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李白仿照前人寫《子夜吳歌》,而青出於藍,不愧是古代偉大的詩人

作者:由 指流難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5-18

子夜吳歌秋歌是誰寫的

本文乃“指流難”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子夜吳歌四首(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①長安:古時候,唐朝的都城。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②搗衣:用棒槌捶打衣服。③玉關情:指妻子思念遠征在玉門關外的丈夫之情。④平:打敗。⑤良人:丈夫。

李白仿照前人寫《子夜吳歌》,而青出於藍,不愧是古代偉大的詩人

《樂府古題要解》說:“《子夜》,舊史雲:晉有女子日子夜,所作聲至哀,後人因為四時行樂之詞,謂之《子夜四時歌》,吳聲也。”李白此詩在《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中,作《子夜四時歌》四首中的《秋歌》,在《李太白集》中作《子夜吳歌》四首之三,因《子夜歌》為吳地的歌,故可稱作《子夜吳歌》。

李白仿照前人寫《子夜吳歌》,而青出於藍,不愧是古代偉大的詩人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首句描寫長安城頭明月朗照,銀輝瀉地,既寫景色,又點明“秋月揚明輝”的秋季特點,雖未明出“秋”字,而“秋”意自在。秋天既到,是趕製征衣的時節了,故順理成章引出“萬戶搗衣聲”一句。明月本是念親的傳統意象,在“一片月”後,繼之以“搗衣聲”,其中蘊含著搗衣者對遠征在外的丈夫惦記、思念之意,是顯而易見的。

李白仿照前人寫《子夜吳歌》,而青出於藍,不愧是古代偉大的詩人

妙在第三句“秋風吹不盡”,既承“搗衣聲”而來,又帶出思親的“玉關情”,謂秋風可以把搗衣聲傳播很遠很遠,卻“吹不盡”對玉門關外徵人的深情思念。秋月——秋聲—秋風——玉關情,因景及情,即景抒情,自然而然,合情入理,天衣無縫。難怪,王夫之稱讚說:“前四句是天壤間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詩評選》)

李白仿照前人寫《子夜吳歌》,而青出於藍,不愧是古代偉大的詩人

最後兩句表達了搗衣女子的美好願望:早日消滅敵人,實現家人團圓。這實際上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和平生活的心聲。有此二句收束,將思念徵人的閨情擴充套件到更為深廣的社會內涵,頗有言已盡,意未窮的韻味,發人深思。

李白仿照前人寫《子夜吳歌》,而青出於藍,不愧是古代偉大的詩人

此詩雖然仿照《子夜四時歌》而作,卻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創新意識。原《子夜歌》為五言四句,李白此詩增至六句,以末句更加有力地深化主題,如沈德潛所言“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徵”(《說詩碎語》),使全詩的意蘊增大了,這是推陳出新的第一個表現。

這裡是:秋風——秋月—一寄情,抒情主人公也是思念丈夫的女子,不過,她寧立窗前,望月而思親,偏於靜態描寫,而李白詩卻富有立體動感(“搗衣”)。秋月——秋聲——秋風——玉關情,更為婉轉別緻,韻味無窮,此亦李白詩更勝一籌之表現。

參考資料

《子夜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