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作者:由 友友影視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1-07

羅大佑皇后大道東怎麼找不到了

羅大佑1976年進入樂壇至今,他的無數歌曲,伴隨著人們一路走來,影響了兩岸三地的人們,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量級人物,有著“流行音樂教父”之稱,然而卻鮮有人知,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醫生。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年輕時的羅大佑

出生於醫生世家,卻從小戀上音樂

羅大佑出生在一個醫生世家,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都是學醫出身的。在50年代的臺灣,醫生不但收入優渥,而且還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照這個背景看來,羅大佑長大之後當醫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這樣的志向,就在羅大佑六歲的那一年,當他接觸了鋼琴之後有了很大的轉變。

羅大佑喜歡上了音樂,而且他知道自己對音樂,有種非常敏銳的感覺,還有天分,他可以不看歌譜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彈出那首歌的旋律,不過長大之後,在家人的期許之下,羅大佑還是考上了當年的中國醫藥學院,並且畢業了,面對未來究竟是要繼承衣缽懸壺濟世,還是不顧家人的反對創作音樂呢?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全家福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童年》

這是羅大佑的童年,也許也是你的童年,那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1954年,羅大佑出生在中國臺北的一個醫生世家,他的父親是醫生,母親是護士,姐姐是藥劑師,哥哥則是牛津大學的心臟醫學博士,從小家人之間的談話幾乎都是繞著醫學在打轉。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成長,長大之後的羅大佑要成為一個醫生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就在六歲那一年,家裡請來了一個鋼琴老師,當羅大佑的指尖觸碰到了琴鍵的那一刻之後,他的世界彷彿打開了另外一扇窗。

小學畢業的時候,羅大佑已經學會把喜歡的旋律,用自己的方式彈奏出來;上了初中之後,西洋音樂對羅大佑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鮑勃迪倫,爆炸頭、黑墨鏡、一身黑衣黑褲,鮑勃迪倫唱出了對政治社會的批判,他的音樂無遠弗屆地影響著無數後進之輩,當然也包括了羅大佑,有人說他就是華語歌壇的鮑勃迪倫。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小鎮》

《鹿港小鎮》收錄在1982年,羅大佑推出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當年《之乎者也》遭到了禁播的命運,《鹿港小鎮》也被改了歌詞,原來唱的“臺北不是我的家”,硬是被改成了“這裡不是我的家”。

大學畢業後,說服家人,走上音樂之路

羅大佑在考大學的時候,已經很清楚自己的興趣是音樂,但是他也不知道能否靠音樂吃飯?以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醫生的社會地位高、收入好,就算打仗也不怕沒飯吃,於是羅大佑決定學醫,他在1973年考上了中國醫藥學院。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1978年,羅大佑大五的那一年,劉維彬導演拍了一部電影《閃亮的日子》,主角是當紅的偶像明星劉文正,透過劉文正同學的介紹,羅大佑受邀為這部電影寫了一首歌《閃亮的日子》。

羅大佑剛開始給電影公司寫的主題曲,都沒有收錢?但是因為這個際遇,劉文正把羅大佑找去擔任他的節目音樂總監。

你不屬於我,我也不擁有你,姑娘世上沒有人有佔有的權利,或許我們分手,就這麼不回頭,至少不用編織一些美麗的藉口,啦。。。啦……《戀曲1980》

《戀曲1980》這首歌據說是為了學姐而寫,而在1980年,羅大佑27歲,他從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究竟是要懸壺濟世還是要走唱江湖呢?羅大佑一時之間舉棋不定。後來他想通了,他說中國臺北有那麼多的醫師,實在不缺羅大佑一個人,在歷經一場家庭革命之後,羅大佑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羅大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而且還年紀輕輕地就被當紅的偶像劉文正找去擔任節目的音樂總監。他非常的有個性,即使是學生,但是已經有大牌的架子,他不是每個人來邀歌,他都寫的,而且他堅持他的詞曲創作必須要一字不改,這就是羅大佑。

流行音樂教父實至名歸,歌曲紅遍兩岸三地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明天會更好》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皇后大道東》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東方之珠》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成名前竟是一名醫生

1985年,臺灣歌壇發起了反盜版活動,羅大佑他一改過去黑色時期的音樂風格,創作了一首《明天會更好》,破天荒邀請了60多位的歌手共襄盛舉,引起了社會廣大的迴響。

1985年,羅大佑離開了臺灣,前往香港發展,隔年羅大佑寫了一首《皇后大道東》,至今仍能常常聽到人們高歌此曲,可見受歡迎熱度只增不減。

《東方之珠》則是寫在香港交界的1997年,多年之後再聽到羅大佑的歌,往日回憶彷彿歷歷在目。

羅大佑的歌在1985年前後飄進了中國大陸,當年兩岸尚未開放,對大陸的年輕人而言,羅大佑彷彿遠在天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份神秘感更加深了人們對羅大佑的崇拜情節。

90年代初期,歌迷崇拜羅大佑到達的高峰,羅大佑在兩岸三地先後颳起了風潮,紅遍大江南北。

至今,當回憶起羅大佑的歌曲,從他一首首的作品,彷彿帶著我們一塊走過那一個激情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