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作者:由 博史通今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0-25

雍正王朝王掞康熙為什麼尊重他

明朝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最煩惱的事情莫過於立儲問題。明朝素來有“立嫡立長”的傳統,明神宗的長子朱常洛出身低微,不得父親喜愛,而皇后又無嫡子,所以立儲的事情被一拖再拖,群臣紛紛不滿。經內閣首輔王錫爵多次勸說,明神宗終於答應立長子為太子。因此,很多史學家認為,在明神宗立儲的問題上,王錫爵出了不少力。讓人沒想到的是,100多年後,王錫爵的曾孫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而此時的帝王,不是明神宗,而是康熙。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王錫爵作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之一,可謂名震一時,但他子嗣稀薄,僅有一個兒子,到了第四代,王家又出了一位名人,此人名叫王掞,是王錫爵的曾孫。王掞25歲中進士,曾擔任刑部尚書和文淵閣大學士。因為他為人耿直,在康熙、雍正兩朝都非常受人尊重。而且,在康熙立儲的問題上,他十分活躍。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關於王掞,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包括《雍正王朝》在內的幾部歷史劇中,習慣性地把王掞作為胤礽的老師,實際上,王掞並未擔任過哪位皇子的老師,他的一生除了在地方上任職,就是在六部,50多歲時進入內閣。王掞做過翰林院侍讀學士,因為這個職位的特殊性,他或許給康熙或皇子集體講過課,但他沒有單獨作為胤礽的老師,史書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康熙的兒女眾多,其中二阿哥胤礽為康熙唯一的嫡子,不到兩歲便被康熙冊封為太子,正位東宮。胤礽自小聰慧過人,深得康熙喜愛。但隨著康熙的諸位皇子都長大成人,皇子們對太子之位心生覬覦,而且,也有許多投機者主動攀附太子,胤礽在這期間逐漸喪失自我。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在九子奪嫡期間,胤礽一方面被其他兄弟算計,另一方面自己對父親兄弟有違“孝”“誠”,令康熙逐漸失望。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因其他皇子蠢蠢欲動,最終朝堂不安,康熙無奈,於第二年正月復立胤礽為太子。可惜的是,三年後,太子又一次因自身原因被廢。此後數年,康熙再​未明立太子。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太子之位空懸,對一個封建社會來說,是極其不穩定的因素之一。王掞作為王錫爵的曾孫,他想效仿曾祖,所以在胤礽第二次被廢時,王掞已經70多歲,他多次建議康熙確立新太子,但並沒得到康熙的迴應。之後數年,王掞一直為國本空虛而擔憂,於是,康熙五十六年,王掞給康熙上了一道密奏,希望康熙儘早立儲。《清史稿》雲:

皇太子允礽既廢,儲位未定。掞年七十餘,自念受恩深,又以其祖錫爵在明神宗朝,以建儲事受惡名,欲幹其蠱。五十六年,密奏請建儲,疏入,留中。

沒想到的是,康熙看到王掞的密奏後,並沒有召見王掞,直接將此事忽略,奏摺也留中不發。王掞心急如焚,於是糾集了陳嘉猷等8位御史,集體公開上奏,希望康熙早立儲君。康熙非常生氣,下旨讓內閣來討論王掞的罪行。內閣大臣揣摩康熙的意思,便將王掞從重處罰。王掞聽聞後,跪在宮門外請罪,希望得到康熙的召見。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康熙聽聞內閣談論對王掞的處罰,覺得罰得太重,問李光地:“王掞現在在哪?”李光地說:“王掞跪在宮門外,不敢進來。”李光地是康熙晚年最為寵信的漢臣,康熙對李光地感嘆說:“其實王掞在奏摺上說的並沒有錯,他錯就錯在,不該夥同御史是一起來上奏。”

從康熙和李光地的談話可得出三點結論:第一,內閣重罰王掞,康熙是不忍心的。第二,王掞已經年逾古稀,他上奏建議早立太子,實際上是一心為公,並沒有私心,這一點康熙心裡清楚。第三,康熙不立太子,有自己的難處,王掞自己發表看法也就罷了,還要糾集8位“同夥”一同來上奏,將此事鬧大,康熙就不得不出手了。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最終,康熙召來王掞,王掞謝罪後,康熙將王掞招到自己的御榻前,安撫王掞許久,王掞最終沒有被治罪,而是平安歸家。至於康熙和王掞說了什麼,並沒有被公開,《清史稿·王掞傳》記載是:

上招掞跪御榻前,語良久,秘,人不能知。

大臣勸康熙早立太子,惹怒康熙,康熙對他說了一段不為人知的話

可見,康熙應該是和王掞說了心裡話,並且把自己的難處告訴了王掞。二人雖然說了“良久”,但卻沒有向外洩露一個字,所以並不為外人所知。從此事來看,康熙對王掞十分寬仁,而王掞對朝廷也是一片忠心。

王掞死於雍正六年,享年84歲,雍正念及王掞是對社稷有功的老臣,給予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