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地產自渠為什麼鬥不過分銷?

作者:由 明源地產研究院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1-19

自渠渠道員工是什麼意思

房企和分銷合作這麼多年下來,甲方爸爸們可以說越來越被動了。擺脫渠道綁架的渴望,在多少老闆的心頭日日縈繞……

建設自渠是房企的一場標誌性反抗運動,但現在都還沒聽說哪家房企,能真的徹底用自渠替代掉分銷。

今天明源君就掰開揉碎地來和各位聊一聊,自渠到底為什麼打不過分銷?要是永遠打不過,自渠又還能怎麼做?

地產自渠為什麼鬥不過分銷?

分銷公司自身優勢眾多

房企幾乎不可能複製

過去很多分析自渠困境的文章,大多在向內找原因,比如房企的管理問題、人才缺口等等……但都避談分銷和自渠之間的稟賦差距,但這才是自渠做不好的真實根源。

線上下拓客能力上,分銷公司天然擁有4大優勢。除非房企直接收購中介公司,否則不可能複製。

一、人海戰術優勢,形成“人肉挖客機”

頭部的分銷公司單在一個城市的經紀人數量,就能達上萬人之多。依託龐大的經紀人網路以量衝量,人肉挖客、帶客是很容易實現的。

這樣的人海戰術是房企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自渠人數達到兩位數都算多了。假如在三線城市拓客,周邊鄉鎮自渠要花大半個月才能跑完,而分銷一動員起來,地毯式摸排5天搞定,效率沒法比。

二、深厚的客戶資源積累優勢

依託於多年二手房經紀業務積累的深厚資源,是分銷公司的底層能力和不可替代性優勢。

並且中介公司人多、網點多,與客戶的接觸點非常密集,拓客、引流的效率都很高。這也是透過實打實的成本和時間投入經營出來的,房企想短時間內擁有人家的地基,自然不可能。

三、多盤聯代優勢,客、房匹配效率高

分銷公司能同時代理無數個樓盤,客戶資源在此間自由流通、匹配。因此他們能實現單個客戶資源效用的最大化,浪費誠意客戶的機率是很低的。只要客戶有需求,就總能找到成交的地方。

而自渠則完全是在一個封閉系統中運作,發掘出來的誠意客戶,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去消化,造成客戶浪費的機率很高。

四、深厚的資源留存及複用觀念

搞新房開發的房企們,總輕視老客戶的維護,以及未成交客戶的翻新工作。他們已經習慣了新盤什麼都要新的,售樓處要新的、團隊要新的、客戶也要新的!

但在分銷公司眼裡,每一個客戶都是寶。這會兒用不上以後可以再拿出來用,迴圈往復不斷聯,說不定哪天就成交了。

說白了中介是做長期服務的,講究維護和建立信任。有些資深銷售還能和客戶成為朋友,把人家首置、改善、甚至是給父母養老的房子都包圓了。

但房企習慣做一錘子買賣,只要這批房子賣完了就行,沒成交的客戶以後也不會再關心。而且嘴上總說老帶新,頂多也就給老業主一些返現、禮品,不可能有銷售點對點地維護。

二者在對待客戶資源的基本觀念上,就有明顯的差距。

4大不可替代性優勢在手,使得分銷公司在房企面前的議價能力很強。市面上的分銷佣金一年比一年高,甲方爸爸們卻毫無還價之力。

這也成了業內常吐槽的,自渠做不好是因為錢給地沒分銷多!但這個認知裡面其實存在一個非常重大的誤區,先留個坑,後面細講。

另外再說個鬼故事:今年以來,已經有深圳、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出臺了二手房指導價。這個調控殺器實施後,多個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出現暴跌,大量中介門店關閉、銷售離職。

那這跟自渠有啥關係呢?關係很大。

以前中介公司還有二手房業務作為保障,人養得起、錢給得起,新房分銷能做多少是多少。但現在還活著的中介公司,像狼一樣盯著新房業務,搶奪利潤的渴望前所未有地強烈。

所以未來,產品力、營銷力和自渠力不足的房企,恐怕更難抵擋分銷的入侵了。

地產自渠為什麼鬥不過分銷?

