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長平之戰中,趙王為什麼沒有選擇向楚魏求援呢,而選擇向秦求和?

作者:由 木蘭講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4

趙孝成王為何不向其他諸侯國求援

歷史上公元前260年的農曆七月,長平之戰三個月的拉鋸戰,趙軍被迫撤退到百里石長城防線,秦趙雙方陷入了僵持局面。面對這種局面,趙孝成王為什麼不向諸侯國求援,偏偏要派人到秦國去求和呢?

秦趙雙方陷入了僵持的階段,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大軍的糧食供應的問題。在趙孝成王的計劃中,長平戰場距離秦國咸陽有500公里,距離趙國國都邯鄲只有不到100公里。按照運輸能力和路況,秦軍應該是支援不了長期消耗才對。但是事情卻沒有按照趙王想的那樣發展,面對大軍的糧食消耗,趙國支撐不下去了。

長平之戰中,趙王為什麼沒有選擇向楚魏求援呢,而選擇向秦求和?

當時的秦國佔領了巴蜀地區,佔據了天下的糧倉。 而且秦國曆來重視農業發展,是農耕大國,有著雄厚的糧食儲備。反觀趙國,不擅長農事,更重視手工製造和商業,在這戰爭時期農業的發達更為重要。

面對後勤供應和軍事上的壓力,讓趙王非常的煩惱,於是他找來了大臣樓昌和虞卿商議,並且提取想要親自上陣的想法,但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樓昌更是提出議和。但是虞卿認為這種情況下主動權是秦國,秦軍的目的是為了徹底的打敗趙國。秦國是不會接受和談的。所以他建議去魏國和楚國去求援。

長平之戰中,趙王為什麼沒有選擇向楚魏求援呢,而選擇向秦求和?

作為一國之君,要做到用人不疑,沉得住氣,但是趙孝成王卻很不合格,他啟用了廉頗,最後卻產生了動搖,這就說明他對廉頗信心已經不足。如果選擇了向其他幾國求援,相信到時候急的就是秦國了。但是最後趙孝成王卻選擇了向秦國求和,這又是為什麼呢?

長平之戰中,趙王為什麼沒有選擇向楚魏求援呢,而選擇向秦求和?

小編認為有兩個原因,長平之戰開始的時候,趙孝成王才二十歲,戰爭帶來的壓力讓這位君王有點無法承受。剛剛親政不到三年,缺少了耐心和決心。而且趙國失去了大片土地,戰爭再打下去已經對趙國不利,必須儘快的脫身。當然還有一個客觀因素,當時的交通情況,要是向楚魏求援,按照當時的馬車速度每天能走80公里。到楚魏的距離有1000公里,一路上不光是馬路,還要翻山過將。

長平之戰中,趙王為什麼沒有選擇向楚魏求援呢,而選擇向秦求和?

要是求援的話,來回的過程就要一個月,兩國同意出兵,集結大軍再趕往長平戰場至少要三個月,當時的趙國的後勤要支撐三個月還真的很難。要是楚魏不願意,得到知道訊息也得一個月之後了,那個時候在和談對趙國更不利。雖然到秦國求和免不了奔波,但是能夠得到直接的結果。要是秦國同意休戰那就更好了,即便是秦國不同意,再找楚魏求援也來得及。就是這樣的考慮,所以趙孝成王才會選擇向秦國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