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作者:由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2

金剛口龍長什麼樣

中國百年十大恐龍——青島龍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2012年,在中國常州舉辦了首屆國際恐龍節。在這次恐龍節上,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董枝明等12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恐龍科普科研專家團公佈了“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小盜龍就將為大家介紹這十種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恐龍,第一種介紹青島龍。

煙臺恐龍青島名

1950年春天,古生物學家周明鎮博士指導山東大學地礦系學生在山東煙臺的萊陽呂格莊金崗口村將軍頂與金崗口進行野外地質訓練,意外發掘到恐龍骨骼與蛋化石。聽到這個訊息,中國古生物奠基人楊鍾健先生在第二年與山東大學地質系合作,來到萊陽對以前發現的化石進行進一步地發掘。經過發掘,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這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恐龍化石之一。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在金崗口村進行地質調查的師生,圖片來自網路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青島龍的化石,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1958年,楊鍾健先生在研究了這些化石之後發表了論文,由於化石的研究和裝架都是在青島進行的,因此這種恐龍被命名為青島龍(

Tsintaosaurus

)。

按照青島龍的發現地來看,萊陽屬於煙臺而不是青島,那它為什麼不叫煙臺龍或者萊陽龍呢?原來在青島龍地發掘和研究過程中,其化石都是運到青島進行修理、研究和組裝的,古生物學家大部分時間也是在青島工作,為了紀念在青島研究恐龍的這段時光,楊鍾健才將恐龍命名為青島龍。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青島龍的命名者,中國古生物學泰斗楊鍾健先生,圖片來自網路

青島龍的屬名來自“Tsintao”(意為“青島”)及拉丁語中的“Saurus”(意為“蜥蜴”),意思是“青島的蜥蜴”。青島龍的模式種被命名為棘鼻青島龍(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種名代表其頭骨上那根細長的骨棒。青島龍屬於恐龍家族中的鳥腳類,是鴨嘴龍科下的賴氏龍亞科的成員。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青島龍的名字來自其腦袋上的棘狀突起,圖片由趙闖提供,版權屬於啄木鳥科學小組

白堊紀的獨角獸

青島龍體長6米至8米,高約3米,體重約1。5噸至2噸,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鴨嘴龍類恐龍。青島龍的正模標本體長6。62米,其第二具發現的化石則要大一些。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青島龍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路

青島龍是中國發現的最著名的有頂飾的鴨嘴龍類化石,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完整恐龍化石之一。青島龍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腦袋上棘鼻狀的頂飾,其實際上是一根靠近鼻骨後端帶稜的骨質棒狀棘。

從遠處看,青島龍的頭頂上長了一根細長的角,就像傳說中的獨角獸一樣。關於這跟棒狀棘與頭骨的角度,古生物學家並不能確認,不過一般的復原圖中都表現其垂直於頭骨生長。青島龍腦袋上的棒狀棘內部是中空結構,因此有些人大膽提出其具有中央神經系統冷卻的功能,不過一般的觀點認為棒狀棘是一種發聲裝置。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青島龍腦袋上其他的棘狀突起,圖片來自網路

有古生物學家曾經指出青島龍的棒狀棘很可能是一塊移位的(或者復原過程錯誤擺置的)鼻骨,如果他的推測是正確的,那青島龍就要被重新歸入鴨嘴龍亞科之下了。不過從目前發現的兩具青島龍化石來看,研究人員都發現有骨質的棒狀棘,這說明青島龍頭骨上的的這個結構是普遍存在的。

除了腦袋上奇特的冠飾,青島龍的脖子較短,身體粗壯,其前後四肢較長,但是前肢比後肢細短,它們既能夠以後肢行走,又可以以四肢行走。在青島龍的身後長著一條又肥又長的大尾巴,其作用主要是平衡身體的重量。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青島龍能夠以四肢行走,圖片來自網路

新中國的第一種恐龍

青島龍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發現的第一種恐龍,在山東萊陽發現了恐龍之後,得到訊息的北京自然博物館很快便組織了一支考察隊前往山東。

就在青島龍命名的同一年,北京自然博物館在萊陽發現了一具更加完整的化石,這具化石後來成了該館的鎮館之寶。今天,很多博物館中都有裝架展示的青島龍骨架,它傲然挺立的身體已經成為中國恐龍的標誌。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金崗口村儲存遺址內裝架的青島龍骨架,圖片來自網路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在美國展出的青島龍骨架模型,圖片來自網路

白堊紀的萊陽

青島龍生存於距今70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山東半島上,當時山東半島的氣候遠比今天要溫暖溼潤。白堊紀時期的山東半島上有一條長600多公里、寬約50公里的狹長地帶,被稱為諸萊盆地。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穿行在森林中的青島龍,圖片來自網路

諸萊盆地從山東萊陽經諸城直到莒南,這條地質帶是條著名的“恐龍帶”。根據地層研究顯示,白堊紀時期的諸萊盆地生長著大片的森林,盆地中還有眾多的河流和湖泊,河流奔流向東匯入大海。在環境優越的諸萊盆地中曾經生存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恐龍,其中與青島龍生活在一起的恐龍有屬於暴龍類的金剛口龍和同屬於鴨嘴龍類的譚氏龍和不久之前才發現的萊陽龍。

對於青島龍來說,體型巨大、滿口尖牙的金剛口龍是最大的威脅,一隻金剛口龍可以輕鬆的殺死落單的成年青島龍。為了保證自己安全,青島龍會組成群體,當發現危險的時候它們會用腦袋上的“管子”發出高音來提醒同伴。沒有威脅的時候,成群的青島龍會沿著森林邊緣前進,它們張開大嘴咬下松柏等樹木的葉子,然後細細咀嚼。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萊陽恐龍博物館中成群活動的青島龍裝架,圖片來自網路

青島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頭頂上獨一無二的頭冠是它最好的名片。關於青島龍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目前古生物學家們在金崗口村附近展開了持續的發掘,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會發現更多與青島龍生存在一起的恐龍和古生物,新的發現值得期待。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

圖注:今天在萊陽金崗口村的發掘仍然在繼續,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

1。Young, C。-C。 (1958)。 “The dinosaurian remains of Laiyang, Shantung”。 Palaeontologia Sinica, New Series C。 Whole Number。 42 (16): 1–138。

2。Creisler, B。 (2002)。 “Dinosauria Translation and Pronunciation Guide T”。 DOL Dinosaur Omnipedia。 Retrieved 24 Feb 2010。

3。 Buffetaut, E。; Tong, H。 (1993)。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Young and Tanius sinensis Wiman: a preliminary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hadrosaurs (Dinosaur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China”。 2。 317。 C。R。 Academy of Science Paris: 1255–1261。

4。Prieto-Márquez, A。; Wagner, J。 R。 (2013)。 “The ‘Unicorn’ Dinosaur That Wasn‘t: A New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est of Tsintaosaurus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Lambeosaurine Crest and Rostrum”。 PLOS ONE。 8 (11): e82268。 doi:10。1371/journal。pone。0082268。

圖片 / 網路(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下期預告:

下一期繼續我們探尋“中國百年十大最著名恐龍”的旅程,將會為大家介紹一種發現於四川的早期劍龍類恐龍——華陽龍。

山東發現白堊紀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