房企做自渠等於戴著鐐銬跳舞

在制度、觀念上充滿障礙

有些地產專案面對分銷的處境,已經被動到面對坐地起價、威脅封殺,都不能不服軟的地步。

誰被逼急了都會反抗,可是建立自渠又談何容易?自渠的有效運作,跟房企自身的利益觀念之間,有許多內在衝突,成了阻止自渠產生效用的障礙。

一、閉門造車問題,房企之間無法形成“反抗者聯盟”

一位粉絲曾和明源君交流過這個觀點:在某些城市裡,所有房企的自渠人數加起來,可能跟頭部分銷公司的人數相當,如果聯合起來未必打不過分銷。

但難處就在於,房企之間大機率會選擇閉門造車。畢竟在同一個城市裡,大家多少都算競品關係,要突破公司和公司之間的信任壁壘,把自渠人員、資訊打通共享?!

這天下大同的景象,明源君還無法想象……也不知哪位老闆有此膽識?

二、人效比問題,自渠極易造成客戶浪費

中介分銷的客戶可以往當地任何一個代理樓盤輸送,即使最後沒有成交,還有二手房業務作為保障,所以分銷公司養得起人。

但房企在每個城市的專案數量是不同的,如果專案不多,建立自渠的人效比就會很低。因為找出來的客戶,只能在有限的幾個端口裡消化,容易造成客戶浪費,轉化效率不可控。

三、殺雞取卵問題,團隊沒養成就解散

從房企的角度來看,籤分銷公司屬於結果付費型的合作。但建立自渠,就必須在看到成果前先投入金錢、時間和培訓成本。

這對一些老闆來說特別不爽,尤其是做自渠決心不強、態度狐疑的房企,心態非常浮躁,急著殺雞取卵。

一位房企渠道負責人A總告訴明源君,他在前東家負責組建自渠團隊。當時剛入職1個月,人員還在緊鑼密鼓地招聘、培訓。

而集團這時候就來專案要業績,縱使A總再怎麼懇切解釋,老闆都聽不進去。每個星期都派人來過問,連催了倆月後以不出業績為由,把團隊給解散了,生怕多負擔一天的人力成本……

四、案場制度缺陷,拉低自渠團隊士氣

自渠團隊和案場銷售的利益分配、判客制度,是經常引起內部衝突的大問題。

自渠專員抱怨說,在外面辛苦跑出來的客戶,銷售只要動動嘴皮就可以分一半業績,根本不公平;

而置業顧問也抱怨說,渠道只管帶客進門,後面的事情一概不管,太輕鬆!

兩個團隊之間互相不認可對方的崗位價值,會讓業績彙算工作變得非常棘手。營銷負責人處理判客問題,時常一個頭兩個大。

另外,房企內的崗位鄙視鏈也存在已久,自渠團隊總是處在底端。其他部門對自渠的固有印象就是小蜜蜂、派單員,私下裡看不上自渠同事,甚至連領導也這麼想。

這導致自渠團隊工作士氣和成就感大幅下降,根本無心拓客。

五、內部腐敗問題,自渠團隊總被自己人坑

有些房企存在營銷總胳膊肘往外拐的情況,在分銷合作中牟取私利。因此在有些地產專案上,營銷總還跟自渠對著幹,暗中使絆。

如今營銷專業在房企裡本就活得比較艱難,無良職業經理人和房企的利益,可能會更加割裂,未來房企必須進一步重視分銷濫用的風險。

至於為什麼有些房企對此視而不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地產自渠為什麼鬥不過分銷?

地產自渠為什麼鬥不過分銷?

未來自渠路在何方?

調整認知、改革制度是重點

有人悲觀地認為,自渠遲早會消亡。還有人認為應該重視線上獲客、擁抱數字化。明源君覺得雖然自渠很難,但也不是不能做,大可不必徹底繳械。

所謂線上、數字化,嚴格來說不屬於自渠的專業範疇。許多房企新設立的網際網路營銷部,就是幹這個的。

怎麼夯實線下拓客、帶客工作,把營銷成本控制住,才是房企、營銷總們目前的核心困境。除了從制度上下手以外,還必須調整一些固有認知,更實事求是去做。

明源君結合業界渠道人才觀點,總結了7條建議:

一、平臺永遠是吞金獸,自渠的終極目標是資源“去中心化”

眾所周知,房企給的分銷佣金主要是被中介公司,即平臺抽去了。說句得罪人的話,只要“中間商”撬不掉,自渠就永遠打不過分銷,因為營銷成本壓不住、自渠利益給不足。

但此前很多龍頭分銷公司,已經聯合抵制全民經紀人了,咋辦?

