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作者:由 多臻貴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30

戰國共有幾次合縱

通常公元前350年秦國“商鞅變法”被視作戰國中期的標誌,但探究中原霸權標誌事件為

公元前352年齊魏“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魏國擴張疆域鞏固霸權的戰略未能實現,

折損數萬“魏武卒”、與趙國結下宿仇、被秦國偷襲河西,齊國與楚國挑戰魏國中原霸主的地位重回混戰局面,魏國無暇西顧使秦國

“商鞅變法”得以推行迅速崛起。

“桂陵之戰”是孫臏“圍魏救趙”戰略的一部分,後世讚頌孫臏的戰略思想與戰術佈局,然而客觀地說“圍魏救趙”戰略失敗且“桂陵之戰”軍事慘敗,因奠定齊國崛起的光芒掩蓋“圍魏救趙”失利的瑕疵罷了,本文帶您剖析“桂陵之戰”的前因後果,解讀齊威王在整場戰役發揮的作用。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桂陵之戰要圖

魏國與趙國難以避免的戰爭!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逝世,太子魏罃與其弟仲綬爭奪王位,仲綬求助韓懿侯和趙成侯,韓趙聯軍於“濁澤之戰”擊敗魏軍圍困魏罃,但

韓懿侯和趙成侯在處置魏國產生分歧,韓懿侯主張魏罃與仲綬平分魏國,趙成侯建議誅殺魏罃扶立仲綬,同時割讓城邑酬謝韓趙救援

韓懿侯仁厚連夜撤離戰場,趙成侯獨木難支收兵回國,魏罃(魏惠王)鞏固權位公元前368年“敗韓於馬陵,敗趙於懷”,鑑於魏國“四戰之地”地緣劣勢,魏惠王邀請韓懿侯和趙成侯“重修盟好”,盟約雖簽訂但裂痕註定難以修復,

魏惠王採取親善韓國暗中孤立趙國政策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公元前361年形勢圖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九年),魏惠王將都城從

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至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魏國與趙國的矛盾愈加明顯:

首先是領土,三家分晉領土盤根交錯,經過數十年封邑交換勉強完整些,但

趙國故都中牟(今河南鶴壁)與沁縣(今山西省長治市)楔入魏國腹地,隨時能夠切斷魏國北部半壁疆域

,包括魏國經濟與農耕重鎮鄴(今河北臨漳縣);

其次是軍備,周滅商戰車大顯神威,諸侯以戰車數量區分強弱,

魏國戰馬主要由趙國供應

隨著魏國東遷強化對淮、泗諸侯諸侯的控制,遏制齊、楚挑戰魏國中原霸權,魏國向鄴增派駐軍引起趙國恐慌遂削減戰馬供應數量

最後是戰略,中山國對魏國而言相當於“燕雲十六州”對北宋,華北平原易攻難守必須推進至中山國,向東壓制齊國,向北震懾燕國,向西鉗制趙國,但

趙成侯對中山國志在必得,更怕魏惠王“假道伐虢”遂回絕魏國借道的請求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魏惠王魏罃

魏國的領土、軍備、戰略等問題,攻滅衛國全部能夠解決,但攻打衛國後果魏惠王難以承受,

衛國奉行中立政策,向魏、齊、楚等強國朝貢,為諸侯提供貿易便利,與韓國經貿高度合作,

正所謂“斷人財路,猶如誅人父母”,魏國還不具備硬抗齊、楚等國圍毆的實力。

秦國在魏惠王眼裡就是蠻荒之地,滅了秦國還得倒貼錢養活民眾;楚國幅員遼闊與晉國爭霸百年,縱然衰落也會將魏國拖進戰爭泥潭;齊國少有摩擦,宋國已是附庸,燕國不予考慮,韓國是軍事盟友,唯有趙國有國仇、有私恨、更有爭奪霸權的野心,魏惠王等待攻趙良機。

公元前355年即趙成侯攻打衛國,魏惠王遣使諸侯表示要替衛國“主持公道”,諸侯只要利益不受損害巴不得魏趙拼個你死我活

紛紛遣使支援,魏國發兵十餘萬由龐涓統率圍趙國都城邯鄲,

邯鄲城高池深且民眾抵抗意志堅定,三年圍城消耗魏國數十年積蓄也影響農耕和經濟

《史記·趙世家》: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鄲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齊威王

齊國欲重回中原霸主的嘗試!

