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作者:由 六月安夏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5

徨帝回宮後會發生什麼事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01

甄嬛從凌雲峰迴後宮的劇情,當初只覺得爽。然而現在越看,心裡卻越是壓抑與糾結。

彼時的皇帝與甄嬛,如同兩個曾經真正愛過的夫妻,經歷了失望、分離,又試圖“破鏡重圓”。

一個犯了錯,想要拼命補償。一個寒了心,早已口是心非。

尤其是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為了挽回甄嬛的心,一次次地自我麻痺、欺騙,一次次的寬恕、縱容,讓人不免感慨。

這種關係,像極了許多人的感情。

犯了錯,才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卑躬屈膝,曲意逢迎,只為了能讓一切回到從前。

但無論怎麼努力,過去再難重現

最後,幾經妥協,幾經掙扎,走向結束。

看著可憐,卻也

挺唏噓的。

02

甄嬛在甘露寺懷孕,皇帝決意迎其回宮。因為對甄嬛滿心的愧疚和虧欠,皇帝竭盡全力,給甄嬛全新的生活。

其實從這時候起,

皇帝的小心,就已經很明顯了。

皇后稱甄嬛“菀嬪”,皇帝立馬想起,說“菀”字不好。並給甄嬛賜予新的封號——“熹”,意為來日之路光明燦爛。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菀”是純元皇后的閨名。這個心頭摯愛,曾幾何時,任何人都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可是如今,為了哄甄嬛開心,皇帝竟然會主動說菀“不好”。

而且,一個“熹”,也

象徵著皇帝對今後兩人新生活的憧憬。

他著人翻修永壽宮,用最名貴的材料,賜最好的珍寶,並重新塗制“椒牆”,

如同迎娶新婚妻子一般,小心重視

,只為讓心上人明白,“昔日的椒房之寵”,依舊還在。

可此時的甄嬛,心境早已不復從前。皇帝做再多,在她眼裡,也不值得感動。

虐妻一時爽,追妻火葬場。

遲來的深情,已然難令人動容。

03

當然,如果僅僅是物質上的投入,得不到迴應,倒也還不至於太讓人嘆息。

可除了物質大方,皇帝在情感上,也是真正開始付出,包括

隱忍、包容、妥協,甚至卑微祈求,但終究,也沒有換來想要的從前。

安陵容在嗓子壞了後,苦練冰嬉,意欲復寵。表演當日,一幫宮女作為陪襯,手拿紅梅。看到這一幕,皇帝想起了當年與甄嬛的初見,感慨兩人結緣於梅花。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這時候皇后插話了:“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皇上可還記得,姐姐剛入府時常常吟這首詩啊。

眾所周知,甄嬛與皇帝的初遇,就是在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裡。皇后此舉,給甄嬛提了醒,告訴她當年只是替身。

聽完這話後,甄嬛為了破解尷尬,搶先回答“想不到純元皇后和臣妾一樣,欣賞梅花孤潔之姿

”。

換作以前,皇帝應該會感念純元,或不予置喙。可我們看看,這一次,皇帝緊隨甄嬛,做了解釋——

“甄嬛和純元是一樣性情純淨之人”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這樣的說辭,與其在給甄嬛臺階,不如說在給自己臺階。

皇后的一句挑撥,恰巧踩中了皇帝與甄嬛如今感情裡最敏感、最不敢觸碰的東西。

可惜如今的皇帝,不一樣了。

他不敢像以前高高在上。彼時他需要做的,只是等待甄嬛的“懂事”和“理解”,不必主動。如同甄嬛第一次小產失寵時,他雖然難過在乎,但心裡篤定甄嬛對自己的感情,

所以敢拖著,等甄嬛自己服軟。

可此時,他的底氣,已經少了許多。

所以在甄嬛說完後,趕忙圓場。生怕兩人來之不易的複合,再因此生出嫌隙。

04

除此之外,皇帝為了維護這段感情,還在努力進行著

自我改變

縱觀全劇,皇帝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

多疑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尤其作為萬人之上的帝王,一生都處於別人的順從和追捧中。

可為了甄嬛,後來的皇帝,

已經學會了低頭,最大程度地去剋制內心的敏感猜忌。

滴血驗親一事,皇后將事情鬧大,引來皇帝。其實這一局,堵得除了是皇后自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皇帝的疑心。可皇帝進屋後聽到祺貴人聲稱要告發甄嬛,第一反應,是給了祺貴人一個耳光。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這個耳光裡,有皇帝對後宮嬪妃興風作浪的憤怒與告誡,

