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作者:由 有魔氣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2

大英帝國怎麼實現殖民

大英帝國是世界史上空前遼闊的霸主,其巔峰時期甚至主導國際事務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不同於人類文明史早前出現的眾多帝國,諸如羅馬帝國、漢唐帝國、波斯帝國以及蒙古帝國等,都只是影響了地球上的某一區域而已。大英帝國則不同,其領土範圍不僅覆蓋了整個世界,其對世界的影響也是全方位的。不論是大英帝國之前的西班牙帝國,還是之後的超級大國美國,都無法做到在國際事務中獨佔鰲頭,前者有葡萄牙、荷蘭以及英法的競爭,後者則先後存在蘇聯、歐盟和中國的牽制。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不過,恰是這樣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卻在其鼎盛期間遭遇過一次重大挫折,那就是北美十三州的獨立。18世紀下半葉,北美殖民地獨立以後,英國人曾不禁哀嘆,認為英國再也不是一個大國和受尊敬的民族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僅僅幾十年以後, 一個更加龐大、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國”,又建立起來了。那麼,英國人究竟掌握了什麼秘訣,以至於在遭受北美獨立如此巨大損失以後,依舊可以重新崛起,並將世界帶進一個多世紀“不列顛治世”的呢?本文就讓我們從商業資本主義、自由資本主義和工業資本主義三個階段,詳細分析英國殖民政策是如何轉變的。

重商主義與英帝國的崛起

16世紀下半葉,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正處於殖民時代的黃金時期,英國也處於同樣被譽為“黃金時代”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時代。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英國人透過“食魚日”的規定,培養了大批遠航人才,為後來海軍水手儲備了人才;繼而又鼓勵“劫掠船”模式,促使大批英國水手爭相充當海盜;同時借鑑了中世紀歐洲的“特許狀”制度,賦予許多劫掠船和殖民公司以法律層面的自主許可權。大名鼎鼎的黎凡特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都是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成立的,其背後的政策邏輯則是重商主義。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積累沉澱之下,英國逐漸擁有了一定的實力,能夠積極參與海外殖民擴張行為。只是16、17世紀是西班牙帝國最為鼎盛的時代,當時不僅是美洲,就連歐洲本土也是在其影響之下。畢竟,彼時作為歐陸霸主的哈布斯堡家族,不僅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職位,亦統治了包括西班牙、奧地利在內的大部分歐洲疆域。後來,由於遭受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1648)的打擊,尤其是美洲資源殖民模式的不可持續性,西班牙殖民帝國最終衰落了。三十年戰爭賦予了尼德蘭地區正式從西班牙獨立的地位,承認了荷蘭聯省共和國。只是,曾長期支援荷蘭人抗擊西班牙的英國,此時卻突然變臉,並於1651年由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頒佈了《航海條例》,開始限制荷蘭這個“海上馬車伕”在英國及其附屬殖民地的航運權,保護英國自身的航海貿易壟斷。為此,雙方爆發了數次英荷戰爭,並最終以英國商業底蘊趕超荷蘭而告終。

事實上,前三次英荷戰爭中,雖然荷蘭損失頗大,但並未在經濟層面傷筋動骨。然而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曾在英荷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荷蘭聯省共和國執政、奧蘭治親王威廉,卻因其妻子是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兒,被推舉成為英國國王,與瑪麗共同統治英國。如此一來,英荷兩國歸為一統,並簽訂了眾多盟約,並且在威廉的安排下為英國提供了許多能工巧匠、科學技術和資金。這些政策,最終導致英國經濟進一步增強、荷蘭國庫卻日漸空虛。到了1780年,實力強勁的英國完全撕毀了威廉時期簽訂的盟約,發動第四次英荷戰爭,解決了荷蘭這個殖民競爭對手。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其實,從16世紀下半葉伊麗莎白一世時期開始,英國始終秉承重商主義政策,在面臨西班牙、荷蘭、法國等競爭對手之時,透過政策層面的干預、強化本國商業優勢,實現國家間競爭的勝利。與此同時,英國在此期間也在海外殖民擴張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這期間完成了以北美十三州為中心的殖民網路構建。到了18世紀中葉,英國在七年戰爭期間,透過資助普魯士牽制法國軍事力量,在北美、南亞等地搶奪了大量殖民地。此時的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前夜,手工業仍是英國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形式,但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技術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伴隨著英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佔據的碾壓性優勢,其國內對重商主義愈發質疑,對殖民地也隨之撤銷了許多保護性的政策,這招致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強烈不滿。

