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咸陽洪瀆原考古發現3648座古墓葬 出土文物16000餘件(組)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08

太府卿是什麼級別

「本文來源:陝西網」

咸陽洪瀆原考古發現3648座古墓葬 出土文物16000餘件(組)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

釋迦牟尼立像(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咸陽洪瀆原考古發現3648座古墓葬 出土文物16000餘件(組)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

這是咸陽市渭城區洪瀆原墓葬上召窯墓地戰國秦墓(4月30日攝)。 新華社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咸陽洪瀆原考古發現3648座古墓葬 出土文物16000餘件(組)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

唐康善達墓墓道西壁壁畫胡人馴馬圖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咸陽洪瀆原考古發現3648座古墓葬 出土文物16000餘件(組)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

唐楊全節墓出土的左內率銅魚符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12月9日,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召開的“咸陽洪瀆原墓葬考古新發現”新聞釋出會上獲悉,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考古人員在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和北杜街道發掘了戰國、兩漢、西晉、十六國、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出土文物16000餘件(組),墓葬時代延續長達2200餘年。發掘地點位於漢、唐長安城北的“洪瀆原”墓地,是這個時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級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數系皇親國戚、達官顯貴。

發現77座北朝隋唐墓園

咸陽洪瀆原在戰國和西漢時期流行“集中公墓”,即居民在一處大型墓地內集中安葬,個別墓葬有很小的圍溝兆域,並不體現家族意識。東漢、西晉、十六國時期,流行成排分佈的家族墓地,即家族成員以家庭墓葬為單位有規律地集中葬於一處家族墓地內,不設圍溝兆域,相互之間以地域空間作為分隔。

“咸陽洪瀆原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園最具特色,目前已發現北朝隋唐墓園77座,其中有紀年的23座,顯示出圍溝兆域和家族墓園在隋唐時期高等級墓葬中的重要地位。”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考古發掘專案負責人李明介紹,這些以圍溝兆域為特徵的墓園規劃整齊、互不影響,由單人墓葬、夫婦合葬或夫婦同塋異穴合葬發展為子祔父葬,直至孫輩歸葬祖塋,墓地使用時間甚至跨越歷史朝代而延續數百年。這種喪葬禮制上的延續和變化,體現了古人在地下世界凝聚家族合力從而延續至現實世界的期許,是中古門閥觀念的物化體現,同時也是奉親盡孝、鄉土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延續。

墓葬等級高 墓主身世顯赫

宇文韙、楊盛、獨孤客師……在北朝隋唐時期,他們不是皇親國戚,就是達官顯貴。

北周宇文韙墓是一座4天井前後室土洞墓,居於墓園南部正中。宇文韙本姓周,西魏尚書右僕射、司空周惠達之子,北周開府儀同大將軍、文安縣公。《咸陽縣誌》記載周惠達墓有神道碑,庾信撰文,早佚,亦葬於洪瀆原。宇文韙姐宇文宣華與夫濟北郡公拓拔迪亦合葬於洪瀆原,該墓已發掘。

楊盛是北魏司空、襄城貞襄公楊騰元子,西魏文帝元寶炬的表弟,在北周任開府、龍州刺史、襄城縣公。楊盛夫人李氏是隋德廣郡公李和之女,開皇十五年(595)十月合葬於涇陽縣奉賢鄉洪瀆川。

唐獨孤客師墓系5天井土洞墓,居於“凸”字形墓園中部略偏西。獨孤客師是獨孤羅之孫,唐任右衛翊二府中郎將。他的曾祖獨孤信、祖父獨孤羅、祖母賀若突厥皆葬於洪瀆原,墓葬都已發掘。

馬政官員墓發現罕見唐代壁畫

墓園內外有多座家族成員墓葬,且型別豐富,是此次發掘所獲的全新發現。

一般來說,墓園內並列2座同時代墓葬的,應為夫婦異穴合葬。唐康善達墓是一座帶封土的5天井磚室壁畫墓,位於“凸”字形圍溝兆域正中。與康善達墓並列的一座5天井單室土洞墓,形制規格小於前者,時代晚約20年,推測為夫婦異穴合葬。康善達墓中出土的壁畫胡人馴馬圖和胡人牽駝圖最為生動。胡人深目高鼻,身體後傾,左手牽韁,右手揮鞭,正在馴服一匹低頭掙扎的白馬。出行隊伍內可見華蓋、誕馬及持弓箭的侍從,隊伍下方有數條靈蹄獵犬,或趴臥、或昂首張望、或奔跑。

