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作者:由 青梅煮水論英雄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3

到春秋末年長江下游的什麼和什麼也先後開始北上爭霸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七世紀,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王朝時期。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夏朝總共傳十四代、十七王,延續五百年,夏的建立說明中國是最早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國家之一。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夏朝地圖

夏禹治水有功,被禪位為天子,成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位後,都於陽城。他一再會和諸侯,分天下為九州(通指周禮九州,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定貢賦制度。九黎、三苗是遠古時代嚴重邊患,堯舜曾征討,至大禹時代才將之平服。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夏禹

禹既治水患、又徵黎苗,功業甚大,尊稱大禹。禹死後,其子夏啟破壞禪讓傳統,自立為王,恢復黃帝王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從此,王位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家天下,這是一種政治上的進步。

夏啟基本繼承大禹的事業,但其子太康無能,被東夷部落首領后羿所逐。太康死後,后羿立其弟仲康為王。仲康之後,其子相立。后羿為其部下所殺,相亦被殺。相之子少康,收聚夏的殘存勢力,滅后羿部下,光復夏王朝,史稱少康中興。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后羿射日

至少康之子杼即為,夏征服東夷,使夏王朝發展到鼎盛。夏王朝的統治,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

其後幾代王朝社會安定,青銅器冶煉漸至成熟,生產工具用具,商品也有所發展。

夏十五代王孔甲,好方術鬼神、淫亂,諸侯反叛,夏朝逐漸衰敗,再三傳至夏桀,他不務修德,驕奢無度,四處用兵,殺人無數,以致眾叛親離,終為商湯所滅。

商朝又稱殷、殷商,約公元前十七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是第一個有直接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前期屢屢遷都,至盤庚定都於殷,又稱殷朝。歷經十七代、三十一王,約六百餘年,末代君王商紂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舜時,商族契善於征戰,商人稱作玄王,作為始祖。至契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比較強大的方國。夏桀暴虐,商湯以寬治民,眾皆歸附。又用伊尹之計,離間夏桀與其同盟九夷族,孤立夏桀,鳴條之戰滅夏。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商朝地圖

商湯建立商朝後,廣施仁政,深得民心,鞏固政權。農業、手工業發展迅速,私有制度完善,商朝走向奴隸制度占主導地位的時期,史稱商湯革命。

此後商朝因王室內亂,多次遷都,外患不斷。至盤庚遷殷以後,王室內部矛盾得到緩解,盤庚被稱為中興之主,併為武丁中興打下基礎。

武丁為盤庚之侄,幼年曾在民間生活。即位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社會安定繁榮。其派兵平叛,擴大商朝領地。武丁開創的盛世局面為晚期商朝乃至西周的繁盛奠定基礎。

武丁死後,祖庚、祖甲以後諸王,至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尖銳,東南方諸侯紛紛反叛。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帝辛

帝辛即商紂王派部下東征萊夷,親自攻打南方九苗,將商勢力延伸到東海及長江流域,但其連年征戰,極大消耗國力,進一步激化國內矛盾,並給西周可乘之機。

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紂王倉促間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商軍前徒倒戈,牧業一戰,血流浮杵,帝辛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周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其中東周又分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兩週,亦即史學界通常所指的先秦。

周人的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即后稷。其後代幾經遷徙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原物產豐富,土地肥沃,農耕條件優越,部族首領亶父造田營舍,建邑築城,國力逐漸強大。為保障部族安全,亶父與中原共主商朝建立同盟關係,卑事商王武乙,並接受商朝的天命觀念。

亶父偏愛三子季歷,長子太伯與次子仲雍順應父意傳位於季歷,自身逃亡荊蠻,與當地本土氏族結合,後為吳國。季歷之時,商周關係密切,季歷與商聯姻,被商王封為牧師,成為商王朝在西方最重要的一位方伯。雖然關係密切,殷商時刻提防這股新生力量,周國吳國也在不斷吞併親商的小國,最終商王文丁為扼制周族勢力發展,誅殺季歷,周商矛盾加劇。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商周對峙

