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作者:由 讀書悟道123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3

司膳房是什麼朝代的

多爾袞和鰲拜都是清朝前期有名的權臣,多爾袞的名頭是皇父攝政王,將孝莊順治母子玩弄於股掌之上;鰲拜一路從四大輔臣最末升到首位,甚至在康熙親政之後,仍死抱著權力不放,直到作死。

對於清初的這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的權力更大?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比較一下。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地位與身份的對比

多爾袞出身皇族,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在皇太極時代,他幾乎參與了清朝一統天下的所有重大戰役,有著“墨爾根戴青”的美號,可以說戰功赫赫,由此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

與此同時,他還參與到了朝政事務當中,統轄六部,儲備了豐富的行政管理能力,為他此後攝政奠定了基礎。

在皇太極死後,當他再次面對權力洗牌時,這次他終於可以憑藉實力參與其中。按照世襲制的傳統,兄終弟及,父死子繼,都是可以的。

儘管最後出於平衡各方勢力,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承帝位,但實際上多爾袞已經勝出,因為他是攝政王。

在之後的歲月裡,他不斷地給自己加封,先是“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又改成“皇叔父攝政王”,順治六年又變成“皇父攝政王”,這已經是以“太上皇”的地位自居了。

攝政七年,利用權力培植黨羽,重用親信,剷除異己,生活奢華,可謂一手遮天,孝莊順治母子拿他毫無辦法。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鰲拜的身份完全不能與多爾袞相比,首先在出生門第上就差了一大截,鰲拜是將門之後,他的崛起完全是靠自己的戰功掙來的。

他的主要戰績表現在三場戰役之上,分別是皮島之戰、松錦會戰和和西充之戰。

皮島之戰前,他跟著努爾哈赤,在軍隊中充當“死兵”,類似敢死隊,衝鋒在前,已是屢立戰攻。皇太極繼位後,他跟隨阿濟格參與了皮島之戰,戰後身負40多處傷,阿濟格在奏報對他大肆褒獎,之後他贏得了“巴圖魯”的稱號。

松錦會戰對明清都是一場轉折戰,明朝經此戰再無還手之力,清朝經此戰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在此戰中,鰲拜一如繼往的表現英勇,戰中晉爵一等梅勒章京,戰後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的佼佼者。

西充之戰是攻打李自成的一場戰爭,鰲拜先是隨阿濟格取道陝北追擊李自成,大順軍被打殘後,他又隨豪格攻打大西軍,基本上肅清了四川一帶的農民軍,功勞居首。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以上戰功也決定了鰲拜的地位與影響力,重點還在於,他是皇太極的心腹。在皇太極死後,他站隊了豪格,結果在多爾袞輔政後,他便遭到了多爾袞的報復。

多爾袞在輔政後,馬上就開始了對異己的打擊,目的就是在於“唯我獨尊”,當然他首先打擊並不是鰲拜,鰲拜只是牽扯其中。

比如他擁立豪格之事,後來便被人告發,多爾袞藉此興起大獄,嚴訊諸人,鰲拜曾論罪死,得旨後“罰鍰自贖”。非常時期曾數次論死,革職為民,還有降爵等諸多處罰。

也正因他站在了多爾袞的對立面,在多爾袞死後,才得到了順治帝的青睞,將其視為心腹之臣,並委以重任。

從上述對比可以看出,鰲拜與多爾袞在身份地位上完全沒有可比性,多爾袞幾乎是吊打鰲拜這個小弟的。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在專權上,誰更厲害?

從時間上看,多爾袞的專權時間,從1644年始至1650年終,擅權時間七年,在這七年裡,他是一逼什麼樣的派頭呢?

順治即位後,清朝入關戰爭及所有事務,都是多爾袞指揮的。在成為皇叔父攝政王后,那出行派頭猶如帝王,出去打個獵,王公貴族都要親臨迎送;如遇個元旦等慶賀日,文武大臣在朝賀完順治後,馬上就得奔去再朝賀多爾袞。

在他上朝時,可以在午門內下轎,而其他大臣則是在午門外下轎。多爾袞所用的儀仗種類與皇帝基本等同,都是20種,只不過在每個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

更離譜的是,他還把皇帝璽印搬到自己家裡,只為了方便發號施令。如果誰在奏書中稱他為王爺,很可能要受到革職處分。而且到了順治四年後,他連對順治的跪拜禮都免了。

到了順治五年,他成為皇父攝政王后,其權力與威儀與皇帝無異。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與皇帝不相上下;一切政務,也不再和順治彙報,直接下旨。他想任命誰罷免誰,無需和皇帝打招呼,都是自己說了算。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那麼,鰲拜專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

鰲拜的專權時間,從1661年始至1669年終,擅權時間九年,在這九年時間裡,鰲拜又過得如何呢?

