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作者:由 楚予微茫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3-20

血流成河出處是什麼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作者:黎遇之,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今天正月初五,又稱“破五”或“送窮日”,傳統習俗中,今天也是“迎財神”的日子。

《說文解字》中說:

“破,石碎也。意指事物改變原有狀態,呈現新的面貌。”

這也意味著,從今天開始,人們會破除掉往日種種不好,開始全新美好的日子。

01

趕五窮、迎財神

正月初五,習俗中人們會“趕五窮”,即

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以此來將一切的“窮”都趕跑。

如韓愈曾專門寫《送窮文》“趕窮”:

凡此五鬼,為吾五患。以何送之?

爆竹掃帚,無須客氣。

態度很明顯了,這麼討厭的“五窮”,哪裡需要客氣地送走,直接用爆竹恐嚇它們,用掃帚驅趕它們。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韓愈的《送窮文》就可以看出,其實古人也是愛錢的。

不誇張的說,財神算是我國最受歡迎的神明之一,從中國財神的數量就可以看出來,據不完全統計有這麼些財神:

武財神:

關羽、趙公明、柴榮;

文財神:

比干、范蠡、李詭祖;

還有兼職的財神:

商湯君王王亥、劉海蟾、灶王爺、土地公公、沈萬三……

就,真的還挺多的……

財,也是人們最質樸的需求和願望。

自先秦時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有錢的重要性,還促成了

祈財的信仰。

到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人們愈發認識到,有錢真的太重要了!於是財神的人數就開始壯大,

佛道神祗、文臣武將、富商巨賈都逐漸被納入

財神體系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02

誰說詩人不愛錢?

眾所周知,古代文人多清高,對於錢財通常是隨緣,並不主張“愛財”一說,如南朝文人江淹曾在《效阮公詩》中說:

“富貴如浮雲,金玉不為寶”。

但一到正月初五,這個“送窮”的日子,詩人們也會紛紛“湊熱鬧”,委婉表示,還是喜歡有錢的生活。

晦日送窮·其一

唐·姚合

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

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詩人姚合對送窮這一天的印象很深刻:

每年到了“送窮日”這一天,大家都會紛紛把酒灑在街道上,以此來驅趕“五窮”,同時祈願來年生活富足。

在街道上灑完酒,祈完福,抬頭就看到家家戶戶的門口都在灑酒,沒有一戶人家是沒有在祈福送窮的。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比起姚合,詩人張耒就直白得多:

送 窮

宋·張耒

年年瀝酒拜清晨,風俗新正競逐貧。

不用為文送窮鬼,直須圖事祝錢神。

每年大家都會在街道上灑酒送窮,不管是哪種風俗形式驅趕窮神,但總歸都是極力去驅趕“五窮”的。

反正都是為了驅趕窮神,讓新的一年生活富足,還是直接迎接財神吧。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03

古人也認為,

有錢能為所欲為

“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這句話,一直以為是當代人發明出來的“金句”,結果一翻書,發現這個道理古人早已認識到了。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曾提到一個年輕女詩人寫過的一首《破錢詩》:

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

想得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

真的,讀完這首詩,就記住了最後一句:

買盡人間不平事。

這不就是“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的古代版嗎?

就像賀知章說的那樣,口袋裡有錢,走哪兒都底氣十足心不虛:

題袁氏別業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出門在外面遊玩,走到一個林裡泉邊坐下來休息,突然想起來,好像和這家林子的主人不認識,額……

算了算了,不認識就不認識吧,不想了,繼續買酒來這裡喝,反正今天出門帶了錢,不缺錢!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還有人寫詩表示,有錢的時候,自家媳婦兒都對自己好一些,可太真實了: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

……

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

所以到了元代,詩人張可久都懶得委婉了: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

人們都會嫌棄自己的命運不好,但是見了錢,誰不是

像見

了親人一樣?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04

愛財,是人們最質樸的願望

當然,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一夜暴富、一蹴而就

這個機會太渺茫了

財運和財富都是需要逐漸積累的

耐心堅守,做好自己

財氣、福運自將滾滾而來

今天正月初五,

“送窮神”同時“迎財神”的日子,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

做一個內心富足、生活富足的人,

幸福滿滿、財運滿滿~

正月初五“迎財神”,你以為古代文人就不愛錢嗎?

【作者簡介】黎遇之,願在充滿忙碌的生活裡,尋一隅靜處,清茶一盞,閒書一本,讀一首詩給自己,聆聽萬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