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

作者:由 起特網路俊賢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14

劉國軒是誰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

康熙即位同年(1661),鄭成功親率大軍進攻臺灣,趕走了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是為中國在歷史上立下不朽功勳的英雄人物

但由於鄭氏政權堅持抗清立場,臺灣遂成為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康熙自繼位以來,一直以收復臺灣為己任,為此他採取了種種措施,剿撫並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親率水師3萬餘人、戰船300餘艘進攻澎湖。澎湖激戰,鄭軍陣亡1。2萬人,投降5000餘人,鄭軍主力盡滅。

八月,施琅大軍進入臺灣,鄭克塽率屬剃髮投降,獻上了延平王金印。歷時二十二年,康熙終於完成統一臺灣的夙願。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

臺灣歸降的訊息傳到京城,正值中秋佳節。康熙親自賦詩嘉獎施琅,復授他靖海將軍,封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並賜御袍及其他御用品,以示褒揚。

應該說,康熙能夠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關鍵在於康熙的知人善任,他既沒有御駕親征,也沒有具體的作戰方略,而是選用了幾名得力的官員。收復臺灣,主要依賴於兩個人,一個是“瘋子”姚啟聖,另一個是“狂人”施琅。

施琅是由姚啟聖推薦給朝廷的。施琅有能力,這康熙是心知肚明的,但施琅報效清廷,卻經歷了一個三落三起的過程。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

順治三年(1646),施琅跟隨鄭芝龍降清。曾從徵廣東,平定順德、東莞、三水、新寧諸縣,但並沒有受到重用。後來,鄭成功招施琅,雙方沒有談成,施琅用計逃脫,鄭成功於是殺了施琅父親及家人。

順治十三年(1656),施琅再次跟隨定遠大將軍世子濟度入福建攻打鄭成功,被授予同安副將的職務。後調北京任內大臣期間,甚為貧苦,依靠妻子在北京當女紅裁縫貼補家用所需。

1659年,清廷升任施琅為同安總兵,康熙元年(1662),施琅被擢升水師提督。後與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等攻克廈門,並招募荷蘭水兵,乘勝攻取金門等島嶼。康熙三年(1664),加靖海將軍。

康熙七年(1688),施琅上疏臺灣應該急攻可下。康熙下旨兵部議奏,結果恰恰相反,不但沒有采用施琅建議,而且還裁撤了施琅的水師提督之職。施琅雖然被授予內大臣,隸鑲黃旗漢軍,但卻遠離了臺灣。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

李光地

施琅的第三次起用,雖然是出於姚啟對的推薦,而且是多次保薦,並“以百口保其復任”,但起實際作用的,卻是來自康熙的親信大臣、內閣學士李光地的保薦。

李光地是康熙身邊智囊團中的一流人物,不但出身福建,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一的耿精忠的過程中起過關鍵作用。

據李光地的《榕村語錄》記載:施琅留京凡三年,長居京師宣南。期間,他雖然生活困難,但他壯志未酬,仍然密切注意鄭氏政權的動向。他深入研究有關海戰的兵書戰策,以備朝廷之用。施琅曾請人向李光地致意,“上問將,千萬為渠區域留意。”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

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的一天,諸臣啟奏完畢後,康熙帝將李光地留下,談及對鄭氏招撫、用兵之事。對於用兵和攻取澎湖,康熙帝他心中有無可任為將的人選,李說:“命將,大事!臣何敢與?”康熙又說:“就汝所見,有可信任者,何妨說來。”李則對以:“都難信及。但計量起來,還是施琅。若論才略,他人實無其比。”

康熙帝在內廷召施琅問計。施琅精闢論述了清、鄭的形勢及用兵之道,康熙帝大悅。同月,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加太子太保。

《榕村語錄》還披露了康熙任命施琅的真實背景:康熙十九年,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上《三難六不可疏》,陳說臺灣斷不可取,認為賊將劉國軒“智勇不可當”。康熙帝大怒:“我認為他(萬正色)有本事,委之重任,而他卻畏服賊將不成!”因此把萬正色調為陸路提督,而任施琅為水師提督。

康熙任用施琅,就是因為認定他會比劉國軒還狠!

效力清廷,他三落三起,康熙用其收臺灣,只因此人比劉國軒更兇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