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周文化叢書典故尊王攘夷

作者:由 至德傳媒吳蜀豐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2-28

尊王攘夷怎麼讀

周文化叢書典故◎尊王攘夷

釋出時間:2020-01-02 09:44 來源:天下吳氏

文/鄭鼎文

尊王攘夷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後來引申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它是在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互相吞併的背景下產生的。

春秋時代,齊桓公執政以後,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令諸侯,討伐入侵的夷族和不服從管轄的諸侯。

“尊王攘夷”分兩步:“尊王”可以使其餘諸侯國不能來攻,還可以聯絡其餘諸侯國攻伐那些“不尊王”的諸侯,確立威信,取得實利,並且會得到周王室的大義支援。“攘夷”同樣可以顯示軍力,拉攏震懾其餘諸侯國。

公元前664年,山戎伐燕,齊軍救燕。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壞邢國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公元前656年,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古地名,在今河南睢縣東南),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次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廟的祭肉送給齊桓公,算是一份厚禮。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今河南蘭考東)。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這次盟約還有以下重要內容:修水利,防水患,不準把鄰國作為水坑;鄰國有災荒要來買糧食,不應該禁止;凡是同盟的諸侯,都要友好相待。這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合諸侯,像這樣的會合,先後有好多次,歷史上稱為“九合諸侯”。齊桓公是春秋時的第一位霸主。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做出了大貢獻。他的成功,在於有德有能,也在於知人善任,重用管仲等賢能之士,且有虛心納諫的雅量。

周文化叢書典故尊王攘夷

【作者簡介】鄭鼎文,大學文化,中學高階教師(副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大雅禮樂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寶雞炎帝與周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岐山周文化研究會會長,縣社科聯副主席,縣政協文史研究員,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范家營高中校長和縣老年大學首任校長,著有《周文化叢書》“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義》《品味周公廟》等9本書,在報刊發表文章500多篇。先後應邀參加了武漢、成都、蘭州、上海、寶雞、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場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