順治死後指定了四位輔政大臣,除了鰲拜,還有三位,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和遏必隆。

在這四人當中,索尼是四朝元老,自然位高權重,但問題在於他年事已高,對於朝政之事能不問則不問,能不管則不管。

蘇克薩哈原本依附多爾袞,在多爾袞死後,為了自己的發展,不惜出賣曾經的主子,以求從多爾袞的陰影中分離出來,從而得到現任主子順治的青睞,他也成功了。

由於蘇克薩哈曾經是多爾袞的人,其他三位輔政大臣也多瞧不上他,所以,儘管鰲拜與蘇克薩哈有姻親關係,但二人政見不合,還常常鬧矛盾。

遏必隆其人沒有什麼主見,因為鰲拜軍功顯赫,也是老資格,因此,遏必隆也總是附和他。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所以,在這四人當中,還是鰲拜權重最高,由此,他也就走上了擅權的道路。對於鰲拜,也有人看不慣他,對他進行挑釁,但都被鰲拜強行處理了。

比如費揚古之子倭赫,身為康熙的侍衛,由於不尊敬鰲拜,後來被鰲拜找理由處死,還將其家產籍沒,並把搜刮來的家產假公濟私,給了自己的弟弟。

再如鰲拜的換地事件,何為換地?這事兒說來還有點遠,多爾袞為攝政王時,他把原本應分給鑲黃旗的肥沃土地分給了自己的轄下的正白旗,而鑲黃旗得至的土地很差,對此鑲黃旗人很不滿。

到了康熙時代,鰲拜是鑲黃旗人,他又提起此事,要求將正白旗霸佔的土地再換回來。而正白旗的蘇克薩哈自然不同意,因為這事兒不提也已經沒有什麼大的風波了,雙方也早已互認了。

鰲拜刻意提起是有目的,他就是藉此打擊蘇克薩哈。但有趣的是,四位輔政大臣中,三位都是鑲黃旗。因此,對於鰲拜換地事件,另兩位並沒有意見。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鰲拜為了達到換地目的,不僅煽動大臣們上書,而且還給孝莊太后施加壓力。就在這件事鬧得不可開交時,正白旗的戶部尚書蘇納海上書,說康熙三年已下旨不許再圈佔民間土地,所以此時也沒有更換的必要了。

鰲拜不死心,繼續鬧。康熙只好派人下去查此事,派出的三位大臣為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和巡撫王登聯,此三人經過實地調查後,將旗民們不願換地的情況如實呈報給了康熙。

但在鰲拜眼中,這三位大臣就是在公開和他作對,於是以“藐視主上,紛更妄奏”的罪名,將三個拘禁,還要處死他們。刑部認為清律並無明文規定三位大臣所做之事屬於犯罪,但為了給鰲拜面子,提出建議用鞭刑,加沒收家產就算了。

但鰲拜一意孤行,膽大妄為地假傳聖旨,將三位大臣處以絞刑,連並其家人也殺害了上百人,最後還沒收了家產。

此外,對於在換地事件中表示反對的大臣、官員,也一律被他或降職,或革職,或充軍為奴。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事後,當他向康熙彙報此事時,卻顯得輕描淡寫,彷彿一件小事一般。之後他對蘇克薩哈也沒有手軟,為其羅列了“24條罪狀”,並要求康熙處置蘇克薩哈。

康熙在朝堂之上看了所謂的罪狀之後,十分無奈,並沒有明確表示按照鰲拜的意思去做。鰲拜見狀,竟然直逼康熙面前做出無禮舉動,而更加微妙的是,對於鰲拜的舉動,在場大臣竟無一人敢上前阻止,無一人為康熙解圍。

年少的康熙最後只好同意了鰲拜的要求,將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處以絞刑。

換地事件最終也將鰲拜與皇權的矛盾激化,所以,康熙在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剷除鰲拜。

鰲拜最終還是栽到了康熙手中,當鰲拜被抓後,康熙也給他捏了三十條罪狀,本是死罪,但看在他屢立戰功的份上,最後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康熙八年(1669)鰲拜在禁所中死去。

清初兩大權臣多爾袞和鰲拜,他們的擅權有可比性嗎?誰權力更大?

從上述多爾袞和鰲拜在擅權的對比中,可以看出,鰲拜擅權與多爾袞也不相上下,也是蠻橫的很。

有所區別的是,多爾袞有一個皇帝夢,但由於他的身份特殊,勢力強大,在他有生之年,孝莊和順治母子都無力捍動他的地位。

鰲拜就不一樣了,他的功勞再高,也是一個臣子,一個將領,而多爾袞是親王,是皇父攝政王,清朝定鼎中原,他可是半個設計師。所以,多爾袞所享有的特權,恐怕鰲拜幾輩子都趕不上,再者也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綜上所述,由於多爾袞是皇族身份,並實際指揮了清初的一系死戰爭,他的攝政王份量是相當厚實的,權力也相當特殊。而鰲拜就不一樣了,他完全是靠軍功上位,權力再大也只是一個臣子,凡事還是要顧及皇帝,還是要皇帝批准,他的胡作非為,最終都成為了他的罪狀,最後慘遭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