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作者:由 伊一匠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7-02

布達佩斯大飯店講的是什麼故事

《布達佩斯大飯店》,由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創作的第八部電影長片,位居2014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年度十佳電影榜首。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該片獲得九項提名,斬獲了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化妝&髮型設計、最佳原創配樂獎;除此之外,還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72屆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等獎項,豆瓣評分高達8。8。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影片圍繞著一位帶著傳奇般色彩的酒店禮賓員和他的年輕門生而展開。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禮賓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等荒謬軼事;不僅如此,他還跟這家豪華酒店一齊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戰火硝煙,滄海桑田。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作為導演韋斯·安德森的巔峰之作,《布達佩斯大飯店》將其美學理念和人文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從觀感上看,以紅、黃、藍為基礎的色彩選取,整體搭建了暖色調的復古氛圍;廣角鏡頭的廣泛使用,又進一步深化了這種色彩的氛圍感,使人產生了審美所必備的浪漫情緒。從敘事上看,怪咖雲集的主體敘述和時空交割的劇情發展,完全不避諱藝術的刻意性和創作者的主觀意圖。而無論是故事情節本身,還是其背後深意,都無疑地彰顯著韋斯·安德森的人文情懷。

本文將結合影片的故事細節,從

創作背景、敘事結構、主題呈現

等三個方面深入分析一下該影片的豐富內涵和藝術魅力。

創作背景:世俗高貴的大堂經理背後,隱喻著國寶級作家的一生

敘事結構:採用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方法,層層講述,精確演繹傳奇色彩

主題呈現:透過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表象,展現出愛與人性的浪漫主題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01影片的創作背景:世俗高貴的大堂經理背後,隱喻著國寶級作家的一生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背景設定在1918年到—1938年左右的匈牙利,而古斯塔夫先生原型就是流亡猶太作家茨威格。影片的核心《蘋果男孩》被定義為一副給古斯塔夫引來殺身之禍的價值連城的名畫。這幅畫是遺產,是歐洲貴族留給古斯塔夫的財富。蘋果在聖經中是慾望之果,而在歐洲古老語言中卻是勞動回報的意思。這幅畫的隱喻是要表達整個猶太民族奮鬥精神,從耶路撒冷走向全世界,逐漸繼承了歐洲的財富,這是他們應得的。而此時此刻,D夫人的兒子,一個只關心財富的實用主義者,他暴虐,瘋狂,修改遺囑,謀殺律師,隱喻著歐洲的狂人對猶太人瘋狂的迫害。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1)文化背景:“布達佩斯大飯店”實際上並不在布達佩斯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個名字,讓人以為故事發生在匈牙利,雖然匈牙利酒店業是很發達,但電影內容似乎和匈牙利沒有關係。電影取景是在德國,原著隱喻是在1918年到1938年之間的奧地利。

據導演自己在柏林電影節上說,他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於茨威格的小說《昨日的世界》,“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在剽竊原著,它反映了茨威格的人生經歷和他作品中出現的諸多主題”,《昨日的世界》描述了一戰到二戰前後的奧地利,這裡是歐洲文化、藝術和思想的搖籃,是希特勒“水晶之夜”排猶殺猶焚書坑儒的地方,也是小說作者茨威格本人的祖國。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2)人物背景:故事靈感來源於作家史蒂芬·茨威格

《布達佩斯大飯店》塑造的主人公古斯塔夫先生正是逝去歐洲文明的代表。他生活瑣碎講究,遵守歐洲上流社會的禮儀; 他富有同情心,富於人道主義精神; 他熱愛藝術,懂得欣賞詩歌和繪畫; 他勇敢,珍視尊嚴,為了自身的尊嚴和保護零,不惜犧牲生命。

影片中有三位人物都帶有作家茨威格的影子,分別是青年作家、老年作家和古斯塔夫,他們代表茨威格不同的側面。青年作家和老年作家代表了茨威格的人生經歷和榮譽。離開布達佩斯大飯店後作家坐船去南美治療,開始在國外的長時間漫遊,這是茨威格親身經歷的寫照。1934年,他逃離奧地利,輾轉流亡於英國和美國,最後定居巴西。而老年作家雕像上的銘言 “紀念我們國家的寶藏”,則代表茨威格取得的偉大成就。

古斯塔夫則映射了作家茨威格的人格和信仰。《布達佩斯大飯店》其實講的是歐洲傳統文明的衰亡史,具體一點講,其實講的是猶太人的流亡史,更細化一點,講的是茨威格離開逐漸衰亡的精神家園,心碎而死的自傳。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回到《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作品的開頭,即是一名作家在80年代對自己於60年代一場奇遇的訪問而回憶著,這位受訪的飯店擁有者穆斯塔法記憶1932年的一段往事,傳記式的訪問手法符合斯蒂芬·茨威格他的創作風格,而《布達佩斯大飯店》也是韋斯·安德森對於茨威格想像歐洲的比喻,他曾經風光明媚,同時受萬人景仰,可是戰爭的爆發、利益的衝突,傷害了這個飯店的持有者以及飯店本身,韋斯重現了這樣的歷史,同時也是他對於因為歷史傷痕而被剝奪的歐洲精神的想像崇拜。

