英軍憑藉精良裝備四處殺掠,竟在小村莊慘遭數萬老鄉包圍痛擊

作者:由 談古事看今生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12

三元里抗英影響是什麼

一提起鴉片戰爭,我們的認識就是清軍丟盔棄甲而英軍連戰連捷,但常勝的英軍卻在廣州附近的一場伏擊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這就是三元里抗英事件。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的飛速發展,三元里已被併入廣州市區,但在17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中三元里只是個廣州城北約2公里的小村莊。170年來,這段歷史已被多次放大,成為愛國主義的典範。作為大清藥丸系列的預熱,我們就來分析分析這場勝利的真實情況。

英軍憑藉精良裝備四處殺掠,竟在小村莊慘遭數萬老鄉包圍痛擊

在一般的歷史敘述中,三元里事件作為一場民眾自發的抗英運動而載入史冊,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在這些敘述中卻將此次事件描繪成民眾擊潰英軍的“大捷”,這就與事實存在較大出入了。1841年5月,英軍佔領廣州後,為補充軍需,劫掠了廣州城北一帶的鄉村,更兼調戲婦女,引發了鄉民極大的憤慨。由於大清與英軍在廣州已簽訂了停戰協定,因此附近村莊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對抗英軍。

英軍憑藉精良裝備四處殺掠,竟在小村莊慘遭數萬老鄉包圍痛擊

30日,英軍在位於城北越秀山的四方炮臺發現民眾1萬餘人在其背後三公里處集結,英軍2個步兵團隨即前往予以驅逐,但沒料到此舉正是引誘自己輕率出擊的伏擊誘餌。按照計劃民眾向南且戰且退,將英軍誘入三元里,在令旗的指揮下四下伏兵一齊殺出將英軍包圍。恰好由於天降大雨,英軍的燧發槍無法使用,被迫與民眾展開肉搏戰,並很快落於下風,狼狽撤回四方炮臺。此時發現尚有一個連仍未衝出包圍圈,於是兩個攜帶擊發槍的連隊返回三元里,這才勉強將三元里民眾擊退。

第二天民眾又包圍了英軍據守的四方炮臺[A1] ,英軍當即向廣州當局表示如再發生類似行為則視為大清撕毀停戰協議,因此廣州方面下令解散民眾,三元里事件宣告結束。和戰役經過相比,此次伏擊的戰果卻含有極大水分。廣東當局認為此役斃敵約“數百人”,包括英國遠征軍司令伯麥,但實際上經英方戰後統計,英軍傷亡約30餘人,僅有一名英軍少校因中暑死亡。但即便如此,三元里人民依舊取得了鴉片戰爭諸次戰鬥中殲敵人數名列第四位的好成績,我們不應加以苛責。

英軍憑藉精良裝備四處殺掠,竟在小村莊慘遭數萬老鄉包圍痛擊

從影響上看,這次事件規模有限,英軍依舊在中華大地上肆虐,但時隔百年之後人們已經不再關注事實的細節,更看重其中反映的精神,乃至於留下了“平英團”的傳說,箇中原因值得深究。

英軍憑藉精良裝備四處殺掠,竟在小村莊慘遭數萬老鄉包圍痛擊

按照儒家的傳統學說,中國才是世界的中心,對於外來的“蠻夷”則必須進行堅決抵抗。三元里抗英鬥爭無疑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件,但若過分地將其誇大乃至於提升到所謂“大捷”則大可不必。畢竟在落後、腐朽的晚清時期,民眾自發的抵抗就成為了黑暗中的一盞孤燈,但我們在欣喜於這次伏擊的勝利之餘,更應該反躬自省的是:究竟什麼導致了戰爭的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