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作者:由 千古名將英雄夢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6

西漢鹽鐵專賣的目的是什麼

天下的強漢(44)

主筆:閒樂生朱暉

年幼的漢昭帝即位後,外朝的丞相田千秋與御史大夫兼大司農桑弘羊的政治影響力越來越小,而以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三人領銜的內朝反而藉助領尚書事(注1),控制了宮中的決策大權。他們三人便是朝廷的鐵三角,只要這三角穩固,大漢政局就永遠不會亂。

但是很可惜,這個鐵三角很快就失衡了,僅僅不過一年後,始元元年(前86年)九月,與霍光一樣謹慎厚重穩健的職場高手金日磾病逝(注2)。鐵三角成了雙足鼎,平時霍光輔政,霍光休假則上官桀代理,兩個領導並駕齊驅,不穩定因素開始暗自滋生。

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正月,大將軍霍光被封為博陸侯,左將軍上官桀被封為安陽侯,躋身列侯之位,內朝的權威也因此更為增長。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始元三年(前84年),上官桀之子上官安藉助蓋長公主(昭帝異母長姐)的關係,成功將女兒送入宮中,獲得婕妤封號,數月後始元四年三月,上官安之女被封為皇后,上官安成為頂級外戚,遂平步青雲,接替金日磾晉升為車騎將軍,並封安陽侯。至此,上官家族勢力大增,得與霍家分庭抗禮。內朝的“雙足鼎”關係更加微妙了。

雖然霍光與上官桀是多年好友兼兒女親家,上官安之女既是上官桀的孫女,也是霍光的外孫女,雙方可謂天然的政治同盟。然而權力是友誼的毒藥,所謂一山難容二虎,上官桀雖是養馬出身(注3),但資歷豐富,他做過管車馬的太僕,做過管農耕與屯田的搜粟都尉,還做過管皇室財政的九卿之一少府,還曾跟隨李廣利徵大宛,敢深入,有軍功,更參與捕殺過造反的侍中重合侯馬通。而霍光呢,就靠著自己霍去病弟弟的關係,三十年來一直跟在武帝身邊做個奉車都尉,沒有一件具體的政績與戰功,他憑啥位列群臣之首?所以上官桀很不服氣,他一定要想辦法將霍光搞下臺來自己上去才爽。權力是排他的,從歷史上來看,多位輔政大臣的政治格局最終都會只留下一個,如蜀漢的諸葛亮李嚴,曹魏的司馬懿曹爽,滿清的鰲拜蘇克薩哈,這是你死我活的主導權之爭。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經諫大夫杜延年(注4)建議,霍光以昭帝名義,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兼大司農桑弘羊召集各地賢達60餘人(賢良文學),與朝廷各部門丞史、御史,共同就武帝時期各項激進財政政策特別是鹽鐵酒專賣政策,進行全面總結和辯論,以統一經濟思想,確立帝國下一步的財政政策指向。歷時近半年,至同年七月,會議閉幕,期間帝國戰時經濟總管桑弘羊舌戰群儒,堅持主張國家控制經濟命脈,杜絕豪門大族以資本操縱社會的情況;而賢良文學們則認為此舉乃與民爭利,應當徹底廢除。

