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作者:由 葉凌風文史行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7-06

佃農什麼時候出現的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在中國歷史當中,向來都以儒家思想當中的君臣理論作為社會正常運轉和不可違背的綱常秩序

在這種情況下,地位更低的人無條件聽從地位更高的人就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更莫說反駁他們的思想及言論。

然而,在東漢時期,由於特殊的時代環境,一種批判思潮也開始興起,並且發揮出了獨特的作用。

雖然這種批判思潮在現如今看來還較為不完整,但能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產生,其實已經是相當不易的事情

。也因此,東漢社會批判思潮在我國曆史上也有著屬於其的特殊地位。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一、東漢社會批判思潮的興起誕生於特定的社會環境

1、世家大族的崛起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在西漢時期,為了使更多的人才能夠為國家所用、造福社會,漢武帝首次確立了察舉制,

由地方政府的長官在其轄區內進行考察和選取人才並將其推薦給中央的官員選拔制度。

雖然這種選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比先秦以來的世官制度要稍顯優越,但它作用的發揮卻非常依靠實際的執行。

也就是說

,如果實施主體出現了問題,那麼這個制度也就變得相當空談了

。因此,到了察舉制後期,隨著朝政的越發腐敗以及察舉制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弊端,導致這一制度完全成了部分大臣和地方大族們把擴張自身勢力的手段。

他們利用手中的特權,將本族內的人推舉進入朝廷當中,從而使這種特權越發穩固,

這也是漢朝在地方一直遍佈豪強勢力的重要原因,甚至東漢的建立都與豪強勢力有著緊密聯絡。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雖然東漢初期也曾頒佈過一系列措施來限制地方豪強們的發展,但隨著其後期朝政的越發腐敗

,地方豪強們所受到的限制自然也越來越少,再次變得肆無忌憚起來

,並且對整個社會造成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地方豪強們侵佔土地、將廣大自由民收納為專為自己耕作的佃農,他們自身所積聚的財富越來越多,“豪人之室,連樓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徙附萬計”。累死的佃農也越來越多,而政府的財政收入則因為自由農的減少而開始出現短缺。

更重要的,還有一大批農民因為不堪剝削壓迫或選擇嘯聚山林、成為盜賊,或選擇相聚一起、約定造反,極大干擾了整個社會的穩定。

另一方面,這些富家大族們將整個朝政權力壟斷,

使廣大中下層平民喪失了階級升遷的途徑,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絕望,也加重了朝政的腐敗。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2、東漢經學開始踏上不斷衰敗的路程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便開始在中國社會當中確定了其正統官方學說的地位。

但在早期,

雖然儒學當中的某些概念被曲解成為維護封建皇權至高無上性的工具,但由於這種思想禁錮還處於一個不甚嚴苛的階段

,使得儒家學說在大體上仍然處於一個蓬勃發展、各路流派爭鋒的活躍階段。

換而言之,這時候的儒家學說仍然是活的,是各方大儒們根據自身實踐經驗外加理論摸索後才漸漸豐富起來的,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科學性。

也因此,只有這種學說才更具說服力,才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熱愛。

相比之下,明清時期的儒學就已經徹底僵化,淪為了階級統治的工具和腐朽的代表。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然而,在東漢前期,隨著白虎觀會議的召開,《白虎通議》這一統一古今經義的著作誕生。誠然,這本書籍對儒家學說做了一定系統化的整理,對整個儒家學說的傳播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與此同時

,它也將統治者對於人們思想禁錮的企圖暴露得一覽無遺,其中內容被認定是不許被懷疑、批判和反駁的

,這無疑扼殺了儒學發展的活力。

此外,隨著當時讖緯之學的興起,許多儒生逐漸偏向於鬼怪神異這類不切實際的東西來討得統治階級歡心,

這在使儒學變得庸俗化的同時,也使儒生們的地位開始降低,

不再被統治階級認為是治國理事的必要人才。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人自然便做出了脫離官場、以求清淨的選擇,並且對這種思想做著深刻的批判。

3、持續的戰亂加重了社會的混亂

從東漢建國開始,或者說從西漢末年開始,

漢朝周邊的少數民族便已經開始對中原地區實施長時間的侵略,

“燒殺鈔掠甚眾,北邊無復寧歲”。

雖然東漢初期在前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之下展現出相當強盛的態勢,對外戰爭連年勝利,樹立了漢朝的威名。但隨著東漢後期的朝政腐敗,在處理對外事務上卻開始出現了力不從心的一面。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一來,當時的東漢境內出現了多民族混居的情況