房企首先要分清不同城市裡,中介生態的差異。一線城市雖然頭部中介公司壟斷嚴密,但市場價格承受能力強,專案的去化和利潤預期也更好,適當啟用分銷是可以承受的。

但二三四線城市,中介公司的壟斷能力會降低。房企必須抓住機會,堅決做全民經紀人,實現資源去中心化。誰都知道做平臺賺錢,房企當然要爭取自己做。

二、深耕本土,加強資源挖掘的深度

自渠團隊屬於地緣依賴性很強的組織,要想發揮渠道的最大效用,就需要他們深深紮根在當地。

所以這種團隊不能四處調撥,這和產業招商的道理是一樣的。自渠的關鍵是培植人情,而培植人情需要給足時間。

三、平臺型自渠,是比較現實的發展模式

過去明源君曾介紹過3種自渠建設的模式,分別是平臺模式、自主拓客模式和銷拓一體化。

自主拓客模式在團隊規模和資源彙集方面,劣勢太明顯,對多數房企來講不現實。而銷拓一體化,管理上較複雜,對銷售的能力要求極高,團隊轉型建設的難度也很大。

而平臺模式說白了就是,用自渠代替過去電商的角色,自己來做分銷方整合。自渠專員可以自主發展“下線”,去拓展合作方或單個經紀人。即分銷整合客戶,自渠整合分銷。

這不同於過去的地推小蜜蜂,而是主打關鍵人戰術,必須自己去找到資源方,商談意向、達成合作。下線成交,自己才可以提傭。

這個模式的特點是對人員要求在精不在多,又獨立於其他團隊執行,在執行上對大小房企來說,都比較容易實現。

房企可以將原本屬於分銷公司的佣金包,拆分給自渠和經紀人。假設專案原本分銷佣金是3%+5000元現金獎,總傭≈3。25%。而平臺模式下,跳過公司抽成,這個佣金包就可以完全覆蓋自渠和經紀人是佣金,還有結餘。

假設分給自渠專員0。6%/套、自渠經理0。2%/套,經紀人獨享2%/套,則總傭2。8%。而且經紀人獲得的佣金,也很容易超過平臺的分成。

這樣一來是能給到自渠團隊相當可觀的收入預期,解決拓客動力的問題;二來解決了對外部經紀人的帶客吸引力問題,多方歡喜。

四、自渠佣金低所以招不到人?你恐怕有什麼大誤解!

如上一點所說,自渠團隊對人的要求是精煉,關鍵在於選拔人才、培養人才。這裡就要講到許多地產人,對於自渠收入認知的一些重大誤區了。

很多人覺得自渠招不到人,是因為佣金給得不如分銷多。這裡面至少有3個邏輯謬誤:

謬誤1:分銷合同佣金=中介業務員到手佣金;

謬誤2:單個自渠人員成交套數=單個分銷業務員成交套數;

謬誤3:自渠人員必須從業內招聘,硬要和中介比薪資。

我們一個個來討論。

第一個謬誤很好理解,房企做自渠以來老有人抬槓:“你給自渠3個點試試?!”拜託,分銷的3個點也不是全給業務員的好嗎?以一線城市為例,平臺分給業務員的佣金也就3-4成,賺的未必比自渠多。

第二個謬誤。一個城市裡的地產專案能撬動的經紀人,可能高達幾萬名,一年下來分到單個業務員身上的業績能有多少?更別說還有大量拼單成交的,還得分業績。

但一些中小規模房企的專案,配的自渠人數可能都不到10個(有錢養人的龍頭房企除外),一次開盤下來人均至少能有幾十套的業績。這麼算下來中介真的賺得比自渠多?不見得!

