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作者:由 蔚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29

慈聖皇太后是誰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明朝共有12位皇太后,其中明宣宗的母親張太后與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后都曾參與到國政之中,所以相比其他太后,她們更加為人矚目,相比張太后一開始就是燕世子妃,一步步成為皇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李氏的經歷要坎坷得多,她原本只是裕王府的一個侍女,機緣巧合得寵於裕王,進而誕育了裕王三子,這才時來運轉。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演員梅婷飾演的李太后

李氏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太后,除了她較長的壽數,也離不開她的兒子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作為從宮女而起的一代太后,李氏有許多人生經歷可堪傳奇,但畢竟明朝最後的覆滅與他的兒子有脫不開的關係,俗語云,“子不教,父之過”,奈何朱翊鈞十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對他影響最深的就是生母李太后,

51年的母親生涯,她的教子之術和處世之道有哪些可取之處,又有哪些明顯失誤呢?

母以子貴,小侍女的幸運

李氏出生於嘉靖二十五年,比丈夫朱載坖小9歲,她早年的記載很少很少,只知在嘉靖四十年左右,

李氏以侍女的身份進入裕王府,

後來因緣際會服侍了裕王朱載坖,並且一朝有孕,

於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生育了裕王的三兒子。

這個孩子對裕王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裕王元妃李氏所生的嫡長子朱翊釴在母親去世後不久也離世了,而次子朱翊鈴在嘉靖四十一年離世,李氏所生之子名為三子,實際上是長子,因為有此大功,李氏被晉封為裕王側妃,在王府中地位僅次於王妃陳氏。不僅如此,後來李氏又相繼生育了兩個女兒,原本人丁不盛的裕王府一下子熱鬧了很多。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嘉靖帝畫像

其後太子薨,廷臣言裕王次當立。帝以前太子不永,遲之。晚信方士語,二王皆不得見。載圳既與裕王並出邸,居處衣服無別。載圳年少,左右懷窺覬,語漸聞,中外頗有異論。—《明史▪宗室傳》

嘉靖朝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政治現象,那就是嘉靖帝在中後期不立太子,按照次序來說,既然老大和老二都已經去世了,自然輪到老三裕王了,可是嘉靖帝卻遲遲不立太子,而且十分寵愛四兒子景王朱載圳,這就讓朝中出現了以徐階為首的擁裕派和以嚴嵩為首的擁景派。

直到嘉靖四十年,為了平息禮部參贊郭希顏上書請求建儲被嘉靖帝斬殺而引起的朝政波瀾,嘉靖帝下令景王就藩,裕王作為皇儲的地位才算初步穩定下來。但嘉靖帝依舊迷信“二龍不可相見”之言,對裕王十分冷淡,李氏之子出生後甚至沒有人告訴嘉靖帝,導致這個孩子連名字都沒有起,

直到朱載坖登基才賜其名為朱翊鈞。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裕王

嘉靖四十四年對朱載坖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這一年,先是景王病逝於德安,爾後嚴黨的核心人物嚴世藩、羅龍文等被處斬,朱載坖的儲君之位至此真正穩定了下來,而短短一年後,嘉靖帝駕崩,朱載坖即位。

諭禮部:朕皇子、二女乃李氏生,可冊封為皇貴妃。—《明穆宗實錄》

壓抑多年的裕王終於成為了皇帝,對於自己的小家庭,他也做出了安排,首先,他追封原配為孝懿皇后,封繼妃陳氏為皇后,側妃李氏被封為皇貴妃,要注意朱載坖的諭旨中稱“朕皇子。。。所生”這個說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當時朱載坖就朱翊鈞一個兒子,到了隆慶二年,皇貴妃又生育了皇四子朱翊鏐,而他也就是朱載坖最後一個兒子。就在同年,朱翊鈞被冊立為皇太子,李皇貴妃的地位也就此穩定了下來。