這場辯論非常精彩,後來宣帝時儒生桓寬將

此會議記錄撰成《鹽鐵論》一書,是研讀漢代經濟、文化與思想史的必讀書目。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當然,這場辯論是註定沒有結果的。國營壟斷會導致企業官商化與低效率低質量,放鬆監管又會造就大量財閥與黑惡勢力,孰對孰錯,應該偏向哪一邊,如何把握這個度,這些個問題幾千年來一直困擾著古今中外的政治經濟學家。王莽極端國有化的惡果、蘇聯官僚主義的危害、俄羅斯“休克療法”與私有化運動的失敗,以及韓國財閥控制政府的弊端,各種情況花樣百出,各種問題千頭萬緒,直到如今,西方經濟學的芝加哥學派與凱恩斯學派仍在爭論不休,此絕非一群漢朝人辯論半年就能辯清楚的問題。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所以會議的結果,只能是雙方各退一步,達成妥協(注5),會後,朝廷廢除了酒類專賣和關內地區的鐵業專賣,但其他鹽鐵官營不變。畢竟,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鹽鐵收益已經成為漢帝國的主要財政收入,不能說廢就廢,否則日益膨脹的政府機構與新拓殖民地將無法維持下去(注6)。況且,鹽鐵都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其生產多在深山濱海,工人多,產品又敏感(最怕私造兵器),極難監管,極易形成對帝國集權統治具威脅之集團性社會勢力,只有掌握在政府手中才不會太阿倒持。故桑弘羊有一句話洩露天機:“今放利於民,罷鹽鐵以資豪強,遂其貪心,私門成黨,則強御日以不制……”這才是帝國政府不願放鬆鹽鐵經營的深層政治考慮。當然,也正因為有此顧慮,“中國才未像西歐那般,衝出‘中世紀堡壘’,而由城市商人從內裡新造一種社會體制的力量。”(王家範《中國歷史通論》)而也基於此,中國的國營經濟遠比國外成熟,特別是在擁有了現代有效的風險評估、金融審計等監管手段後,足以避免很多當年蘇聯國企效率低下、貪腐叢生的情況。

扯遠了。不管怎麼說,對霍光而言,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利用鹽鐵會議,大大緩和了朝廷與商賈士紳之間的巨大矛盾,併為自己爭取到了地方豪族的政治支援。於是,霍光在穩固了自身權位後,便開始繼續執行併發揚武帝晚期輕徭薄賦的政策(注7),對內與民休息,對外則安邊持重,使得百姓日漸充實,帝國也從漢武帝晚期國民經濟接近崩潰的局面下漸漸恢復了實力。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然而,內外朝的分裂與權爭,仍不可避免的進入了白熱化,於是變亂如期而至。

鹽鐵會議的第二年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一個反霍政變集團誕生了。這個集團由上官桀父子、燕王劉旦、蓋長公主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組成,並外聯郡國豪傑以千數。劉旦乃漢昭帝之兄,也是漢武帝諸子中如今最年長的一個,當初衛太子與昌邑王先後死去,劉旦以為自己必將繼承大統,沒想到這桃子竟被小孩兒劉弗陵摘了去,所以他一直不服;再加上他身處燕地,身邊多得是不安分的燕趙大俠,也許就是在這些大俠的鼓動下,劉旦開始勾結與霍光有隙的其餘四位大牛,共謀策劃,想要搞掉霍光,廢掉昭帝,撥亂反正。上官氏反霍之原因如前所述,而桑弘羊身為一個專業技術官僚,他之所以要反霍光,除了鹽鐵會議上的政見矛盾之外,主要還是霍光近日免去了他大司農的兼職,並提拔了自己一個手下楊敞(司馬遷女婿,受霍光賞識而擔任大將軍司馬)擔任大司農,侵奪了桑弘羊在財政方面的勢力,所以他也要奪權。當然,這些人之中只有劉旦想廢帝,其他人恐怕只想反霍,劉旦就是被大家利用的那一個。

說起來,這個政變集團級別還是很高的,只可惜黨羽太多,人員太雜,保密工作又做的太差,結果事未發而機密洩露,漢昭帝下令,將上官桀、桑弘羊滿門抄斬(注9),漢昭帝的撫養者蓋長公主聞信,也畏罪自殺。詔書發至燕都,燕王劉旦與群臣賓客以及后妃對飲,慷慨悲歌,舉座皆泣。隨即以燕王綬帶自縊而死。而他的二十多位妃子也跟隨著他選擇了不歸之路。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經此鉅變,霍光將自己的反對派一網打盡,空出的位置全由他的親信佔據:在平定政變中立有功勳的尚書令張安世被晉升為右將軍、光祿勳,諫大夫杜延年則被提拔為太僕右曹給事中。有意思的是,張安世與杜延年的父親正是武帝時的著名酷吏張湯、杜周,其父以用法深刻著稱,其子卻以通經明禮知名於世,形象上文質彬彬,政治上循理愛民,與父輩大異,足見輪臺罪己詔釋出之後時代風氣的轉向。

