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作者:由 潯陽鹹魚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5-15

虎賁中郎將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喜歡看漢末三國故事的朋友,肯定都有聽說“中郎將”這個軍職,例如曹操都曾表奏過張飛為中郎將,但是這個“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呢?很多朋友是一頭霧水,欲知詳情,請看筆者細細敘說。

和平時期常置的“中郎將”

按照《續漢書·百官志》的記載,朝廷設定了一些中郎將的職位,例如

左中郎將、右中郎將、五官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

。地方上則有

使匈奴中郎將

這些“中郎將”的官秩都是比二千石,但是職能各有不同。例如東漢朝廷中的五個中郎將都歸九卿中的

光祿勳

所管轄,其中左、右、五官這三個官署裡的郎官,被統稱為“三署郎”,在這三個官署做郎官(中郎、侍郎、郎中),在當時是非常有前途的,因為朝廷的三公九卿,經常會從這三署中選拔人才為幕僚,或者向尚書檯推薦出任地方官員。

——這一點,也算是東漢帝國的政治特色了。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漢代光祿勳下屬

也很顯然,這三署郎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名士或者有家族背景的子弟來擔任,他們傾向於“文”。

而在

虎賁

羽林

這兩個官署中,郎官們都是孔武有力的兵卒了,他們負責著皇宮中各個宮殿、門衛的安保工作。因為這些人在皇宮裡工作,所以,他們的出身清白顯得重要:羽林郎的選拔就必須是從“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這六個郡的良家子弟中來選拔。例如出身隴西的董卓在年輕時就做過羽林郎。

《董卓傳》上說董卓年輕時能夠騎馬射箭,武藝高超;同樣地,其他羽林郎也是如此,加上他們出身清白,所以可以出任保護皇親貴族的安保工作。至於負責管理他們的

虎賁、羽林中郎將

則會由名士擔任,例如袁紹、袁術、崔鈞、桓典等人都在漢末時擔任過虎賁、羽林中郎將。

至於

使匈奴中郎將

,則是與護羌校尉、護烏桓校尉等同屬於地方軍職,使匈奴中郎將率軍駐紮在幷州,南匈奴王庭

美稷縣

附近,名義上負責保護南匈奴單于,實際上是監視匈奴人及協調處理漢匈之間的外交工作。

戰時的中郎將

在中平元年(184),全國爆發了黃巾之亂,漢靈帝為了鎮壓叛亂,任命皇甫嵩、朱儁為

左、右中郎將

,盧植為

北中郎將

,率軍出征。

後來盧植獲罪被免,又以董卓為

東中郎將

,接管盧植的軍隊,

朱儁因為平定豫州黃巾有功,被升遷為

鎮賊中郎將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皇甫嵩的遊戲形象

在本年,“中郎將”出現了三種變化情況:1。本是朝廷的左、右中郎將領兵加權,2。出現名號帶四方的中郎將,3。出現名號中郎將。

先說第一種情況,皇甫嵩和朱儁的左、右中郎將,

從職權上看

,並不是那個在朝廷工作,跟文人名士打交道的“中郎將”了,此時的他們能夠持節、領兵,到地方征戰。

從兵力上看

,兩人平均帶兩萬人的軍隊,軍隊中包括北軍五營、三河騎士和地方州郡徵調計程車兵。

《後漢書·皇甫嵩傳》:於是發天下精兵,博選將帥,以嵩為左中郎將,持節,與右中郎將朱儁,共發五校、三河騎士及募精勇,合四萬餘人,嵩、儁各統一軍,共討潁川黃巾。

實際上,皇甫嵩等人此時帶的兵力比後來的某些將軍都多,從另一個方面上看,也是漢靈帝對黃巾軍的輕視,認為這些叛賊不值得朝廷拜將征討,或是漢靈帝出於對軍權的嚴格掌控,不輕易拜將。因為按照東漢帝國常例,戰前拜的將軍,戰後即免。

本年黃巾之亂平定後,朝廷以皇甫嵩、朱儁兩人的戰功最高,給他們封侯,並拜為左、右車騎將軍,可謂一時榮耀。但朱儁在班師後,就被立即免去了右車騎將軍的軍職,官復原職,做回了光祿大夫。

而皇甫嵩是因為要繼續領兵去西征涼州叛軍,所以保留了車騎將軍,這是另話,這裡不談。

至於“名號帶四方的中郎將”,這種情況在亂世也有出現,後文詳述;

而“名號中郎將”,其名號的寓意和各種名號將軍一樣,更多是期望、榮耀,這種情況在亂世也更多,但漢末開頭的應該就是

朱儁

鎮賊中郎將

,此外還有黑山軍的首領

張燕

就曾向朝廷乞求招安,獲得了

平難中郎將

的名號。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遊戲全戰三國中的張燕形象

綜上所述:這些戰時設定的中郎將,

都是朝廷許可在地方領兵的軍職

。其官秩,若用“比二千石”套用倒是可以,實際上是沒有明文記載的,而且他們實際能帶多少兵,有多大特權,這還是因人而異,因時制宜,並沒有一個硬性標準。

亂世的中郎將

時間推進到漢獻帝初平年間,因為“董卓之亂”引發關東與朝廷對抗,軍職的授予也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朝廷方面任命,一種是地方官員以表奏朝廷的方式任命。

