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做強“軟科學”智庫品牌--陝西軟科學研究基地發展掃描

作者:由 身邊24小時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4

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什麼發展

做強“軟科學”智庫品牌--陝西軟科學研究基地發展掃描

秦創原總視窗科創專案展示。

陝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做實驗。

對陝西省23家軟科學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員來說,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

2022年8月,秦創原戰略研究院成立。秦創原戰略研究院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協同全省23家軟科學研究基地,為陝西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決策支撐。2022年10月,省科技廳出臺《陝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建設管理辦法》,旨在加強陝西軟科學研究基地建設與管理,推動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

“軟科學是一門立足實踐、面向決策的交叉學科,是為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撐的系統科學。我們希望透過綜合運用管理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多學科知識,對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系統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案,為發展戰略、目標規劃、政策制定等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陝西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軟科學研究基地負責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華介紹。

陝西軟科學研究基地如何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作用?如何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1月5日,記者就這些話題進行了採訪。

■ 讓軟科學成果真正落地

自2021年10月初步建成並上線試執行以來,秦創原“數字駕駛艙”——秦創原創新驅動網路平臺初見成效:建成園區、機構、企業、人才、成果、專案、專利、論文等十大主題資料庫,資料總量達800餘萬條;圍繞我省重點產業鏈,梳理形成產業鏈圖譜、創新鏈圖譜以及“兩鏈”融合圖譜,為“兩鏈”融合提供決策支援;推動全省5480臺儀器裝置開放共享;累計註冊企業7206家、研發機構453家、科技服務機構1209家……

秦創原創新驅動網路平臺的架構設計、體系執行等都離不開陝西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軟科學研究基地的“軟科學”支撐。陝西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軟科學研究基地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科技與經濟協同發展研究中心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建設。

在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背景下,科技管理、科技成果轉化、產業發展都面臨著新的問題和任務。“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軟科學研究基地要做的就是聚焦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持續深入開展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探尋高質量的解決方案。”李華介紹,多年來,陝西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軟科學研究基地主要圍繞資料驅動的管理決策、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科技成果評價等方向開展軟科學研究。

2018年以來,該基地承擔了秦創原創新驅動網路平臺建設、陝西重點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機制研究、從樣品到產品的新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機制研究、陝西省“平臺+標準+資料(PDS)”系統研發與應用等專案,編制了《陝西省技術市場統計年度報告》《科技成果統計分析報告》,為陝西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和相關科技創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研究支撐。

陝西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軟科學研究基地深度參與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的建設。其中,讓李華和他的團隊頗有成就感的,除了秦創原創新驅動網路平臺的規劃,還有“科創中國”的試點建設。

2021年9月,陝西資訊化與數字經濟軟科學研究基地承擔了西鹹新區“‘科創中國’試點建設方案編制及平臺維護”“陝西省西鹹新區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成效評估”等課題。“專案團隊介入之前,西鹹新區在‘科創中國’榜單中排名居第26位。我們結合多年的研究實踐,經過充分調研,為西鹹新區‘科創中國’試點建設提出了系統的政策建議,並規劃了建設方案。”李華介紹。去年2月,2021“科創中國”系列榜單釋出,西鹹新區在全國65個試點城市(園區)中綜合排名第一。

在李華看來,衡量軟科學研究成果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決策意見能否被相關部門採納,進而推動相應政策的出臺。

“軟科學成果能否落地取決於很多因素,一方面政府部門要釋放需求,研究才能聚焦,才能有針對性;另一方面,軟科學的研究要面向社會發展變革,能夠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是象牙塔裡的自娛自樂。”李華表示,“我們還將繼續努力,面向社會需求作研究,不斷解決現實問題,為政府決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服務和支撐。”

■ 培育專業化諮詢能力

這段時間,陝西省科技政策創新與評估軟科學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員正在準備《創新陝西年度指數報告》的釋出。陝西省科技政策創新與評估軟科學研究基地依託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成立,是省科技廳第二批立項建設的科技智庫之一。

2022年6月至今,該基地受省科技廳委託,承擔了“陝西省科研機構發展評價與對策研究”的課題。“我們希望立足於陝西省科研機構分佈較為集中的優勢,在全省範圍內對科研機構進行有效調研和梳理,針對科研機構評估和科研機構合作等梳理出共性特徵、共性問題和制約創新的關鍵難點痛點,並找到相應的對策,對促進陝西省科研機構的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入融合提供諮詢建議。”該基地負責人、西安工程大學教授王進富介紹。