謙恭妾室,開啟格局的李皇貴妃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陳皇后與朱翊鈞

陳皇后病居別宮,每晨隨貴妃候起居。後聞履聲輒喜,為強起。取經書問之,無不響答,貴妃亦喜。由是兩宮益和。—《明史▪神宗本紀》

從朱翊鈞小時候來看,李氏對他的教育還是十分成功的。當時陳皇后雖然是名義上的六宮之主,但因為她勸諫朱載坖不要縱情聲色,導致朱載坖對她感情越來越淡,甚至將陳氏遷出坤寧宮,以養病為名讓她別殿而居,幾有廢黜之勢。

但小太子朱翊鈞沒有因為父皇對母后的這種態度就輕慢母后,反而對她更為尊敬,

每日向父皇問安後就跟隨母妃去侍候患病的嫡母,陳氏一聽到熟悉的腳步聲就很開心。陳皇后拖著病體起身問朱翊鈞的功課,朱翊鈞每次都響亮高聲回答,給沉悶的宮殿帶來了一點生氣,陳皇后很高興,李氏也很高興,

陳皇后和李皇貴妃因為朱翊鈞的紐帶作用,關係變得更好了。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陳皇后畫像

可以想見,當時的陳皇后有多麼的不得志,明明是一國之母,明明是好心勸諫,卻落得這樣一個局面,可是李氏和朱翊鈞都沒有落井下石,依舊恪守妾妃之道和人子之德。

這足以證明李氏本人的品德和她對兒子的教養還是很好的。

如果對比明英宗的周貴妃,李氏的這份謙恭就顯得更為難得了。錢皇后是朱祁鎮的髮妻,在土木之變後為朱祁鎮哭瞎了一隻眼睛,一條大腿也在趴在地上哭泣時受損,所以在南宮之變後,周貴妃竟然鼓動親信以錢氏身體有缺為由,讓朱祁鎮立自己為皇后,被朱祁鎮斷然拒絕後,周貴妃仍然不老實,母以子貴成為皇太后以後,就更加不可一世,錢太后處處受到壓制,死後也不得安寧,被周太后下令偷偷堵住了朱祁鎮與錢太后兩室相通的道路。

試想,如果是周貴妃面對朱載坖對皇后的這種態度,恐怕早就推波助瀾廢掉皇后,然後自己取而代之了,而且以陳皇后當時的處境來看,如果李氏動了這個念頭並付諸行動,並非真的辦不到。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朱載坖畫像

或許有人會說,李氏出身低微,自然不敢覬覦後位,但李氏可是有著二子二女,又是將來的聖母皇太后,把陳氏拉下馬,即使她坐不上皇后的寶座,當個實際上的後宮之主還是沒問題的。

周太后和李氏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二人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處世之道,世人會讚譽周太后誕育憲宗、保護孝宗的功勳,但同樣也會批評周氏不尊正室、心胸狹隘、以權謀私的事實。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

李氏雖然出身不高,但在一些問題上看得很明白。

差別對待,李氏教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

是時,太監馮保欲媚貴妃,因以並尊風大學士張居正下廷臣議,尊皇后曰仁聖皇太后,貴妃曰慈聖皇太后,始無別矣。—《明史▪后妃傳》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張居正與馮保

朱載坖終因不聽皇后勸諫,耽於玩樂,年僅36歲就崩逝了。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改元萬曆,在萬曆朝之前,明朝出現過兩次先帝皇后與新帝生母的並尊,一次是景泰朝孫太后與吳太后的並尊,另一次是成化朝錢太后與周太后的並尊,當時兩宮雖然都稱太后,但為了區別嫡庶,就只為嫡母上徽號,以顯示其尊貴。

這次可就不同了,

大太監馮保為了討好李氏,私下與張居正商量,尊陳皇后為仁聖皇太后、李皇貴妃為慈聖皇太后,至此,兩宮並尊的制度才正式落成。

原定陳太后居慈慶宮、李太后居慈寧宮,後來張居正請求李太后照顧小皇帝的起居,李太后才遷居乾清宮。在國事上,兩宮太后任用張居正開展改革,在內務上,李太后開始了對兒子的“魔鬼訓練”。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陳氏與李氏