第一種由朝廷任命

,類似於漢靈帝任命皇甫嵩等人為中郎將一樣,立功後加官進爵。例如在董卓時期,他就任命過董越,牛輔,呂布,徐榮為中郎將。

朝廷對米教教主張魯在漢中的作亂並割據行為無力征討,於是也是招安了事,也給予

鎮民中郎將

的軍職,如同張燕故事。

第二種則是割據軍閥私自表奏

,不論朝廷是否批准,軍閥及其下屬軍官都形成割據、私授之實。——這種玩法有點自嗨,當然,如果這時候朝廷能夠給予承認,那就是最好不過了。

例如,李傕掌控長安朝廷時,就派出太傅馬日磾和太僕趙岐出使關東,試圖以給關東諸侯加官進爵的方式消除敵意,實現政治上的統一。

有些人如荊州刺史

劉表

、徐州刺史

陶謙

,他們因為主動向長安朝廷納貢示忠,所以得到了“州牧+將軍+封侯”豐厚的回報,他們在地方上私自授予的下級軍官,例如中郎將、校尉等自然也得到承認。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袁術的影視形象

更有甚者,太傅馬日磾抵達壽春見到

袁術

後,袁術把馬日磾持有的符節騙來,據為己有,因為符節本是代表著朝廷權力,所以袁術用來給自己的下屬封官。

《三國志·袁術傳》: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以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假節,遣太傅馬日磾因循行拜授。術奪日磾節,拘留不遣。

例如:年輕的

孫策

就被馬日磾表拜為懷義校尉。實際上,孫策是效力於給袁術的,並非聽長安朝廷調遣,所以這次“表拜”從本質上看,就是以袁術的意願行事。

《三國志·孫策傳》:太傅馬日磾杖節安集關東,在壽春以禮闢(孫)策,表拜懷義校尉。

至於

曹操、呂布

這些人,他們不被長安朝廷所重視、信任。

呂布是被李傕掌控的長安朝廷列為殺害董卓的通緝犯;而曹操派使者去長安朝廷,試圖表示忠心,卻被李傕拒之門外,最後還是黃門侍郎鍾繇從中說情,李傕才勉強接受曹操的納貢,但是加官進爵什麼的,曹操是什麼也沒有得到。

曹操後來得到兗州牧,拜將封侯,也是在建安元年(196),天子東歸後的事了。緊接著,曹操入主朝廷,帶著天子劉協及滿朝文武大臣遷都許縣後,漢廷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割據時代。

細數亂世的中郎將

從史書記載上來看,中郎將是處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軍職,職位高低是:

將軍>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校尉。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本節筆者將亂世時的中郎將歸納闡述。

1.朝廷的中郎將

建安元年(196),定都許縣後的漢廷趨向穩定,在曹操的主持下,漢廷開始重建威儀。

一些中郎將也開始重新設定,例如早期的

左中郎將裴茂

,漢廷雖然無法提供更多的軍隊給他,但給他賜予持節特權——裴茂持節去關中後,以此排程關中軍閥段煨、梁興等人,一同去討伐李傕、郭汜,最終大功告成,給漢廷掙回了面子。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曹丕影視形象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讓世子曹丕擔任

五官中郎將

,這是正兒八經的朝官,雖然曹丕後來跟隨父親到鄴城去了,但他所主持的五官府的職能就是吸納人才,頗有當初“三署郎”的影子。

——曹丕在這段時間裡,就徵辟了很多名士入府,這些人中的青年才俊,大部分在後來成為曹丕太子府的班底成員。

2.四方中郎將

左中郎將這種表面上是朝官,實際被朝廷加授特權後,又可以率軍出征的,算是一種特例吧,但還有一些名號中帶“東西南北”的中郎將,這些人確實就有軍權。

早在曹操都許後,就任命

程昱為東中郎將

,代理兗州事務。

《三國志·程昱傳》:(程昱)天子都許,以昱為尚書。兗州尚未安集,復以昱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曹彰的影視形象

後來,還有

北中郎將

南中郎將

,分別是

曹彰

曹植

擔任。這種中郎將顯然是臨時置,並沒有長期設定的意味。

《三國志·曹彰傳》:(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烏丸反,以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

