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作者:由 豫章節度使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0-08

弢讀什麼音

春秋戰國風雲錄——鄭國篇番外(7)聃國往事(附姬姓胡國、歷國)

文/魚尾君

之前在有關鄭武公的篇章中(

滅虢鄶吞八國伐胡國,鄭國怎樣在東方站穩腳跟?

),魚尾君引用《韓非子·說難第十二》,介紹了“鄭武公滅胡國”的故事。這個胡國,乃是周成王姬誦時所分封的一個姬姓諸侯國,因其分封時爵位是“子爵”,故稱“鬍子國”。然而,這個姬姓胡國,在史書後來的記載中又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韓非子》中記載“鄭武公滅胡”是假的?

《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

(齊人)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賴

這個“胡姬”,根據現代國學大師楊伯峻先生的註釋,就是當時姬姓胡國國君的女兒。當時齊景公要納胡姬為妾,就派人去姬姓胡國迎娶胡姬。由於這段記載,我們在看史料時產生了一個疑問。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楊伯峻)

什麼疑問呢?原來,《左傳》記載的魯哀公六年即公元前489年。這一年,都快進入戰國時代了(始於公元前475年),鄭武公早已去世。既然鄭武公時就已滅姬姓胡國,怎麼這時胡國還存在呢?這就不得不讓人對《韓非子》中“鄭武公滅胡”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與史學家左丘明相比,韓非畢竟是思想家、政治理論家、文學家,歷史非其所長。再者,像韓非這種戰國策士,有時為了言語的生動和氣勢,在君王面前侃侃而談經常不假思索、張冠李戴。因此我們更有理由對《韓非子》中的這個故事產生懷疑。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

此外,根據譚其驤版《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

“譚版歷史地圖集”

)中的《春秋時期鄭宋衛形勢圖》和所標註,我們發現,姬姓胡國還在許國南邊,鄭國要進攻姬姓胡國必然要借道許國。而許國在鄭武公之子鄭莊公時才被鄭國所攻打,從而淪為鄭國附庸。在鄭武公之時,許國尚未屈服於鄭國。因此,鄭國繞過許國去攻滅姬姓胡國的可能性並不大。

實際上,根據譚版歷史地圖集中的《戰國諸侯稱雄形勢圖(公元前350年)》推斷,姬姓胡國極有可能是在戰國初期才併入魏國版圖。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春秋時姬姓胡國位置示意圖)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戰國時姬姓胡國位置示意圖)

遺憾的是,這個姬姓胡國可能因為在歷史上太沒有存在感,所以有關於她的記載,只有隻言片語。我們關於這個姬姓胡國的瞭解,實屬有限。

從“胡國”到“聃國”

至此,我們已經確定,《韓非子》中所記載的“鄭武公滅胡”的故事確係韓非筆誤。那麼,被韓非筆誤了的這個國家又是什麼?

我們發現,《韓非子》中提到的這個故事,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即“鄭武公以嫁女為誘餌迷惑對手”的計謀。那麼,查詢史料,鄭武公到底用沒用這個計謀?

翻閱《國語》,魚尾君發現,在《國語·周語中》中還有一段記載:

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須由伯姞,鄶由叔妘,聃由鄭姬,息由陳媯,鄧由楚曼,羅由季姬,盧由荊媯,是皆外利離親者也。

這段話中,我們對鄢國、鄶國亡國的故事已經很熟悉了。由於鄢侯娶了仲任之女而變得貪財好色,導致鄢國亡國;由於鄶仲之妻叔妘與鄭武公不清不楚的關係,導致鄶國亡國(關於這段,也可回看

一個因綠帽事件而滅亡的國家

如今的河南小縣鄢陵,名字出處有何來源?