。早在劉秀在位時期,當時分裂出來的南匈奴便已經臣服於漢朝,在漢朝境內生活休息。而在邊境地區,與其他少數民族交界接壤的地方,這種情況則更加普遍。

然而,由於朝政的腐敗,東漢政府在其末年貿然採取了針對少數民族的鎮壓政策

,“時諸降羌布在郡縣,皆為吏人豪右所徭役,積以愁怨”。

這導致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並且開始出現大規模反叛的行動,如羌人便曾在五六十年間連續發動過三次大規模起義,

對整個東漢王朝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邊疆地區變得更加不安寧,政府財政陷入凋敝階段,社會生產也由此陷入動盪之中。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來朝政的腐敗還導致了東漢軍隊戰鬥力的下降,軍紀混亂、將領貪汙等事件層出不窮,

士卒與將領、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越發不可調和,東漢政府的統治基礎自然也受到了極大的動盪。有鑑於此,扭轉這種社會風氣成了有識之士們的共同願望。

4、東漢統治階級之間的混亂

縱觀整個東漢王朝,一共享國一百九十五年,歷經十四個皇帝。然而,或許這也是東漢王朝最大的不幸,

在這十四個皇帝當中,大多都是幼年即位、壯年去世

也就是說,他們去世的時候,要麼沒有自己的子嗣,要麼子嗣極其年幼,完全沒有處理朝政、掌控群臣的能力。每當幼帝即位,其母親派系——也就是外戚便會趁機掌管朝政,擴充自己的勢力。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當皇帝長大後,對這種情況心生不滿,就只能藉助自己身邊宦官的力量來奪回權力。作為自己奪回權力的重大功臣,也作為自己的權力來源,皇帝則會更加優待宦官,宦官干政再度成為常態。當皇帝壯年去世,以上過程便自動迴圈往復一遍。

因此

,東漢統治階級極為混亂,不斷髮生政變事件,皇帝自然沒有施展能力的空間,政治清明更不用妄想

,社會腐敗就成了正常的事情。

二、東漢社會批判思潮獨具特色

1、具有非常強烈的針砭時弊性質

作為一種有異於中國傳統社會之中溫和中庸風氣的思潮,東漢批判思潮的產生基本上就可以說是為了應對各種社會問題而產生

。無論是上層統治階級的腐敗,邊疆地區的戰亂還是社會風氣的世風日下,都是批評家們想要解決的問題。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也因此,東漢社會的批判思潮具有非常強烈的針砭時弊性質。而這種批評,

也絕不僅僅侷限於無關痛癢的小問題上,而是真正涉及到社會正常運轉的頑疾

,這也是當時東漢批判思潮的難能可貴之一。

如針對當時出現的民情虛偽之風,王符、崔寔就以非常懇切精準地言辭對其進行批評,揭示出了這種虛偽之風背後的道理。

2、對社會規律的準確認識

東漢的批判家們除了指出社會問題外,還會盡力為這種問題的解決找到方法,

而這種方法背後則充滿了他們對社會規律的準確認識。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比如王符在其《潛夫論》中就曾有過“世之所以不治,由賢難也”的道理,認為國家政治之所以會陷入腐敗,就是因為外戚貴族將所有政治晉升的通道堵死,

以至於再難讓真正的人才得到重用。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東漢的頑疾,更是歷來幾乎所有國家的頑疾,是一個能夠動搖國之根本的問題。王符能夠認識到這點,不僅說明了其看待社會問題之深刻,同時也彰顯了其與不公正現象作鬥爭的勇氣。

另外,

這一認識還反映了我國曆史上社會階級的變遷,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政治到後來的大量平民登上政治舞臺

,這能夠幫助人們更加全面認識當時的社會。

東漢時期,世家大族崛起,經學衰敗,促成社會批判風潮興起

三、總結

總的來說,東漢社會批判思潮的興起得益於東漢特殊的環境,

外部戰亂與內部黑暗的共同壓迫使當時的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然而,由於那個時代的整體環境偏向於低沉,這些言論和觀點雖然閃現著人性的光輝,最終卻仍然只能消失於時間長河之中。

雖然這種思考由於時代的限制而顯得不那麼盡善盡美,

但無論如何,它始終都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對整個中國的發展也有一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