自由貿易與英帝國的重塑

1775年,為了防止英國廢奴、自由貿易等政策損害自身利益,北美十三州掀起了反英鬥爭,並在法國介入之後迅速轉變成為獨立戰爭。法國路易十六之所以支援北美十三州,是為了報復英國七年戰爭之仇、併為英國樹立一個新的敵人。至於北美十三州內部,其北方手工業者與英國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南部種植園主則不願被廢奴政策影響,這最終導致英國失去了北美殖民地、美國建立了。次年,亞當·斯密出版了耗費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國富論》,並明確以“重商主義”總結先前歐洲列國的經濟政策,並強烈主張自由主義貿易。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國富論》的出現開創了古典自由主義,震動了整個西方,並且極大的影響了隨後英國的海外殖民擴張和經濟政策。與重商主義強調國家干預貿易不同,自由貿易認為應當逐漸開放殖民地對外貿易,最終實現貿易自由,以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決定一切。當時英國的另一位經濟學家李嘉圖,更是揚言不應該對進出口貿易加以限制,並主張廢除殖民地貿易壟斷的條款。受此影響,英國逐漸走上了一條建設“無形帝國”的道路,以至於在拿破崙戰爭之後,慷慨地歸還了大批法國殖民地。因為,此時的英國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商品佔據碾壓優勢的前提下,即便不花費成本佔據大量殖民地,依舊可以透過貿易攫取鉅額財富。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當然,對於那些在貿易網路中具有戰略地位的殖民地,或者能夠作為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的殖民地,英國人同樣是寸步不讓的。在經過了1805年特拉法加海戰勝利以後,英國徹底掌握了世界海上霸權地位,憑藉工業革命帶來的雄厚底蘊,在自由貿易理論的指導下,以槍炮外交為自己尋找原料、商業網路和市場,在世界範圍內構建了一個無形的貿易帝國。到了1865年,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曾驕傲地說:“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有我們的牧羊場,秘魯送來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遍佈東印度群島。我們的棉花長期以來栽培在美國南部,現已擴充套件到地球每個溫暖地區。” 英國當時的強盛,可見一斑。

工業發展與英帝國的擴張

英國在19世紀的擴張過程中,最為出彩的當屬對南亞印度的征服。在失去了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以後,英國的殖民帝國身份受到沉重打擊。然而伴隨著對印度控制的加強,其巨大的市場體量,使之成為“英帝國王冠上最珍貴的寶石”。更為重要的是,大英帝國的法統來源並非源自歐洲傳統的、由天主教皇加冕的“羅馬皇帝”,而是承襲自印度莫臥兒王朝的“不列顛帝國”頭銜。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表現為兩個方面,即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以及由英國人指揮的龐大印度土兵。這使得印度一方面可以成為貫徹英國自由貿易、謀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另一方面亦可以分攤一部分英國殖民的成本。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不過,進入19世紀中葉以後,歐美各國相繼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邁入了“電氣時代”。加之拿破崙戰爭以後,以歐洲憲兵自居的沙俄在整個亞歐大陸與英國展開了“英俄大博弈”、德意志和義大利相繼完成統一,英國在經濟貿易和殖民擴張領域的競爭對手增多。拿破崙戰爭的結果雖然是法國戰敗,但英國處於大陸均衡的外交考慮,在維也納體系中並未對法國多加限制,只是其殖民擴張能力猶存。凡此種種,直接導致英國再度放棄了低成本殖民擴張和自由貿易的政策,重新走到了貿易保護和殖民地擴張的道路。

到了19世紀下半葉,英國海外殖民地的土著鄰居,漸漸的都被列強徵服,矛盾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為了保持對印度航線的安全,英國控制了埃及;為了保證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的安全,英國又侵佔了蘇丹。最終,建立一個從北非埃及的開羅到南非開普敦的雙開計劃,被殖民者們納入了議程,這與法國構建從維德角到索馬利亞的東西貫穿計劃相沖突,雙方為此在“法紹達事件”中險些開戰。當然,鑑於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地位,直至一戰爆發前,英國都未曾完全拋棄自由貿易政策。

大英帝國丟掉美國以後,為何依舊開創了百餘年的“不列顛治世”

綜上所述,英國在海外殖民擴張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秉承重商主義、推行“許可證”制度、“劫掠船”模式和建立以北美殖民地為中心的商業資本主義階段;工業革命以後獲得商品競爭碾壓地位,並在自由貿易思想指導下,憑藉海上霸權、槍炮外交搶奪商貿網路要地、原料產地和市場,構建了無形貿易帝國的自由資本主義階段;以及在遭受歐洲其他國家激烈競爭,重新轉回搶佔殖民地道路,並構建了以印度為核心的“不列顛帝國”的工業資本(帝國)主義階段。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大英帝國之所以在喪失了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以後,依舊能夠重新崛起,並將世界帶入“不列顛治世”,是因為它能夠根據自身優勢和現實情況迅速轉變自己的貿易和海外殖民政策,快速制定出一套符合客觀規律的方針,憑藉工業霸權和海上霸權維繫了百餘年世界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