也有對甄嬛的表態

,告訴甄嬛:我的第一反應,是相信你的。我在責罰別人,保護你。

而且,即便坐定後,皇帝雖然生疑,表面上,也還是選擇了相信甄嬛。他稱“朕相信熹貴妃”。

我猜,如果不是皇后等人死咬住不放,皇帝大機率會先遣散眾人,而後,將兩個人的事情關起門來解決。

但是面對局勢,皇帝不能直接平息服眾。所以當滴血驗親的結果,指向皇后陷害,甄嬛清白時,皇帝順勢而為,馬上就將甄嬛從流言里拉了出來。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你說皇帝此刻是真的相信甄嬛了嗎?或許是。但我覺得,此時更多的,

疼惜和愛,大於懷疑

以他一貫的性格來看,不用別的,只要眾人猜忌,就足以挑起皇帝對甄嬛的疑心

。而且,終究不是他自己的血與六阿哥相融。

但是,看到了自己後宮如此險惡,如此複雜,皇帝止不住心累。

雖然是帝王,但也是男人。他多希望,自己能有個知心人陪伴在身邊,自己緊繃的人生,能有一些快樂與歡愉。

而這麼多年,能做到這一點的,回過頭看,只有甄嬛。

所以哪怕懷疑,皇帝也寧願告訴自己,是自己多思煩擾。

他想和甄嬛“踏踏實實”過日子。

05

至此,皇上和甄嬛之間,依舊擁有著表面的平靜。而且,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甄嬛是有一點被感動的。

尤其是果郡王以為甄嬛被和親,不顧性命出關營救後,皇帝的所做所為,將他對甄嬛的真心,表現到了高潮。

記得當時,果郡王、甄嬛、皇帝共處一室,公然對證,其實真相,已經就呼之欲出了。而後,果郡王又信了甄嬛被送出關,帶兵追逐,徹底坐實了兩人的感情。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這一次,是甄嬛回宮後,除滴血驗親外,最慌亂的一次。被幽禁的她,如同籠中的小鳥,六神無主。她不知道前路如何。常理來講,她會必死無疑。

可看看另一頭的皇帝。想得並不是如何殺了這兩人洩憤,而是在給甄嬛找藉口。

當蘇培盛說:“這事兒不幹熹貴妃的事”後,皇帝幾乎是立馬就接茬,“是允禮的錯”。聰明如皇帝,怎麼可能不知道,甄嬛對允禮有情。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可是,他在自我欺騙。

我至今印象深刻,當皇帝召見甄嬛後,並沒有過多地說什麼。而是稱“去看看你的孩子們吧。你病了這些日子,他們都很想你”。

那句話說出口時,他疲憊、哽咽。連甄嬛,都發自內心地吃驚。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因為那句話的潛臺詞是:“

我也想你了

”。

退步至此,卑微至此,若不是真心悔過,何至於這麼做。

這就像面對一段飽經滄桑的感情,哪怕已經知道搖搖欲墜,也還是

希望

透過自我麻痺,粉飾和維持住表面的關係

,不讓對方離開

06

如果到這裡為止,果郡王收斂,斬斷前緣,我想,甄嬛和皇帝還是有大機率,能夠繼續維持下去的。

可是,果郡王的惦念,壓垮了皇帝心裡最後的防線。他忍無可忍,

賜死果郡王,而後,

他和甄嬛的關係

,徹

底決裂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果郡王死後,皇帝去看受傷的甄嬛,時過境遷,兩人再在一起閒話,卻是感慨“嬛嬛,總感覺你待朕不像從前了”。

這句話,我想皇帝已經在心裡說過無數遍了。只是沒想到,到最後還是沒能扭轉局面。

其實至此,這段感情,徹底定局。

曾經,甄嬛用全部的愛,去對待皇帝,得到了“菀菀類卿”的絕情。

後來,皇帝終於醒悟,自己愛上甄嬛,所以去彌補,去挽回,到頭來,也只換得一句“或許從一開始,便都是錯的”。

大限將至,皇帝祈求甄嬛,再喚自己一聲“四郎”,也終未能如願

感情裡最大的悲哀,是讀懂了甄嬛回宮後,皇帝的所作所為

這種無力感,隔著螢幕,都令人絕望。

如同電影《大魚海棠》裡所說:

什麼事最可悲?你遇見一個人,犯了一個錯,你想彌補想還清,到最後才發現,你根本無力迴天。犯下的罪過永遠無法彌補。

更殘忍的是,一開始,你曾天真地以為,一切還能回到從前。

- END -

配圖來自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

【作者】:

六月安夏,寫作愛好者。用文字記錄思考。努力將平凡的日子,過得熱氣騰騰。原創首發於公眾號:六月安夏(ID:liuyuean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