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作者:由 有同娛樂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0-29

周培公和姚啟聖誰厲害

康熙年間,由於滿清漢化程序的加快,許多漢臣脫穎而出,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康熙王朝》中,他們給人留下深刻的藝術形象,但與本來的歷史形象相距甚遠。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一、被電視劇抬高的周培公

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胸懷韜略,不畏權勢,平定三藩,其形象大放異彩。但在歷史上,他並沒有劇中那般英偉。

周培公從小家境貧寒,落魄無依,透過攀龍附鳳的方式,進京謀得一官半職。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三藩之亂”發生後,康熙為平定西部的王輔臣,任命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當時的周培公,只是圖海的下屬,他分析形勢後,提議招撫王輔臣。

周培公的提議得到康熙的認可,他被任命為一品道臺,攜聖旨前往招撫。在周培公軟硬兼施的勸說下,王輔臣投降,順利解除朝廷的西部威脅。

朝廷論功行賞時,周培公在圖海的保舉下,升任山東登萊道,其母親被加贈為夫人銜,父親被加贈為大夫銜。周培公先在家守孝三年,然後赴山東上任。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在山東,周培公因難以與總兵官相處,沒過多久就辭官回家。

在歷史上,文人辭官回家的目的,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真的厭倦了,辭官歸故里,享受生活,這類比較少;還有一種是以退為進,一旦機會出現,不是直接喊著要封狼居胥,就是用直鉤釣魚等方式,間接推銷自己。周培公很有可能就是後者,僵臥孤村不自哀,時刻關注局勢。噶爾丹威脅大清,周培公馬上尚思為國戍輪臺,將平叛建議呈送朝廷。康熙採納後,任命周培公為盛京提督,讓他為國戍輪臺。

在平定噶爾丹叛亂中,周培公是否有大作為,是否出兵,史書沒有記載。

1701年,周培公去世,沒有轟轟烈烈,康熙也沒有為其哀悼,貌似什麼也沒發生。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二、非同凡響的姚啟聖,官拜福建總督,晚年卻未平安落地

姚啟聖出生於富人之家,但並非紈絝子弟。他聰明過人,喜歡學習,十歲就能吟詩作對,十三歲就考取崇禎年間的秀才。

在武功騎射方面,姚啟聖也不落人下,而且喜歡行俠仗義。有一次,姚啟聖在蕭山遊玩,看見賊寇欺負女生,他一怒之下,殺了賊寇,並放走受害女子。

康熙二年,姚啟聖考中舉人,名列八旗鄉試第一,被朝廷授廣東香山知縣。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姚啟聖接任香山知縣時,前面七任因虧空問題而“出事”。按照當時的情況,姚啟聖也會成為第八個出事者。

想要開啟局面,填補虧空,只能與葡萄牙人通商。於是,姚啟聖在廣東巡撫的默許下,開了一個與葡萄牙人經商的視窗。這事違背朝禁令,而且姚啟聖還幹了一件“不光彩”的事。

兩廣總督想利用葡萄牙人急於通商的心理,在當中撈一筆,派了姚啟聖出面索取。姚啟聖初入官場,不知為官之道,就跑去找別葡商索取了大量錢財。他自己分文未取,全部上交了兩廣總督。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後來,東窗事發,兩廣總督將責任都推給姚啟聖,想置他於死地。姚啟聖能說會道,積極為自己辯護,再加上多放援助,最後得到一個“永不敘用”的處分。

罷官之後,姚啟聖發揮經商的才能,短短几年,就賺了幾十萬兩白銀。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的號召,舉起反清大旗。姚啟聖得知後,立即棄商從戎,散盡家財,招募數百鄉勇,投奔清軍。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姚啟聖的行為得到清軍統領康親王的讚賞,後因殺敵有功而被提拔為浙江溫處道僉事。

康熙十五年,姚啟聖充當清軍前鋒,攻入福建。他單槍匹馬,進入福州城,勸降耿精忠。姚啟聖用最低的成本,在平息福建的叛亂的過程中,職位也芝麻開花,先被朝廷提拔為福建布政使,接著提督,最後總督。

為了儘快平定吳三桂,姚啟聖捐資助軍,購置軍械物質,增強清軍戰鬥力。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清朝平定“三藩”後,姚啟聖的注意力轉向鄭經。他招撫了大量鄭經的官兵;頒佈禁海令;提出“三必剿,三必撫”的戰略構想;以全家百餘口性命為擔保,舉薦施琅出任福建水師提督。

晚年,姚啟聖遭人誣陷,含冤被貶。此時的姚啟聖已將全部財產捐給大清,生活困難,加上仕途被打擊,沒過多久就悲憤去世。

三、李光地忘恩負義,貪功受寵,卻能位列閣老

李光地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熟讀儒家經典。

康熙九年,李光地考上進士,本來定他為殿試頭名的,因一個錯別字而與狀元失之交臂,被降為第五名,入選翰林院。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康熙十二年,李光地回鄉探親。回到故鄉沒多久,“三藩”之亂爆發。此時的李光地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是繼續為大清效力還是投靠三藩。

在與陳夢雷交流後,李光地堅定了為大清效力的決心,他藏入深山老林,耿精忠派人招降他,他也堅決不從。

康熙十四年,在得到陳夢雷的大量情報後,李光地用蠟丸向康熙上疏,分析了雙方力量對比,指出耿精忠的劣勢,並建議朝廷趕快出擊,但隻字未提陳夢雷的功勞,這也為後來兩人的交惡埋下伏筆。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康熙收到臘丸疏後,大為感動,不僅給予表彰,還給李光地升官。

平定耿精忠後,李光地“重見天日”,仕途也平步青雲。但同樣有功的陳夢雷不僅沒有得到好處,反而卻身陷囹圄。他將李光地貪功的事,公之於眾,這也成了李光地宦海生涯的一個“汙點”。

在朝廷收臺時,鄭經突然去世,其子鄭克塽繼位,朝中許多大臣都主張招撫,但李光地認為塽年幼,部下爭權奪利,朝廷應該儘早出兵。此外,他還與姚啟聖一起推薦過熟悉海戰的施琅出任水師提督。

因深受康熙信任,李光地成為各派拉攏的物件,不可避免地陷入爭鬥之中。為了爭寵,迎合康熙對西學的愛好,李光地也研究起西學。他聘請著名天文學者梅文鼎到家,並尊其為師,促其完成《歷學疑問》,以便自己媚上。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奪情案”爆發後,李光地暫時被朝廷雪藏,不許回籍,在京守制,但絲毫沒有影響康熙對他的信任。沒過幾年,李光地東山再起,出任直隸巡撫。

在直隸任職期間,李光地大力建設農田水利工程,也算造福了一方百姓,康熙視察之後,還賜給他“夙志澄清”的匾額;網羅人才,發展經學與算學;在不增加百姓負擔的同時,填補藩庫虧空。

康熙四十四年,康熙以李光地“居官甚好,才品俱優”為名,提升他為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由此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到其去世,也始終身居高位。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大放異彩,歷史上卻不是這樣

在李光地的晚年,康熙與他關係更為密切,君臣二人經常在一起聊家常話。李光地去世後,康熙給了他極高的評價:

“知光地者莫若朕,知朕者亦莫若光地矣!”

秋媚說:在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三人中,結局最淒涼的是姚啟聖,毀家紓難,忠君報國,最後卻晚節不保;最幸運的是李光地,獨佔朋友之功,卻能身居高位;周培公雖未入閣,但也官拜一品,不失為一時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