西伯姬昌繼位後,國力不足與殷商抗衡,繼續侍奉商王。暗中增強國力,討伐西戎,以固後方,並不斷誅伐親商小國,至周國三分天下有其二,文王遷都豐都,準備進取殷商。

文王死,其次子姬發即位,率兵會盟孟津,前11世紀,周王率軍與商紂王大戰牧野,滅商朝,周朝立。周武王建鎬京,豐鎬二京隔水相望,並稱豐鎬城, 即宗周。

周朝建立後實行分封制,大封皇族與功臣,封太公於齊,召公於燕,另封商紂之子武庚於朝歌,並分封鮮、度、處為三監於朝歌周圍,監視武庚。

武王死後,管叔鮮不滿周公旦執掌朝政大權,輔佐成王,聯合武庚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周公不得已出征,平叛三監,為控制中原,於伊、洛二水一帶建新都邑,定名東都成周洛邑。

東都成周建成,周公還政成王,周材進入鞏固時期,周成王歿,康王即位。成康四十餘年間,天下安寧,刑錯不用,史稱成康之治。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周朝地圖

周康王死後,子瑕即位,是為周昭王。昭王率東八師西六師親征荊楚,還師時渡江溺死,全軍覆沒。之後周穆王好大喜功,四處擴張,又好遊行,以致朝政廢弛。

經穆昭時代,周朝實力大減,這期間,西北戎狄漸興。戎狄交侵,周人深為所苦。至厲王時,連年戰亂,百姓苦不堪言。厲王彌謗,結果人人自危。前841年,國人暴動,厲王出奔到彘。朝中由召公、周公行政,號為共和。

厲王死後,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宣王勵精圖治,政通人和,諸侯來朝得宗周。宣王晚年,因干涉魯國君位繼承,引起諸侯不滿,之後徵西戎慘敗。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國人怨恨。又伐西戎失敗,加之天災頻繁,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周幽王廢申候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褒姒為後,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候聯合曾候、犬戎進攻幽王。幽王和伯服均被犬戎殺死。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被殺後,申、曾等諸侯見目的達到,並聯合已經趕到鄭、衛、晉等勤王之師,又擊退犬戎,立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與此同時,虢公等王朝大臣立王子餘臣為王,是為攜王,但列國中絕大多數只承認周平王。平王二十一年,晉文候殺攜王,結束二王並立的局面。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較大的諸侯國為爭奪土地和人口,不斷進行兼併戰爭。戰勝者便召開諸侯會議,強迫承認其霸主地位。先後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史稱春秋五霸。

追根溯源,回望波瀾壯闊的先秦王朝

春秋戰爭

東周之初,鄭莊公把持朝政,常借王命大肆擴張,使得鄭國在春秋初期成為強國,號稱小霸。由於鄭莊公公朝勢力大,常常忙於鄭國私事,很少入朝聽政,引起平王不滿。平王逐漸起用虢公分化鄭莊公權力。前706年,周桓王組織聯軍攻伐鄭國,但被鄭國擊敗。

周王名為共主,實則名存實亡,依附於各諸侯。諸侯輪番爭霸,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公勵精圖治,百年霸業;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秦穆公開地千里,稱霸西戎。

諸侯爭霸的過程中,大國兼併小國,諸侯數目減少,華夏民族和其它民族接觸頻繁,促進民族融合。春秋末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參加爭霸戰爭。

吳王闔閭任用孫武、伍子胥等人,率兵伐楚,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之後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軍迎敵,闔閭受傷病逝。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伐越,勾踐求和,吳王接受越王求和,拒絕伍子胥聯齊滅越建議,繼而轉兵攻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勾踐臥薪嚐膽,十年一劍,趁夫差中原會盟諸侯內部空虛時,滅掉吳國,夫差羞憤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成為最後一個的霸主。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的戰國時期。經春秋長期激烈的爭霸戰爭,到戰國時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史稱戰國七雄。

前256年,周赧王以天子名義召集六國伐秦,以失敗告終。秦破洛邑,殺周赧王,東周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