康善達任咸陽監,家住原州(今寧夏固原),是初唐時代的馬政官員(為朝廷養馬的官員)。據墓誌記載,康父亦任牧監,家資饒富,“谷量牛馬,山藏丹寶”,很可能是原州粟特人。墓道壁畫所繪的馴馬、牽駝者皆為胡人形象,或許與墓主人的族屬和生前生活經歷有關。

墓主張虔威是唐高祖李淵的親信

唐張虔威墓家族墓園居中的是並列的2座5天井土洞墓,共用一座封土。張虔威墓居西側,下葬於武德九年(626),隨葬器物完全是隋代風格。從墓誌內容來看,張虔威從武德二年起一直擔任中央宿衛軍府長官右武候將軍,可見是唐高祖李淵的親信。

墓誌專門提及張虔威之死“天子震傷,儲君悼惜,賻賜之隆,有加恆數。”此“儲君”即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發生的前一年,身為高祖親信且系太子一黨的張虔威,在擔任中央禁軍長官的同時兼任中央財政長官太府卿,或可顯示出武德末年的唐代中央劍拔弩張的政治形勢。墓園內的另3座偏北分佈的墓葬系盛唐時代,墓主應系張虔威子孫輩人物。

出土大唐皇宮的門禁“銅魚符”

楊全節是武皇后的外表兄,任太子左內率,很可能是武皇后監視太子李弘的眼線。楊氏家族從北周儻城公楊紹起就葬於洪瀆原,隋唐以後子孫祔葬,各自規劃墓園,形成了龐大的洪瀆原楊氏家族墓地,延續數百年。武則天母親楊氏(楊全節姑母)順陵即位於楊全節家族墓園東北2。6千米,也是楊氏在生前要求歸葬其父楊達祖塋。

楊全節墓園在最初是以楊全節墓為中心形成的夫婦異穴合葬墓園,南北長104。5米、寬80。5米,面積約合唐代方62步,恰好對應唐開元以前四品官員的墓田面積規定;65年之後其幼子易州別駕楊知什夫婦同穴合葬於墓園內東側。

楊全節墓出土的左內率銅魚符,是他當年出入皇宮的門禁憑證,十分罕見。按照唐代制度,不刻姓名的魚符離任需要上交,楊全節墓隨葬實用魚符可能與武則天的特殊恩寵有關。

唐玄宗孫女下嫁武官 命運多舛

還有一種非常罕見的特例——唐東陽郡主墓與其夫王千齡墓分別位於墓園內外。東陽郡主是唐玄宗廢太子李瑛之女,8歲喪父,33歲才被唐代宗封為郡主,下嫁京兆府戶曹參軍(專管戶籍的州縣屬官)王千齡。

東陽郡主的墓園規模低於她從一品命婦的身份,只相當於四至五品官員的級別,且墓葬位置明顯偏西,預留的空位很大機率是留給王千齡的(兩人育有一子)。王千齡的葬禮系後妻弘農縣君楊氏所安排,她可能不希望王千齡與東陽郡主合葬,所以將王千齡墓安置在郡主墓園外以東約60米,以便自己將來與丈夫合葬,但最終未能如願。這處墓園生動地反映了唐代婦女的個人命運和家庭地位意識。

資訊量巨大 足以續寫半部北朝隋唐史

中國考古史上從未有過在同一墓地發掘墓葬數量如此之大、等級如此之高、延續時間如此之長的先例,今後恐怕也很難突破。如果將洪瀆原墓葬整體納入2200年的歷史時期古代墓葬發展體系,那麼它實際上一直是一處“集中公墓”,它集中的是秦咸陽城、西漢至北周長安城、隋唐長安城、宋代以後的咸陽城及其周邊縣城居民的墓葬。由於地處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較高,代表性強,所以洪瀆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時代墓葬制度的極佳標本,對於構建中國古代墓葬的考古學體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

另外,此次發掘所獲豐富的資料,加之七十年以來洪瀆原墓葬的考古資料的綜合研究成果,其蘊含的巨大資訊量足以續寫半部北朝隋唐史,結合傳世文獻記載,將極大地有助於闡發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記者 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