《三國志·曹植傳》(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

同樣的,還有交州士燮,當時交州刺史張津戰死,劉表派賴恭率軍試圖控制交州,漢廷(曹操)為了阻止劉表勢力的入侵,便下詔拜士燮為“

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址太守如故。

後來,士燮派使者向許都納貢,漢廷(曹操)又將士燮的軍職升級為安遠將軍。

從這裡看出,這類中郎將因為級別低於將軍,所以即便臨時能獲得大量特權,並不是長久之計,最終不是免去,就是升遷。

3.領兵的雜號中郎將

在建安之前,曹操麾下的親信,都不過是一些校尉、司馬等職務,等到都許之後,曹操開始提拔他們為中郎將、將軍之類,如

曹洪

就升遷為

揚武中郎將

同樣地,一些帶著軍隊投奔曹操的軍官,也被曹操任命為中郎將,例如張遼、王忠、李通、李典,他們效力於曹操,成為曹操軍事集團的一份子。

《三國志·李典傳》:(李典)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

《三國志·李通傳》:(李通)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

4.朝廷之外,其他軍閥的中郎將

曹操麾下設定大量雜號中郎將,至少還有朝廷在自己掌控之中,而其他割據軍閥,私設雜號中郎將的情況也是常見。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袁紹影視形象

袁紹作為曹操早期最大的對手,由於他自己一時智遲,沒有選擇去迎接天子,最後被控制朝廷的曹操反制,為此非常不爽,他就曾私下給一些地方軍隊的首領任命為中郎將,讓他們在曹操的轄區內作亂。

《三國志·呂虔傳》:袁紹所置中郎將郭祖、公孫犢等數十輩,保山為寇,百姓苦之。

袁紹身居大將軍,不經過漢廷許可,私下給自己下屬封拜各種軍職,例如

陶升為建義中郎將,張郃為寧國中郎將

《英雄記》:紹到,遂屯斥丘,以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三國志·張郃傳》:(張郃)瓚破,合功多,遷寧國中郎將。

再如荊州劉表也任命為黃忠為中郎將,甚至於別說一州之地,甚至連河東太守王邑的麾下都有

中郎將範先

《魏略》:詔徵河東太守王邑。邑以天下未定,心不願徵,而吏民亦戀邑,郡掾衛固及

中郎將範先

等各詣繇求乞邑。

看看,大將軍袁紹、荊州牧劉表、河東太守王邑,他們麾下的中郎將,就是自己表奏的,對此,朝廷說反對也沒用,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後來三國鼎立中的劉備和孫權亦是如此。

劉備在蜀地建國時,

諸葛亮擔任過軍師中郎將,董和為掌軍中郎將,劉封為副軍中郎將,射援為軍議中郎將

等等。

在江東孫氏那邊,雜號中郎將更是多,據筆者統計如下(共22人有記載):

太史慈-折衝中郎將,徐琨-督軍中郎將,孫靜-昭義中郎將,孫奐-揚武中郎將

孫河-威寇中郎將,孫桓-安東中郎將,孫匡-定武中郎將,步騭-立武中郎將

呂蒙-橫野中郎將,黃蓋-武鋒中郎將,蔣欽-討越中郎將,淩統、程普-蕩寇中郎將

駱統-建忠中郎將,賀齊-威武中郎將,呂岱-昭信中郎將,胡綜-建武中郎將

潘濬-輔軍中郎將,呂範-徵虜中郎將,周瑜-建威中郎將,張昭-撫軍中郎將

芮玄-奮武中郎將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江東十二虎臣遊戲形象

之所以江東的中郎將會有這麼多,就是因為孫氏創業之初,對地方部曲拉攏的緣故。另外孫策、孫權自身的軍職也不過將軍,也不可能給這些人拜將軍了。

5.特殊職能的中郎將

曹操在建安元年(196)開始實行屯田,於是典農校尉、

典農中郎將

就應時而設,按照

中郎將高於校尉

的規則,大概人口多的大郡,就設典農中郎將,人口相對較少的郡就會設典農校尉。

例如提出屯田建議的

任峻

也擔任過典農中郎將,後來

嚴匡

出任潁川郡的典農中郎將。

顧名思義,“典農校尉/中郎將”在當時主要是負責屯田工作,同時也有領兵一方的軍權。其職責更多的是保衛一方平安。

許褚

作為曹操信賴的侍衛,他代領的侍衛隊伍,在後期被擴充改編,

許褚擔任武衛中郎將

,其軍營即為“武衛營”,後來也發展成為曹魏帝國禁軍之一。

《三國志·許褚傳》:(許褚)後數日會戰,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也。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許褚的影視形象

除了典農、武衛這兩種可以領兵的中郎將,還有一些不領兵的中郎將,例如曹操在入主冀州後,還任命

王脩為司金中郎將

,職務內容是負責製作農具、兵器之類。

在魏文帝曹丕時期,有下邳

陳頏

擔任

司律中郎將

,在孫吳帝國孫皓這邊,有

司市中郎將陳聲

,顧名思義,司律就是掌管音樂的,司市是掌管市集商業的。

最誇張的是,在《魏氏春秋》及陳琳的《討曹檄文》中還提到,曹操為了斂財,派人去挖掘墳墓,還特意給這些人給予軍職編制,任命為

發丘中郎將

摸金校尉

——這也算是中國盜墓史上的一樁奇聞了。

歷史探秘:漢末亂世時的“中郎將”到底是多大的軍官?

摸金符

歷史奇聞也自然就有話題價值,例如著名盜墓小說《鬼吹燈》中就提到此事,並說此後發展出四個門派: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

當然這是小說家之言,當不得真,只是談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