另外,霍光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霍山及其他親屬也都進入內朝,掌握禁軍軍權;霍光的兩個女婿範明友和鄧廣漢則成為東西宮衛尉,統領南軍。於是霍光權傾朝野,威加海內,成為了大漢朝廷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這位權臣在歷史上譭譽參半,但無可否認,霍氏一家獨大,結束了漢王朝的激烈黨爭;各大政治集團從此緊密的團結在霍氏周圍,知時務之要,為構建大漢和諧社會而共同努力,最終締造了一個富庶而強大的時代,甚至解決了漢武帝一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昭宣中興”。

西漢的朝廷內鬥與鹽鐵戰爭

看來,用個人品質去評價歷史人物,勢必是難辨區直的。即使是一個奸詐狡猾的政客,在某種時勢下也可能扮演歷史上的英雄角色。或許在個人品德上,霍光集團不見得比上官集團高多少,但在政治素養上,帝國臣民顯然更信任更支援他們,這就足夠了。

注1:尚書本是隸屬於少府中的官員,職能是為皇帝收發公文,官位很低。但漢武帝改革後,尚書就從少府脫離,成為內朝的加官;而由於尚書檯負責著奏章與聖旨的上傳下達,這樣不合意的奏章,“領尚書事”的內朝將軍就可以直接撤下駁回,從而控制了朝中大權。

注2:金日磾的任用,應有漢武帝羈縻、制衡塞內匈奴降者,並拉攏塞外匈奴高層之意,所以金日磾死後,其後裔終西漢之世,都在宮中侍衛,西漢末年才流落到東方各地,其中有一支,據說去了朝鮮半島。據當地《新羅文武王陵之碑》(該碑建於唐高宗時期,682年),稱新羅王室乃金日磾的後人。所以現在朝鮮和韓國的金姓之人口最多。

注3:漢武帝愛馬,很多重臣如金日磾、上官桀都是從馬官起步,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弼馬溫。

注4:杜延年在昭帝初即位時曾擔任軍司空,正是霍光大將軍府的下屬軍官,足見鹽鐵會議其實乃霍光暗中授意而召開。

注5:此次論辯,不僅是經濟思想之爭,同時也是意識形態之爭。所以達成妥協的,也包括儒家法家,它們平分半壁江山,但經此一役,儒家之氣勢已起,法家之氣勢漸頹。

注6:事實上,近四十年後,公元前44年,已幾乎徹底儒教化的漢帝國曾嘗試廢除鹽鐵官營。不過,由於國庫用度不足,鹽鐵官在三年後又被恢復。事實證明,哪怕滿朝君臣都是忠實的儒教信徒,但想讓已被養肥的官僚系統再退回到小政府狀態,那也是不可能的。直到漢末大亂,大量官僚被亂世毀滅,劉秀建國後遂能精兵簡政,省減吏員,合併縣國,使國家重新恢復到小政府狀態,這才得以將鹽鐵管理下放給地方郡縣,恢復“私煮課稅制”——但這又導致東漢帝國在處理羌亂時財政不足,捉襟見肘。

注7:昭宣時期,朝廷實行了減免漕糧(從地方運往長安的穀物)、田租、口賦、更賦、賜貧民種子、食糧、公田等政策,大大緩解了階級矛盾,是武帝以後漢朝仍得以延續百年的最大原因。

注8:只有上官安之女因被封為皇后,且是霍光外孫女,故未受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