太后教帝頗嚴。帝或不讀書,即召使長跪。—《明史▪后妃傳》

史書上記載了很多李太后嚴格教子的事蹟,按照現在的話來說,說她是“虎媽”也不誇張,

這種希望兒子成為一代明君的渴望和盡心盡力的教導在萬曆帝成長的過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李太后的嚴格與陳太后的寬仁是互補的,朱翊鈞在兩位母親之間可以取得平衡,

這種寬嚴相濟也是一種教育的智慧,

有史料記載萬曆帝對嫡母陳太后更親近,這是完全符合一個孩子的天性的。

但在對待小兒子朱翊鏐的教育問題上,李太后表現出來的雙標給萬曆帝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

而且這個不良影響在李太后還活著的時候就爆發出來了。

初,翊鏐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莊遍畿內。比之籓,悉以還官,遂以內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翊鏐居籓,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明史▪宗室傳》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嚴重逾制的潞王墓

朱翊鏐這個人在明朝歷史上名聲不好,奢侈、好色、貪財,比起哥哥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太后對待這個小兒子幾乎是有求必應,達到了溺愛的地步,縱使朱翊鏐後來在藩地胡作非為,群臣多次上諫,朱翊鈞礙於母后的顏面還是壓了下去。

李太后原本尚算成功的教育因為雙標讓朱翊鈞感到了極度不平衡,從朱翊鈞和朱翊鏐二人的身份來看,李太后的確不需要像對待朱翊鈞那樣嚴格要求幼子,可是一個是嚴厲至極,一個是溺愛至極,這之間的差距的確是太大了。

尤其是在青春期時,萬曆帝在外朝受到張居正的壓制,在內又受到母親的嚴格教育,然而又看到弟弟的無憂無慮,這種情緒被壓抑到無以復加。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張居正

除此之外,

李氏忽視了萬曆帝成長過程中產生的叛逆心理,依舊採取老辦法壓制兒子,而沒有選擇合理疏導,這種教育方式的僵化也是導致萬曆帝走向極端的推手,

萬曆帝作為兒子不能明目張膽地反抗母親,只能選擇隱忍,這種負面情緒積累在萬曆帝的心中,終於在張居正死後徹底爆發。

很多人責怪李太后不去阻止兒子的行為,那是因為,

朱翊鈞的怨氣不僅是衝著張居正去的,也是衝著母親李太后去的,李太后對此心知肚明,她如果再站出來阻止,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更加激化矛盾。

可以說,李太后對萬曆帝前期的教育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這也是萬曆帝雖然有那麼多缺點,但在孝順這個大節問題上仍舊能得到稱讚的原因。但當李太后忽視了“青春期”這個成長中最關鍵時期要對兒子進行的情緒疏導時,她的教育終將走向失敗。

忽視情感與內心,李太后的重大失誤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少年萬曆帝

萬曆帝在位前十年是他人生中最壓抑的時光,不光體現在張居正和李太后的雙重高壓,還有就是不能掌握自己的情感。而李太后在這方面的疏失有可能比雙標教子和教育方式的僵化更嚴重。

神宗孝端皇后王氏,餘姚人,生京師。萬曆六年冊立為皇后。性端謹,事孝定太后得其歡心。—《明史▪后妃傳》

早在萬曆五年,兩宮太后就想著給皇帝張羅大婚,一年後,最終選定了王氏、劉氏、楊氏三人,王氏被冊封為皇后,劉氏為昭妃,楊氏為宜妃,其實,當時與王氏一同競爭皇后寶座的還有一位陳氏,只是兩相比較之下還是選擇了王氏,而陳氏被送回家中,連妃嬪都沒有讓她當,站在後來的時空來看,這個選擇也改變了明朝的歷史。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王皇后畫像