在王進富看來,突出特色、培育專業化諮詢能力,是軟科學研究基地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2018年成立以來,陝西省科技政策創新與評估軟科學研究基地緊緊圍繞科技政策創新、科技政策評估兩個方向展開研究,服務於陝西省重大科技與社會發展政策制定,為省委省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決策諮詢。

王進富介紹,科技政策創新主要基於科技政策的制定、實施、評價與反饋的過程,全面展開追蹤調查研究,包括政策制定出臺情況評估、政策實施的過程和效果評估、影響政策實施效果的因素等方面。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效果評估主要服務於陝西省建設創新型省份的要求,以科技創新人才為物件,圍繞陝西省科技創新人才引進效果、評價機制及科技創新人才群體特徵等方面展開分析研究。

僅在科技政策創新方面,該基地承擔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模式研究”“陝西省推動重點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路徑探究”“秦創原深化‘兩鏈’融合引領西安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陝西省科研院所平臺型組織轉型的路徑研究”“陝西省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創新與實現路徑研究”“陝西省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最佳化及服務職能轉型研究”“陝西省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的政策協同性研究”“陝西省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與途徑研究”等各級各類專案70餘項。

“在世界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我們要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核心競爭力提升和可持續增長,必須迎接新挑戰、解決新問題。這要求新型智庫把握新形勢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出全域性性、戰略性的對策和建議,為服務黨和國家科學決策、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王進富建議,“這就要求不同型別智庫要把握自身特色,發揮優勢。比如,以應用研究為主、面向區域政策諮詢市場的社會智庫和企業智庫,必須更多體現其‘小而精’的專業研究特色,才能更好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

■ 聚力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

陝西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優勢明顯。2021年,陝西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總平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高校、院所、企業協力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釋放陝西科教資源潛力,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這對全省軟科學研究基地而言也是重大的機遇。

目前,省科技廳已確認命名23家陝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集聚了陝西軟科學研究的高水平人才。軟科學研究基地如何把握機遇,在為創新發展貢獻智慧的同時,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軟科學研究基地應密切關注陝西科技發展動態,保持與科技管理部門的持續互動,不斷提升智庫研究能力,快速響應政府需求,形成可用的高質量智庫成果。”李華認為,智庫研究與科學研究具有不同的特徵,智庫成果要能夠被政府部門採納應用,需要與相關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絡與互動。

“高質量的智庫成果,是建立在對國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發展動態的持續關注、基礎理論的深入探索、資料資料的長期積累、科技前沿的前瞻性洞見基礎之上的。不同於高校科學研究中常見的國家、省市科學基金研究專案,智庫研究成果在時效性、可用性方面通常會有嚴格的要求。這就要求軟科學研究基地具有快速響應的能力,能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李華說。

王進富認為,加快陝西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和發展,實現量質齊升,對於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智庫的重要作用、推動陝西科技創新的發展程序十分重要。他建議,健全陝西科技創新智庫統一管理體系,對科技創新智庫建設工作進行總體謀劃,對科技創新智庫進行分類梳理,形成包含基礎理論、政策研究、評估評價、諮詢服務等在內的全鏈條科技創新智庫體系。

“我們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加強規範管理,形成科學合理的智庫成果,加快智庫成果轉化。一方面,及時篩選出優質成果,促進研究成果應用推廣,並與相關產業或是政府部門打通渠道,探索更完善的成果轉化機制,讓優質成果能落地、能轉化,進而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另一方面,將決策和參與的過程進行有機整合,在政策和制度層面,引導智庫的建設更加符合公共決策的過程,從而更多吸納公共智慧,逐步打造公開、透明決策環境。”王進富建議。

隨著《陝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出臺,陝西軟科學研究基地的發展將邁上新臺階。“我們將不斷加強全省軟科學研究基地建設與管理,推動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為我省科技創新工作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提供高質量決策諮詢與智力支撐。”省科技廳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處處長馬雲說。

記者 張梅文/圖

【來源:陝西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發至郵箱newmedia@xxcb。cn,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內容諮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