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一鼓作氣「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五年》

作者:由 群而不黨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4

靖郭君納諫的齊國門客聰明在哪裡

公元前684年,齊國在管仲的改革下,一步步的強大了起來,想要學習鄭國稱霸中原。齊國派軍隊進入了弱小的魯國,雙方軍隊在魯國的長勺擺開陣勢。

陣勢剛擺開,魯莊公就想命令鼓手擂鼓發起攻擊。曹劌連忙制止莊公說:‘現代敵軍氣勢正盛,不是發起進攻的時機’

敵國軍隊率先擂起了戰鼓。但是他們的指揮官發現,魯國軍隊沒有任何動靜,心有疑慮不敢發起進攻,過來一會兒,齊國的軍隊擂起了第二次戰鼓,看看魯國軍隊還是沒有動靜,還是不敢發起攻擊。

一鼓作氣「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五年》

齊國軍隊第三次擂起戰鼓。這時候,曹劌,對莊公說:‘可以擂鼓進攻了,’鼓聲一響起,魯國軍隊向敵軍發動進攻,一戰打敗了齊國軍隊。

齊國軍隊急忙撤退,莊公要追擊。曹劌忙說,且慢,先不要追,現在不是時候。曹劌下車察看了敵軍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子,瞭望敵軍情況,才說:‘可以下令追擊了’。在追擊中大獲全勝。

一鼓作氣「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莊公十五年》

戰後,莊公向曹劌論戰勝利的道理。曹劌說:‘兩軍交戰,士兵們的勇氣嚐嚐是取勝的關鍵。擂第一次鼓可使軍士們振作精神,此時士氣正盛;第二次擂鼓,士氣就沒有第一次盛了;到了第三次擂鼓,士氣就沒有了。當時敵軍已經沒有了士氣,我軍士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軍,在戰爭中可能存在難以預料的行為,正所謂兵不厭詐,兵者詭也,我看清戰場的情況,確定了敵軍敗了,才請君上下令追擊的。總結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次而衰。’

【釋義】打仗靠的是軍士們的勇氣。第一次戰鼓,勇氣最旺盛。後來用來比喻抓住時機,一股勁兒把事情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