政治上是張居正專權,生活上是母親做主,萬曆帝的苦悶可想而知,

他對王皇后也多是夫妻之禮,而少於夫妻之情,二人婚後生下了嫡長女就再也沒有孩子了。

萬曆帝后來臨幸了慈寧宮的宮女王氏,王氏因此有孕,起初萬曆帝並不想承認,李太后讓人拿來了起居注,萬曆帝才不得不承認此事,面對孫兒,李太后這次沒有生氣,反而循循善誘勸導兒子,最終讓萬曆帝接受了王氏,王氏誕育了皇長子朱常洛,被封為恭妃。萬曆帝起初對王恭妃也還算正常,後來還生育了一個女兒,奈何新寵鄭氏上位後,萬曆帝真的顧不上別人了。

看罷這些了,再看他後來對長子朱常洛和三子朱常洵之間天壤之別的態度是不是就能看清了呢?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首先,萬曆帝對兩個兒子的區別對待是李太后對他的言傳身教,想來李太后看到兒子如此區別對待兩個孫子,心裡也會不是滋味,因為沒有人比她更瞭解,兒子的所作所為是對她當年雙標教育的無聲抗議。

其次,萬曆帝早年的情感受到母親的壓制,而鄭氏的出現讓萬曆帝長期被壓制的情感得到了釋放,他也終於不用再受母親的擺佈,這種瞬間掙脫枷鎖的感覺就容易促使萬曆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這種出格放在朝政上最典型的就是“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說白了就是明朝的一場無妄之災,

因為根本沒有任何可爭的,明太祖有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既然王皇后無子,立朱常洛原本就是理所應當,

可是萬曆帝此時竟然學起爺爺對父親那一套,思之真是讓人感到悲哀。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影視劇中的李太后和王皇后

一日,帝入侍,太后問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爾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明史▪后妃傳》

萬曆帝親政後,李太后幾乎再也沒有干涉兒子,可面對長達十數年的國本之爭,李太后終於是忍無可忍,他叫來了兒子。萬曆帝也表演了一次精準踩雷。他竟然直言不諱地說,我不立常洛是因為他是宮女所生,這一句話就刺中了李太后心底最軟的地方,

瞬間震怒,說“你也是宮女的兒子!”萬曆帝可能是多年沒看到母親發怒了,一下子想起了少時被母親罰跪的場景,趕緊跪倒在地不敢起身。

經此一事,萬曆帝終於決定遵從祖制立朱常洛為皇太子。與內閣朝臣鬥了十數年,結果依舊是這樣,萬曆帝的鬱悶可想而知。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大明謎案》中的鄭貴妃

然後就是朱常洵就藩之事,萬曆帝和鄭貴妃想讓兒子多留在身邊一段時間,就以明年是太后大壽為由希冀再留一年,可又一次被李太后懟了回去,“我兒子潞王(朱翊鏐)能上京為我賀壽嗎?”

一句話出口讓萬曆帝和鄭貴妃全部閉嘴,趕緊安排朱常洵就藩,至此,在李太后的護航下,皇長子朱常洛的地步逐步穩定了下來。而這也就是李太后為明朝做的最後一個貢獻。

蔚鸞說:

我們讀歷史就是為了以史為鑑,李太后在教子過程中的一些疏漏是相當有借鑑意義的,比如要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變化,適時改變教育方式,注重疏導而非封堵,

李太后人生經歷也給後人提了個醒,哪怕不當強者,胸懷和格局也要有,一旦丟了這些,有些事就真的難以挽回了,

而這或許就是學習歷史帶給今人帶來的福利。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李太后畫像

當然,此文並不是把萬曆帝治國缺失的原因都歸結於李太后教育失當,畢竟萬曆帝成年後李太后幾乎沒有干預過他,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一個皇帝,萬曆帝的很多作為都不符合他的身份,

而他的任性才是明朝走向覆滅的推動力。

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從宮女到皇太后,不當女強人,格局也要大

相關文章:

萬曆朝劉昭妃,不爭不搶福慧雙修,最終當上名譽太后,高壽而終

萬曆李敬妃,寵愛僅次於鄭貴妃,死因成謎,被孫兒追封為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