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追風箏的人:誰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往,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地成長

作者:由 唐風宋月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04

鳳隱天下男主什麼時候知道真相

自2003年《追風箏的人》出版以來,該書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並被報紙雜誌界盛讚為“一部非比尋常的小說”“一鳴驚人之作”“一部扣人心絃的感人作品”,被中國讀者評為“終身五星圖書”,作者胡賽尼登上“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榜首。《追風箏的人》沒有聳動的標題與噱頭,其暢銷完全源自於全球讀者的口耳相傳。

《追風箏的人》可以說是一部有著多重主題的小說,既有成長、救贖的主題內涵,也有關於人性善與惡鬥爭的思想深度,並且每一個主題都對讀者尤其是青少年有著深刻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可謂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說”。作者基本是從自己的個人經驗出發,為讀者講述了一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為讀者呈現了主人公阿米爾在青春期的成長之路,直到最後阿米爾完成了對哈桑兒子的解救並把他帶到美國一起生活,也同時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這個時候的阿米爾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

這裡的“成長”是帶有雙重意味的,一方面,是客觀方面的成長,如身體特徵的變化、年齡的增長等;另一方面,是主觀方面的成長,如心理上的成熟、性格上的完善,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對於年輕讀者來說,由於正處在心智不太成熟的階段,在學習、生活中通常會遇到一些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閱讀《追風箏的人》的過程中,許多讀者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論是友情、親情還是愛情,在書中都有感人的故事,讀者可以對親情、友情和愛情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種“成長”的體驗是潛移默化的,也是《追風箏的人》給我們帶來的獨特體驗。

在《追風箏的人》一書中,“成長”與“救贖”的主題能夠貫穿作品始終、打動人心。一方面,是由於作品本身獨特的故事;另一方面,源於作者對主題的把控和創作手法。作者將震撼的故事平鋪直敘地道來,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內心體驗,使故事能夠非常容易打動讀者的內心。

追風箏的人:誰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往,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地成長

在《追風箏的人》中,作者胡賽尼使用了重複的藝術手法。比如,關於“風箏”的重複。風箏是這部作品的主要意象,在書中曾多次出現,有著豐富的象徵意味。對於主人公阿米爾來說,風箏既象徵著阿米爾和哈桑童年時的友誼,同時也是童年時期阿米爾背叛哈桑的一個線索,是整部小說阿米爾展開救贖的情感紐帶,風箏也是整部小說的線索,不斷重複出現的風箏使小說前後有所呼應,形成了一種內容和語言上的藝術感。

《追風箏的人》開篇獨特,成功地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給讀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

我成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個陰雲密佈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歲。我清楚地記得當時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牆後面,窺視著那條小巷,旁邊是結冰的小溪。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裡,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今年夏季的某天,朋友拉辛汗從巴基斯坦打來電話,要我回去探望他。我站在廚房裡,聽筒貼在耳朵上,我知道電話線連著的,並不只是拉辛汗,還有我過去那些未曾贖還的罪行。

掛了電話,我離開家門,到金門公園北邊的斯普瑞柯湖邊散步。晌午的驕陽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數十艘輕舟在和風的吹拂中漂行。我抬起頭,望見兩隻紅色的風箏,帶著長長的藍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

它們舞動著,飛越公園西邊的樹林,飛越風車,並排飄浮著,如同一雙眼睛俯視著舊金山,這個我現在當成家園的城市。突然間,哈桑的聲音在我腦中響起: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那個兔唇的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誰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往,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地成長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類似自傳小說的作品,小說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述。這是一部關於苦難、犯罪與救贖的小說,但卻被作者用一種平靜的筆調書寫出來,所有的苦難與傷痛都被以一種緩慢的速度娓娓道出,其中飽含的深情在近乎自然的敘述中得到盡情流露。這一切都使這部小說沒有給人以矯情、無病呻吟之感,反而具有一種撼動人心的力量。

《追風箏的人》的一個出發點是告訴我們人性非常脆弱。很多情況下,需要我們拿出特有的勇氣來面對危險的場景。“風箏”就是這個意象,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去追尋,去發現,才能看清自己。它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悲劇,而是給人生帶來一種溫暖的力量,這種溫暖的力量最終還是使我們相信人性,相信人有改進自己的餘地。

麥家傾情推薦:“追風箏是成長的儀式,也是希望的寄予。”

追風箏的人:誰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往,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地成長

喜歡的朋友可以買一本看看,點選下方連結即可直接購買。

追風箏的人:誰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往,只有勇敢面對才能真正地成長

MX-追風箏的人 (墨香御書房)

¥

45

精選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