02影片的敘事結構:採用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方法,層層講述,精確演繹傳奇色彩

在敘述故事的時候,對時間和空間的把握是兩個重要的環節,一部電影的敘事創新需要根據時間和空間的重新定義和設計來實現。

這一過程主要包括兩個型別,其一是線性時空,即透過故事所發生的時間順序來逐步推進敘事發展;其二是非線性時空,這一種型別所採用的手法時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倒敘、插敘、反覆敘述等等,也有可能是多種方式的有效融合。

不管是什麼樣的敘述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影視表達的複雜化,從而有效地豐富既定的故事內容。

韋斯·安德森的執導作品,《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唯一一部採用了多層敘述時空方式的影片,透過口述利用巢狀的形式用四層敘事結構來進行整個故事的講述。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韋斯很聰明地將背景敘述製作成了套層結構,原本要用一個發生在久遠時期的開場白故事來進行描述的內容,在韋斯·安德森的鏡頭下被分化成了四個不同時空的敘述層次。

第一層:現代,影片的開始,一個少女手中拿著一本名叫《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粉紅色書來到公園墓地的一座雕像前,雕像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在雕像上面掛滿了各種鑰匙,女孩也朝聖般地在雕像上掛了一把鑰匙,女孩在雕像前開啟書本,翻至底頁,底頁上的作家照片隨著鏡頭擴大,出現了年老作家,切入第二層空間。

第二層:1985年,鏡頭切入作家的公寓,《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作家面向鏡頭,用第一人稱娓娓道出這本小說的寫作回憶,鏡頭轉換到納伯斯巴溫泉小鎮,進入回憶中的第三層空間。

第三層:1968 年,年輕時期的作家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休養,此時的飯店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冷冷清清,破舊不堪,僅有幾個零散的住客。在此,作家偶遇了年邁的富翁穆斯塔法,也就是曾經的門童,穆斯塔法向作家講述了一段布達佩斯大飯店輝煌的歷史,引出第四層空間,主人公古斯塔夫正式出場。

第四層:1932年,展示了故事本身,當年穆斯塔法是一名新來的門童,透過他,人們看到了布達佩斯酒店經理古斯塔夫先生的傳奇一生。

在影片結尾,逆著時光軸,韋斯再次將鏡頭拉回到第一層次,小女孩手中的書本合上,意味著作家一生的結束。而這種華麗鋪陳的敘述手法,本身就是一種美學姿態的彰顯,彷彿示意著安德森貴族式的創作收官。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在影片的最後,與開頭相對應的,這4層空間逆次關閉:

第四層:古斯塔夫先生在火車上被槍殺

第三層:電梯門關閉,穆斯塔法不再出現

第二層:作家離開歐洲,旅居南美療養

第一層:空曠的墓地,少女合上書,轉身離開

四層講述空間,層層遞進,宛如俄羅斯套娃,依次揭開,掏出一個如萬花筒斑斕的昨日世界:現實與虛幻交織,嚴肅與荒誕同存,甜美和苦澀共生。整體觀感相當有趣又十分充實。

被譽為“歐洲的最後一位文人”的德國作家瓦爾特·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隨想錄》中哀嘆傳統講故事技術的消亡。

《布達佩斯大飯店》用了四層空間中多層人物講述結構,始終呈現的是一個身臨其境的講故事的過程,一個故事離不開一個講故事的人和一個聽故事的人,還有他們同時所處的環境。

導演大費周章的用巢狀敘事來講述一個追殺和逃亡的故事,藉此向本雅明思想表達致敬之意。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03影片的主題呈現:透過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表象,展現出愛與人性的浪漫主題

一方面,影片透過前半段講述,給觀眾呈現了繁榮鼎盛時期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門庭若市、金碧輝煌。在經過D夫人兒子的追殺,以及戰爭的洗禮之下,布達佩斯大飯店退去了昔日的榮光,變得朱門羅雀,破舊不堪。導演從視覺上構成飯店前後截然不同的對比,突出了戰爭的殘酷性。

另一方面,導演也透過對各個小人物的隱喻敘事,如古斯塔夫的的正直和善良、穆斯塔法與阿加莎之間的愛情、以及“十字鑰匙結社”的互幫互助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表象,展現出愛與人性的浪漫主題。

