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讀《道德經》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作者:由 讀國學的潛思理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3-27

何為推三推四

讀《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功成不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慾,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解釋

大道廣佈無垠,它左右著天地萬物。

萬物靠它生長,它卻不自居有功。

成就功業卻不佔有名譽。

養育萬物卻不以主人自居。

沒有私慾,可稱它為“小”。

萬物歸附它卻不自以為是主宰,可稱它為“大”。

正因它始終不認為自己偉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偉大。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氾(fàn):同“泛”,水向四處漫流。“大道氾兮”,大道像水一樣廣泛而普遍,無所不知無所不及。

“左右”指方位,上下左右。道左右逢源無處不在,就像水滋潤萬物一樣。道無處不在,你看不見,是萬事萬物生長的決定性的力量。

大道無慾無求,沒有慾望便不需要追求名聲,因此在人們的眼裡,它時常顯得微不足道。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恃”就是倚仗、倚靠、憑藉。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道,依賴道來生長、發展。道不推辭,不推三阻四,自然而然地完成使命和任務。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衣”就是覆蓋,“衣養”指養育。就像衣被遮體覆蓋於寒冷下起保護作用一樣,道也保護萬事萬物。道對萬事萬物的恩德很廣,卻不以一種主宰者的身份出現。

讀《道德經》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道,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擁有這種高貴品格的人,常常淡泊名利,甘願為他人做嫁衣。

張桂梅,步履蹣跚,雙手貼滿止痛膏藥,卻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她的學生。“讓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張桂梅以弱小的身軀,燃燒自己,點亮了大山裡女孩們的人生夢想。

張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的一所中學教書。1995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後,張桂梅主動申請調到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工作。

到華坪縣教書後,張桂梅發現一個現象,許多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來了。“有的被叫回去幹農活,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禮,讓孩子輟學結婚。”

2001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成立,因為張桂梅在當地教書小有名氣,捐款的慈善機構指定要她當院長。擔任院長後,她逐一瞭解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後發現,不少女孩並非孤兒,而是被父母遺棄的。

目睹一幕幕悲劇,一個夢想漸漸在張桂梅心中萌發——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讓大山裡的女孩都能讀書。

辦一所學校困難重重。為籌款辦學,她曾連續幾個假期去昆明街頭募捐。她把自己的榮譽證書影印了一大兜,逢人便拿出來請求捐款,可換回的卻是不理解和白眼。

讀《道德經》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2007年,張桂梅的夢想出現轉機。那年,她作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開會。一天早晨,她正匆忙趕往會場,一位女記者突然把她拉住,悄悄對她說:“摸摸你的褲子。”張桂梅一摸,羞得臉通紅,她的牛仔褲上有兩個破洞。

“我平時家訪走累了,經常席地而坐,褲子不知啥時磨破了。”張桂梅說。那天散會後,她和這位記者一直聊到深夜。沒多久,一篇《“我有一個夢想”——訪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代表》的報道播發,她的夢想受到全國關注。

2008年,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援下,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成立。2008年9月,華坪女高首批100名學生入學。

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每天清晨5點多,學生還在熟睡,她就要從床上爬起來,第一個來到教學樓,開啟樓道的燈;白天巡課,監督學生做操、自習;直到深夜,學生都已入睡,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在宿舍的單人床上。

張桂梅的右臂有一個長了多年的腫瘤,她在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的女兒李光敏一直勸她做手術,可她一直不肯。“做手術要休息1個多月,老媽就是怕沒她盯著,學生成績下滑。”李光敏說。

“學生們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有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革命先輩的旗幟傳揚下去,這就是我對她們的期望。”張桂梅說。

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常無慾,可名於小”,“常”指經常。“道”經常的樣子是“無慾”,剋制自己的慾望。這樣,“可名於小”,就會覺得道的作用是很小的。我們正常呼吸的時候,很少意識到空氣的存在。