銷冠畢竟是少數,但業績在腰部的中介人才,來做自渠說不定更有前途。

第三個謬誤更要詳細講講。一提到自渠,總有人把他們和中介業務員對比。他們始終沒有把自渠,當成一個獨立的工種來看待。

首先,從能力模型上看,自渠人員和置業顧問、中介很不一樣。它本質上是一個外聯型的市場拓展崗,要能整合分銷方、經紀人,和其他地方組織(村委、鄉鎮、社團)的支援。

他們培養的方向必須是toB、toA(association),要同時具備商務談判、公關、殺客能力。而具備這樣能力的人,在現有的地產銷售體系內,其實很難匹配。

所以地產人們不妨把思維開啟一點,自渠人員在業內業外招聘,都是可以的!

其次,從收入上看,很多地產人的思維被分銷模式框死了。分銷合作的規則是,無論什麼盤、賣多少套,都按佣金比例收錢。但自渠不必如此,房企只需要丟擲一個具有誘惑力的年薪包就可以了。

比如單個專案落位4個自渠專員,今年開盤計劃推500套,均價200萬/套,自渠佣金按0。6%給。保守估計最終3成房源是靠自渠賣掉的,那平均每人大約會有38套左右的業績。

這樣一年下來,一個業績中等的自渠專員,年薪包都能達到近50萬!這放到二三線城市的招聘市場上,難道還不算有競爭力的薪酬?!

當然這只是很粗淺的測算,根據房企能力高低,自渠人數可多可少;根據城市不同,佣金也會或高或低。但關鍵是,房企要學會給候選人算賬,調動他們的衝勁。

而這些具備良好商務能力和收入預期的人才,真的未必會像你腦補的一樣,天天覬覦置業顧問、房產中介的工作。

還有人抱怨說渠道的收入會超過銷售經理,太離譜!對此明源君只想說:“醒醒,大清已經亡了!”

現在是買方市場,不是坐銷時代,誰手裡有客戶,誰就有話語權。只要能給公司節約成本、賣光房子,你自渠賺得比總監多老闆都沒意見。一向務實的地產人,請認清這個現實。

五、減少管理層級,不要分散利益

自渠團隊的佣金包是受到嚴格限制的,不能隨意增加。一旦自渠+經紀人的佣金包,膨脹到超過分銷合同的佣金,那自渠就失去了意義。

因此,一個能夠良性運轉的自渠組織,必須減少層級,不能搞專員+主管+經理+總監這種多層級架構。誰都來分錢,最後誰都沒獲得足夠的激勵。那前面所有的建設,就都不成立了

六、改革案場分配製度,保障自渠的利益

現在很多地產專案已經在改革佣金制度,凡是自渠、分銷帶來的客戶,案場置業顧問的佣金一律打折,8折、5折的都有。

這對傳統坐銷模式發起了很大沖擊,

如果你營銷做不好、自來客太少,那不好意思,你的錢就是得分給渠道!

並且這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擊內客外導行為。

這樣的操作下,房企也許真能省出一些錢。首先自渠+經紀人的佣金包,就比分銷的總傭更低;其次,在案場銷售佣金裡打折的部分,也就直接省了下來。

雖然這麼說可能會傷害到做置業顧問的朋友,但趨勢來了,個體是很難抵擋的。

七、營銷管理上適當向自渠傾斜

必須警惕專案上分銷濫用的情況,要想把自渠團隊培養起來,在管理上必須適當給他們一些傾斜。

比如不要一開盤就啟用分銷,先讓自渠團隊提前拓客蓄客,並轉化一段的時間。實在不太好賣的專案,再視去化情況擇機啟動分銷。

結語

說了這麼多,來個結論呼應標題:建議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自渠數年內都很難100%替代分銷。

但它可以作為獨立的拓客力量,與分銷競爭,並反過來削弱分銷對成本的蠶食。

有人說一切的被綁架,都是因為籌碼不足。只要產品好不愁賣,還用怕嗎?

這話很正確但沒用,土地和產品的質素只要有好,就肯定有次好,但專案還是得做啊!

所以房企還是要發揮現實主義精神,直面風暴,如果綁架終究無法掙脫,至少不要被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