)。他們亡國的原因,《國語》認為,都是“外利離親”導致的。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韋昭)

何謂“外利離親”?三國吳時的史學家韋昭在給《國語》作注時寫到:

外利,行淫闢,求利於外,不能親親,以亡其國。

即:這些國家的國君因為外在的誘惑而做出了荒誕穢亂的事情,引發親屬分離而亡國。

同樣,這句話中還提到了

“聃由鄭姬”

。要理解這四個字,我們再來看看韋昭的註釋:

聃,姬姓,文王之子聃季之國。鄭姬,鄭女,為聃夫人。同姓相娶,猶魯昭公娶於吳,亦其嬻(通“讀”,古同“褻瀆”,意為輕慢、對人不尊敬。)姓,所以亡也。

韋昭的註釋中提到了聃國的受封立國者——聃季以及聃國的亡國原因。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姬載,又名聃季載)

聃季,又叫聃季載、姬載。他是周文王與正妻太姒的第十子,本名“載”,因其排行最小,故稱“季載”。姬載二哥周武王在世時,他還未長大成人。到周成王繼位後,已經長大成人的姬載擔任周朝三公之一的司空,並協助哥哥周公姬旦平定了周朝建國初期最大的一個政治危機——三監之亂。因而,姬載以大功受封聃國,爵位為侯。

楊伯峻在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作注時,引用江永《春秋地理考實》的記載,認為聃國應該在開封境內,與鄭國為鄰。根據韋昭對《國語》的這段註釋,我們發現,鄭武公對這個聃國耍了一招“同姓相娶”的計謀。由於鄭、聃同屬姬姓,按照周禮,本不可以通婚。但聃國末代國君卻稀裡糊塗接受了鄭武公的嫁女提議。聃國這一行為被韋昭稱為“嬻”,意在說明聃國對於周禮的違背與不敬。

由此,“聃由鄭姬”帶來的後果便是:聃國自以為鄭國與其親善,故而放鬆對鄭國的防備。殊不知,聃國這一反映正中鄭武公下懷。鄭武公趕緊抓住聃國對自己放鬆戒備的時機,出兵迅速滅掉了聃國。

聃國亡國的經歷,也恰巧與《韓非子》中“鄭武公滅胡”的內容雷同。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聃國,就是《韓非子》中筆誤錯寫的胡國。同時,我們再仔細分析《國語·周語中》那段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除密須國早在商末就被周文王所滅外,其餘幾國,如魚尾君已經介紹過的鄢、鄶二國亡於鄭武公之時,其他如息、鄧、羅、盧數國皆在我們以後要介紹的楚武王、楚文王在位的前後十年間滅亡。據此,我們有理由推斷,聃國也應在鄢、鄶二國滅亡的同時期亡國。即聃國也被鄭武公所滅。可見,韓非把“聃國”寫成“胡國”的筆誤,我們基本可以確定了。

因為韓非這一筆誤,我們今天得以順藤摸瓜,認識了又一個西周古國。至此,關於鄭武公所滅八邑中,史書記載詳細的鄢、舟、華、聃四國,魚尾君已經全部介紹完畢了。

韓非這一筆誤,引出一個神秘的西周古國

(春秋時歷國所處位置示意圖)

至於剩下歷史記載不甚詳細的弊、依、弢(音“韜”)、歷四國,我們只能從史籍的隻言片語中探尋其痕跡。所幸,魚尾君翻閱譚版歷史地圖集中的《春秋時期鄭宋衛形勢圖》時發現,其中的歷國還是有些許記載的。歷國位置處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其地本為夏王大禹(上古治水的大禹)的國都,周武王把此地作為“歷邑”,將自己的一個弟弟封在此處。鄭武公滅歷國後,改為“櫟邑”,作為鄭國陪都。

此外,根據史書記載推測,被鄭武公所滅的重要國家中,還有密國和祭(通“債”)國。只是史書沒有清楚記載兩國的滅亡年代。魚尾君在下一篇中將對兩國相關歷史做一個簡單介紹。

參考資料:

《韓非子·說難第十二》

《左傳·哀公六年》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時期鄭宋衛形勢圖》與《戰國諸侯稱雄形勢圖(公元前350年)》

《國語·周語》

《國語》韋昭注

《左傳》楊伯峻注

《沈國史考》

《春秋地理考實》

相關回顧

滅虢鄶吞八國伐胡國,鄭國怎樣在東方站穩腳跟?

本文為

魚尾煮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文章原作者。

喜歡 魚尾君 的歷史文章,可以關注公眾號

魚尾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