“常無慾”是個人修為的核心,只要治國者摒除個人私慾,就不會視天下萬物為私產,從而也就會出現“萬物歸焉而不為主”的理想社會環境。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萬物歸焉”作用很大,“而不為主,可名其大”,卻不把自己當作一個主宰,就可以把它叫做“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慢慢積累會達到一種質的變化。從小處著眼,從細處做起,一步一步地成就自己偉大的事業。

讀《道德經》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明朝的官員俸祿非常少,少到如果不想辦法搞點外快的話,就很難維持生活。所以明朝的官員貪汙腐敗的現象非常嚴重,幾乎每個衙門都有“小金庫”,這在當時是沒人管的。但有一個官員卻能廉潔自律,他就是海瑞。

海瑞生性剛直,從來沒有做過一件違反原則的事情。他沒有中過進士,一開始只是以舉人身份代理南平縣教諭。於是到學宮視察的時候,別人都向御史行跪拜禮,海瑞卻只作了個揖。

後來他遷任淳安縣令。七品知縣年俸只有三十兩白銀,根本不夠用。但海瑞仍然能夠安貧樂道,穿布衣、吃粗糧糙米,讓僕人種菜,以此來供應飲食。

當時,奸相嚴嵩當權,在全國遍佈黨羽,浙江總督胡宗憲便是他的死黨。胡宗憲的兒子胡衙內依仗父親權勢,在胡宗憲管轄的地界內無法無天。一天,胡衙內因為在杭州玩膩了,便帶了幾個隨從到浙江省的其他地方遊玩。胡衙內每到一處,當地官員或出於討好,或出於懼怕,無不小心伺候,悉心招待,臨走還要送上“路費”。

這天,胡衙內來到了淳安縣,海瑞正在這裡擔任知縣。雖然已經知道胡衙內要來的訊息,海瑞根本沒有當做一回事。胡衙內到了淳安縣之後,發現跟其他府縣官員大張旗鼓地在城門口迎接不同,這裡沒有一個人理他。他窩著一肚子火來到驛館住下,幾天下來,不但沒有任何宴請,當地知縣連面都沒有露一下。一氣之下,胡衙內摔碗砸碟,並讓手下將驛站的頭目捆綁起來毒打。

驛站人員看到這個情形,趕緊跑到縣衙去告訴海瑞。海瑞一聽,帶人來到驛站,命人將這個惡棍給抓了起來。胡衙內氣急敗壞地說:“我是堂堂浙江胡總督的兒子,你們誰敢抓我!”海瑞冷笑一聲道:“你個無賴刁民,毆打國家公務人員不算,現在還敢冒充胡總督的兒子!胡總督乃堂堂國家一品大員,處處體恤百姓,他的公子必定是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之人,怎會做出你這樣為非作歹的勾當,定是假冒,給我掌嘴!”衙役不由分說,幾個大嘴巴子上去了。

然後,海瑞又警告道:“你敢說是總督兒子,還掌你嘴!”胡衙內好漢不吃眼前虧,再也不敢提自己父親了。接下來,海瑞又命人搜查胡衙內行李,從中發現許多銀兩、古玩,問從何處得來。答說是沿途官員所送,海瑞佯裝發怒:“胡說,胡公子乃是官家公子,書香門第,若出遊,也必定是愛好青山綠水,風土民情,怎麼會接受這些銀子、珍寶。你等還敢在這裡欺騙本縣,敗壞胡總督名聲,再給我打四十大板!”可憐胡衙內被打得皮開肉綻,鼻青臉腫。

最後,海瑞又給胡宗憲寫了一封信,稱:“最近在縣內抓到一個冒充總督公子的騙子。該人在外招搖撞騙,為非作歹,我知道老大人一向教子甚嚴,公子一定在家攻讀,即使到外遊玩,也肯定不會收受財報。現在將這個敗壞您名聲的騙子送回您府上,由您發落。”胡宗憲看著鼻青臉腫的兒子和這封書信,雖然很生氣,但敬畏海瑞的清正廉直,只好吃了這個啞巴虧,沒敢找海瑞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