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作者:由 中安線上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5-14

sonic是什麼牌子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被洋名“包場”的商場門店

中安線上、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服飾品牌進駐大型商圈,給消費者以更多選擇。近日,有合肥市民向記者反映稱,省城不少商場內的服飾品牌幾乎都起了“洋名字”,各店門頭更是被清一色的英文名“包場”,“這些起洋名的品牌都是國外品牌嗎?”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合肥一家商場內,很難找到一箇中文名的門店

4月19日,記者走訪發現,一些消費者熟悉喜愛的“洋牌子”,其實都是披著“洋外衣”的純國貨。對此,業內人士與社會學家認為,國貨起“洋名”的初衷是為提升自身身價,加快國際化步伐。但企業揚名立萬的根本出路,更離不開產品品質和口碑。國貨起“洋名”不應走向歧途——刻意模仿、粗製濫造,甚至為違法行為做嫁衣。

現狀:商場店門頭戀上起“洋名”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眾多洋名門店中,標有“中國李寧”的服飾店很有辨識度

4月19日,記者在合肥市蜀山區一家商場逛了一圈,發現店頭上的標誌絕大多數是外文。以服飾類品牌為例,在該商場1層的18個店鋪中,經過記者查證有7個實際上是國產品牌。在包河區一家大型綜合體中,記者看到近20家服飾品店頭上,僅有一家名為“中國李寧”的品牌使用了中文標誌。

探訪中,有部分品牌的銷售人員堅信自家賣的就是純正的進口品牌。當記者提出質疑時,他們則表示品牌確實來自國外,但詳細情況就不清楚了。當記者問及銷售人員是否有消費者不認識外文,會對選購產生不便時,他們說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不過店員會向顧客進行詳細的介紹。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合肥一家商場內,隨處可見一家“洋名店”

在華潤永珍城,之心城等多家大型商場,商場店門口的服飾品牌被洋名字“包場”的現狀已屢見不鮮。有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部分品牌導購竟也分不清自家品牌是否是國貨。

隨訪:市民對國貨起“洋名”的觀點不一

“自己平時看到外文標識,就會自然地認為是國外大牌,沒有特意查證過。”談及商場內的“洋氣品牌”是否會增強市民認同感,合肥市民朱女士認為,洋氣的品牌的確會增加消費者購買時的“高大上”心理,“但一些國產品牌,如果起個花裡胡哨的洋名,會增加消費者的反感。”市民韓先生認為,品牌起“洋名”無可厚非,但現在起外文名的國產品牌中,“部分是仿冒高階品牌,質量問題堪憂,我之前就受騙過。”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合肥一家商場內,一名市民走過一家洋名的門店

隨訪中,不少合肥市民還認為,只要質量合格、價格適中,她們自身不會太注重選購的品牌來自何地。也部分市民認為,進口商品較之國貨質量會更好,自己會優先購買。

記者留意到,近些年紛紛,不少國貨商家把商標換成了外文,如鄂爾多斯也將線下店的招牌紛紛換成ERDOS;太平鳥從去年開始更名為PEACEBIRD。其中一家品牌的客服人員認為,“一個具有辨識度的名牌“洋名”可以藉機樹立優質的品牌形象,提升身價,加快國際化步伐。”

業內:取“洋名”並非中國特色

“‘取洋名’這種現象並非中國特色,在發達國家也一樣很常見。”對於本土品牌愛“取洋名”這個現象,省城行業內一名資深人士舉例稱,日本的索尼(SONY)商標來自英文單詞sonic(音波);耐克(Nike)其實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該人士稱,在中國,時尚快消產業是“洋名字”氾濫的典型。

「記者調查」國貨起“洋名” 追時尚還是提身價?

合肥市民走過起了洋名的門店

“有時起洋名可能並非企業本意,而是消費者的確更喜歡外國名字。”該人士還分析稱,不過,一些國貨企業一味地借“洋名”立萬,刻意崇拜、模仿,捨棄產品創意和設計理念,把自身定位拉低到“低端仿品”,喪失產品真正揚名立萬的機會。”

安徽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雲飛也深有感受。“有部分國產品牌起名的時候一味向‘洋味’靠攏,不解其意而只是生搬硬套,起出了很多‘四不像’的奇怪名稱,這是一種不可取的做法。”王雲飛稱,有些國產品牌還利用“洋名”來給自己的不法行為打掩護。“前些年曝光的家居類產品就是重災區之一,出現了諸如原產地造假、產品質量造假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部分品牌和產品,需要加強市場監管,堅決打擊查處。”

觀點:用品質和口碑讓國貨揚名立萬

談及“洋名”魚龍混雜的服飾圈,王雲飛特別讚賞本土服飾體育品牌——李寧做了一回逆流而行的“勇士”,將自己的品牌標誌改為了漢字,全新的設計和優質的產品在2018秋冬紐約時裝週上大放異彩,獲得了一致好評。“李寧將品牌名改成中文名後更好地走向了世界,這對於其他的國產品牌是不是能起到一些啟發作用?”

“企業想揚名立萬,根本出路是產品品質和口碑。”王雲飛並未否認,品牌名稱的中西結合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要用國際化和發展的眼光理性看待。他同時認為,“張裕”、“恆源祥”、“全聚德”等很多百年老字號,每一個品牌的成功背後都是對產品品質的精益求精,千錘百煉。

“樹立一個品牌的正面形象和影響力,國貨企業不是透過改名就能夠完成的事情,而是先要修煉好這兩點內功。”王雲飛說,無論土名還是洋名,企業都要認真做好產品品質,贏得好口碑,讓消費者用腳投票,這樣的品牌發展和市場競爭才是良性和可持續的。(記者 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