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大宋“賭王”李清照為啥那麼喜歡賭博?原來大宋朝有個風俗

作者:由 唐風宋月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1-02

開封府西夏舞女是誰

話說宋江給了李逵十兩銀子,李逵快步跑出(江州)城外小張乙賭房裡來,便去場上,將這十兩銀子撇在地下,叫道:“把頭錢過來我博!”那小張乙得知李逵從來賭直,便道:“大哥且歇。這一博下來便是你博。”李逵道:“我要先賭這一博!”小張乙道:“你便傍猜也好。”李逵道:“我不傍猜!只要博這一博!五兩銀子做一注!”有一般賭的卻待一博,被李逵劈手奪過頭錢來,便叫道:“我博兀誰?”小張乙道:“便博我五兩銀子。”李逵叫聲“快”,博一個“叉”。小張乙便拿了銀子過來。李逵叫道:“我的銀子是十兩!”小張乙道:“你再博我五兩,快,便還了你這錠銀子。”李逵叫聲“快”,又博個“叉”。小張乙笑道:“我叫你休搶頭錢,且歇一搏,不聽我口,如今一連博上兩個叉。”

大宋“賭王”李清照為啥那麼喜歡賭博?原來大宋朝有個風俗

宋人賭博稱為“關撲”,“頭錢”便是銅錢,共有六枚,博者擲下去看“字”(正面)和“鏝”(背面)的多少﹐決定勝負。擲成背面的銅錢越多,贏面越大,擲成正面的銅錢越多,贏面越小。如果擲出五枚(以上)銅錢全是背面,便稱為“快”,如果只有一枚是背面,便稱為“叉”。擲成快面,對方不用再擲,直接賠錢;擲成叉面,對方也不用再擲,直接收錢。如果擲出二三四為背面,那麼對方也需要擲一把,跟你比誰的背面擲的多。比如你擲了二,對方擲了三,對方便贏了;如果對方擲了一(即叉),對方便輸了。

傍猜即閒注。別人擲頭錢,你把注押在他身上,贏了跟著嬴,輸了跟著輸。

李逵到了賭場,別人正拿著頭錢要擲,他非要搶過來擲這一把。賭場荷官說,等別人賭完這一把,下一把就輪你,你這一把可以傍猜一注,但是李逵不行。結果連續擲了兩個叉,十兩銀子便輸了。

大宋“賭王”李清照為啥那麼喜歡賭博?原來大宋朝有個風俗

宋代關撲(賭博)盛行,但是根據大宋法律,賭博可是違法行為。《宋刑統》規定:諸博戲財物者各杖一百,贓重者各依己分,準盜論。只要抓住賭博的,打一百殺威棒。如果賭資巨大,按盜竊罪從重處罰。但是法外有恩,每年春節、寒食節、冬至等節日,大宋政府會開放賭禁三天。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正月一日年節(春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互相慶賀,街巷用瓦盆內擲頭錢,關撲錢物、衣服、動使。”“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關撲者“有以一笏撲三十笏者(即賠率為一比三十),以至車馬、歌姬、舞女,皆約以價而撲之。”

賭博使人瘋狂,許多人賭急了,會把車馬歌姬都押上。

參與關撲的不僅有李逵這種無業遊民,許多普通百姓也樂在其中,不乏大家閨秀。“向晚,貴家婦女縱賞關賭,入場觀看,入市店飲宴,慣習成風,不相笑訝。”一幫閨蜜相約而出,小賭一會兒,再進飯店吃點東西,別提多麼滋潤了。當然,小賭怡情,大賭傷身。絕大多數人玩關撲,也就圖一樂,不會把身家性命押上。人們趁著三個放賭日,出去贏點小物件回來,“以竹竿挑掛終日關撲所得之物而歸。”

大宋“賭王”李清照為啥那麼喜歡賭博?原來大宋朝有個風俗

著名才女李清照就熱衷於賭博,堪稱大宋“賭王”。曾說:“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老孃我賭了一輩子,沒我不會玩的局,沒我贏不了的人,說白了就一個字,精。還寫過多首和賭博相關的詞作,最為著名的《打馬賦》,開篇便道:歲令雲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樽俎具陳,已行揖讓之禮;主賓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馬爰興,樗蒱遂廢。實博奕之上流,乃閨房之雅戲。

李清照居然認為賭博為閨房之“雅戲”,怪不得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放之詞。項羽就是跟劉邦賭輸了,方才落到“別姬”的悲慘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