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終是聖明天子事”:評唐人鄭畋的七絕《馬嵬坡》

作者:由 荊川布衣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1

終是聖明天子事是什麼意思

“終是聖明天子事”:評唐人鄭畋的七絕《馬嵬坡》

馬嵬坡在今陝西省興平市西約十一公里處,就是古代的馬嵬驛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曾去過那裡,那時尚未開發,破敗不堪的前院裡只有一座貴妃墓,貴妃的漢白玉雕像、獻殿、碑廊都沒有,北邊後院就是荒地,連圍牆都沒有。墓的兩側有一些殘破的題碑,也無人管理。

自唐代以降,過往馬嵬驛的文人墨客在這裡題詠很多,我曾經有一個小冊子專門收錄了馬嵬驛的題詠,可惜弄丟了。但不管相關的詩文有多少,其基本情調都是哀嘆、指斥唐玄宗獨寵楊玉環、不理朝政的過失,為唐王朝由盛轉衰深感痛惜。但有一個人卻認為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是“聖明”之舉,真是別開生面了!此人就是唐末的鄭畋(tián)。

鄭畋(825-887年),字臺文,滎陽(在今河南)人。唐武宗、懿宗、僖宗朝曾三度拜相。能詩文,曾撰寫《討巢賊檄》聲討黃巢起義。他就馬嵬之變寫過一首七絕,即《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

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

景陽宮井又何人。

在唐代,不管是官員還是平民都可以直呼先皇的廟號和后妃的姓名,沒有什麼忌諱,所以鄭詩的開頭就直接寫唐玄宗從避難的蜀地回到長安,當然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已經近兩年了。第二句寫唐玄宗仍然不忘他與楊貴妃的“雲雨”情深,但是日月換新天了,舊朝換新朝,他已經被兒子肅宗李亨推到太上皇的位置了,失去了皇權,閒居養老。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郭子儀、李光弼等人仍率唐軍與叛軍激戰於中原,叛軍雖內訌紛起,但戰事仍處於膠著狀態,形勢並不樂觀,而玄宗對與楊妃的“雲雨”之歡還念念不忘,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寫到這裡,鄭畋本應該批判玄宗對過去荒淫無度的宮廷生活的不死心,但他沒有,他別出心裁,劍走偏鋒,標新立異地寫出“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鄭畋認為,唐玄宗賜死楊貴妃是一件“聖明天子”的事,做得對,應該肯定。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鄭畋想到了南陳後主陳叔寶的亡國受辱之事。南陳後主陳叔寶在隋朝大將軍韓擒虎攻破金陵時,帶著他的愛妃張麗華躲進了景陽宮院中的胭脂井裡,但還是被隋軍俘獲了。後被押解到了長安,國亡了,自己還受盡了羞辱。在鄭畋看來,唐玄宗沒有亡國,本人與楊妃也沒有受到羞辱,這比陳後主“聖明”多了!這真是不知天下還有羞恥之事!

由於玄宗的荒淫無度,不理朝政,使藩鎮勢力坐大,引發的安史之亂當時還未平息,數十萬將士傷亡了,數百萬中原和關中的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累累,這也能說玄宗“聖明”嗎?這是於國來說的,於玄宗個人來說,倉皇逃蜀,在馬嵬驛連自己的愛妃都保不住,丟了皇位,也算“聖明”嗎?就剩下沒有亡國了!

鄭畋寫這首詩時,距離安史之亂已經百年了。這百年當中唐王朝再也沒有轟轟烈烈過。鄭畋寫過《討巢賊檄》,他應該知道黃巢的義軍曾經佔領了長安,這與安祿山叛軍攻佔長安有何不同?他曾經三次拜相,他看不到唐王朝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唐王朝任用這種人為相,不滅亡才不正常了。鄭畋死於公元887年,僅過了二十年,唐王朝就徹底滅亡了。

我們古代有很多官員很討厭,只要是皇上乾的事,不管大小,不管釀成多大的錯,造成多大的損失,在他們看來這樣的皇上還是“聖明”的,鄭畋就算一個!

安史之亂禍害唐王朝將近十年,罪魁要算安祿山的話,那麼禍首就是唐玄宗,他決不是什麼“聖明天子”,而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罪人!鄭畋是古人,我們不能跟古人過不去,但古為今鑑,我們希望今後不再出現像鄭畋那樣的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