公元前391年田和放逐齊康公,歷經八代兩百餘年努力實現“田氏代齊”,田氏揹負“亂臣”罵名,

公元前374年又引發宮廷政變(田午弒殺田剡及孺子喜自立為齊桓公),燕、魏、魯、衛、趙紛紛劫掠齊地,田午向貴族妥協增強內部凝聚力,強化軍事力量收復桑丘等失地。

得益於齊國雄厚的財富與人口根基,僅十餘年齊國便重新恢復強國實力

,公元前356年田午逝世年僅22歲的田因齊(齊威王)繼位,韓、趙、魏趁齊國國喪攻打齊國靈丘,

齊威王請趙、宋兩國斡旋得以與魏、韓罷兵息戰,齊威王政治手腕已經顯露但高傲的魏惠王並未察覺。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齊技擊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意欲攻打趙國卻忌憚齊國,得知齊威王沉溺酒色歌舞且內部紛爭放下心來,隨著趙魏開戰齊威王便拜鄒忌為相,招募英才、儲備物資、操練兵馬,

齊威王向魏國傾銷物資,既賺取財富又打消魏惠王的猜忌,齊國府庫充裕招募“技擊勇士”強化軍隊戰鬥力

公元前353年邯鄲危急趙國遣使向齊、楚兩國求救,段幹朋提議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縣)解邯鄲之圍(“圍魏救趙”雛形),但襄陵戰略價值不足以令魏惠王和龐涓捨棄趙國都城邯鄲,待

魏國攻佔邯鄲齊威王果斷髮兵八萬營救趙國,孫臏修訂“圍魏救趙”之策為攻魏國都城大梁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旻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孫臏

齊國發兵八萬,但

齊國延續春秋時期貴族領軍的傳統,魏國則職業軍隊、制式武器戰鬥力更強

,孫臏

建議田忌由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高唐(今山東省高唐縣)兩城的

都大夫率約三萬軍隊攻打襄陵,

齊軍在魏軍夾擊下慘敗卻也拖住魏軍數日,拉開距離迫使魏軍加快回援速度而疲憊。

齊軍剩餘五萬且孫臏施展“減灶計”誤導龐涓,

據推測龐涓根本沒想過追擊齊軍,大梁轉危為安戰略目的已經達成,魏軍疲敝沒必要追擊齊軍,魏軍回到魏國就是想回到大梁休整

,但桂陵(

今河南長垣西北

)隘口駐巡魏軍被齊軍殲滅,魏軍被矇騙前鋒部隊在伏擊中被殲滅約兩萬餘。

齊國折損超過五萬齊威王卻並未惱怒,齊國五都(臨淄、即墨、莒、高唐、平陸)貴族私兵折損過半,齊威王順勢接收軍權,對統治者而言數萬齊軍將士犧牲是值得的,何況桂陵之戰齊軍擊敗魏武卒威震諸侯且趙國割讓數座城池齊威王名利雙收,田氏齊國開創輝煌成為中原霸主。

“圍魏救趙”:齊威王的政治博弈,遠比孫臏“桂陵之戰”更精彩!

綜述:桂陵之戰是齊威王爭奪中原霸權的嘗試!

魏惠王時魏國達到鼎盛,雖難以吞滅整個趙國,但輕易便能據邯鄲、攻中山、壓制齊國,屆時魏國威望提升諸侯軍事協從、經濟聯合封鎖,齊國再想挑戰魏國無異於痴人說夢,很難說魏趙衝突沒有22歲齊威王的推動。

“圍魏救趙”未能助趙國奪回邯鄲,齊軍傷亡是魏軍倍餘,且公元前351年“襄陵之戰”齊宋衛聯軍被韓魏聯軍擊敗,齊威王請楚國令尹景舍調停割地賠款,趙成侯

索性與魏惠王結盟收回邯鄲,齊威王爭奪中原霸權在軍事層面絕對是失敗。

正所謂“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桂陵之戰”與“襄陵之戰”齊國貴族私兵折損齊威王趁機收回兵權,魏國伐趙、攻齊、擊秦皆勝但農耕與貿易根基動搖府庫空虛,齊國掌握經濟命脈便能影響戰爭規模甚至輸贏,所以,齊國發兵之時已完成經濟與政治佈局,無論“圍魏救趙”軍事成敗與否齊國都將崛起。

文獻參考:《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