(1)古斯塔夫的的正直和善良

作為一個體面且講究的人,古斯塔夫更多擁有的是一種“世俗的高貴”,而非藝術家式的自命不凡和孤芳自賞。

他看冷漠刻薄,語言尖酸鋒利,實際上卻是刀子嘴豆腐心;他迷戀浪漫主義詩歌,鍾情於古龍香水,並且每晚都堅持佈道;同時又流連於貴族精英的上層生活,搜尋“獵物”,滿足她們的精神需求;他古典懷舊卻又喜愛刺激;精明善良卻又口是心非;對待穆斯塔法,他像一位苛刻的前輩又像一位口是心非的父親。

在整個歷險過程中,古斯塔夫與門童穆斯塔法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一生追求優雅得體的他,先後在火車上與檢查乘客身份計程車兵發生了2次激烈的衝突,每一次都是因為穆斯塔法的國籍身份而起。士兵勒令穆斯塔法走出包廂,古斯塔夫為了他的尊嚴堅決不讓步,第一次被士兵抓著頭撞在牆壁上,鼻孔都流血了,第二次則被直接殺害。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越是不值一提的細節——移民簽證,越能體現出這個人的高貴與真善。他所維護的尊嚴不僅僅是來自於他自己,更多是穆斯塔法——這個來自歐洲以外的年輕難民。

許多專家學者讚賞古斯塔夫身上的許多舊派貴族情懷,認為他是古典歐洲的一個縮影。

但真正令人折服是古斯塔夫身上熠熠閃光的真善美,更深一步來講,古斯塔夫身上始終閃耀著細碎的歐洲文明的人性光輝。

(2)穆斯塔法與阿加莎之間的愛情

對於古斯塔夫,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是有關於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工作,以及工作背後的秩序。

但對於穆斯塔法而言,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是那個臉上有著墨西哥地圖胎記的姑娘——阿加莎。

在這樣一部充滿反諷和黑色幽默的影片中,愛情顯得彌足珍貴,雖短暫卻影響深遠,畢竟愛情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正如片尾那樣,已是富豪的穆斯塔法解釋之所以留下老舊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原因:“我保留這間酒店,不是為了紀念古斯塔夫,因為我們有著同樣的職業,是為了阿加莎,我們在這裡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雖然很短暫。”

(3)“十字鑰匙結社”的互幫互助

“十字鑰匙結社”一章十分有趣,古斯塔夫一個電話,全世界各地的酒店同業者就第一時間,不惜代價,義無反顧的來幫他。

這不得不讓人想到薔薇十字結社、郇山隱修會等,都是秘密結社,都是分佈甚廣,都是能力通天,都是內部成員之間有求必應。這是典型的猶太人結社。這一章即是描寫茨威格被納粹迫害逃難途中受到同胞接濟和幫助,也是描述猶太人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

透過對“十字鑰匙結社“行為細節的敘述,恰好體現出了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題:當戰爭的硝煙瀰漫了人們的眼睛的時候,只有靠著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和扶持才能真正的將彼此解救。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說實話,我覺得他的世界早在他步入之前就已經逝去了,但是他用他超凡的魅力維持了這種假象。”

正如穆斯塔法說的那樣,納粹法西斯和戰爭對歐洲人民的壓迫與摧殘,早已使文明之光消失殆盡,但仍有像古斯塔夫和穆斯塔法這樣的人,他們心中還保留著對愛與人性的美好期許。

04 小結一下

整部《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發展其實都是以茨威格為範本,它在講述一個充滿離奇故事的同時,更利用了視覺帶動感染性,運用俄羅斯套娃式的敘事結構,抽絲剝繭地表現深藏影片裡的愛與人性的主題,在視覺性和故事性上達到了平衡。

影片以輕鬆的色調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受壓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喜劇的形式去講述一個悲劇,去諷刺了納粹和戰爭對人們的摧殘,即便如此,我們仍可以相信”在這野蠻的屠宰場裡,的確殘存著一些,文明的微弱光芒閃爍。“

正如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中所說,“無論怎樣,這世界還是會好起來。哪怕我們身處這殘忍暴行的深淵,帶著黯然而破碎的靈魂幾乎像盲人一樣來回摸索,我仍然不斷地抬起頭去看那些往昔的星辰,他們曾經照耀了我的童年。我用這些從前輩那裡繼承而來的信念安慰自己:這些倒退不過是永遠向前的旋律中的一個音程而已。”

《布達佩斯大飯店》:俄羅斯套娃敘事結構,是愛與人性的主題呈現

作為藝術領域裡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分支,電影藝術以它獨特的個性化魅力滋養著觀眾的品行,昇華著時代的靈魂。從藝術角度來看,一部好的電影必須要給觀眾帶來積極正義的影響,不斷地提升和重建著社會的審美認知。

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韋斯利用自身獨特的審美和視角給觀眾帶來了靈魂的淨化,它能夠在無形中引導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教會我們即使身處陰溝我們也要有仰望星辰的愛和勇氣,

願我們都擁有愛人的能力,同時也能被世間的美好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