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作者:由 無風起念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5

上下聯是什麼?

中文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偉人或名人留下來的佳句,因為相當貼切或各種原因,成為了歷久彌新的經典,跨越千年光陰,延續至今。其中,《三國》英雄曹操就有許多的奇聞軼事,除了三國故事的打仗之外,他其實也是一位善於文學作品的達人,並創作過各種文學作品,其中一組名為《步出夏門行》的詩詞中的一段話,就成了經典名句。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曹操文學造詣高,曾留下一句話,成為經典。(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步出夏門行》作於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又名《隴西行》。整首作品分成五個部分,是曹操用樂府舊題創作的組詩。長篇作品中,曹操透過文字,道出了當時的心境,韻味無窮,

當中就有一句話延續至今,依舊被後人使用,那就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成為語文與歷史教材的一部分,相信許多人都有耳聞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根據《百科詞條》的說明,這組詩寫於曹操北征烏桓期間。曹操初夏從鄴城率軍北上,八月到了遼西,奏捷後,九月自柳城引軍還,次年春正月回到鄴城。詩中各章除《龜雖壽》外,都是敘述途中所見。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詩中“老驥伏櫪”這句成語,經常被後人所使用,更是教科書中必定提到的成語。根據《教育部成語典》的專業解釋,好馬雖老了,伏在馬槽邊,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

比喻年雖老而仍懷雄心壯志。而當中的“驥”字,就是古時對於千里馬的形容。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步出夏門行》全文第五篇“龜雖壽”,擷取詩詞內容如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騰蛇儘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這首詩的開頭以神龜雖然長壽,始終還有死的時候;騰蛇縱能駕霧昇天,終也得死去變成塵土。然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當時雖已五十三歲,但仍如伏在馬槽的千里馬一樣,志向還在賓士千里。這裡的“志在千里”實在可圈可點。

此詩為曹操破烏桓大捷後所作,

暗示曹操志不在烏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

觀當時形勢,公元207年,曹操平定烏桓而歸,整個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餘下來的就只有南方的劉表、劉備,和江東的孫權。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見其統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實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確曾揮大軍南下,圖一舉收復劉備、孫權。可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實乃曹操之所料不及。

姑且勿論曹操其後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慾望和野心,由這首詩中真可以略窺一二

《龜雖壽》的首四句以“神龜”、“螣蛇”喻作長壽齊天,但仍有盡頭,“猶有竟時”。

當時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漢初高祖立國已隔四百多年,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長壽強盛的王朝了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然則,這裡“神龜”、“螣蛇”可另有隱義,暗指漢家王朝呢?此實難以推敲,但當時操已穩操北方,上下歸心,又挾持漢帝,其威勢已絕不在天子之下,

曹操尚且“志在千里”,年屆半百仍“壯心不已”。如此雄心也當稱得上亂世之梟雄了

,你們說是不是呢?

曹操北征途中寫下一首詩,其中1句話非常經典,千年之後仍被傳誦

參考資料:《三國志》《<龜雖壽>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