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作者:由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5-18

一箭之遙是多少米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

不僅

對遙遠宇宙的認知不斷加深,而且對那些來自地外、向著地球挺進的小行星、彗星等具有潛在危險的天體執行規律,掌握得越來越清晰。這不,美國宇航局近日釋出訊息稱,一個比帝國大廈還大兩倍

“潛在危險”小行星-2008 AG33,將於4月28日(週四)飛掠地球。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小行星的危險級別

大家知道,在太陽系內,小行星的來源地主要有兩個,分別是位於木星、土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以及海王星軌道外側的柯伊伯帶,據估計,這兩個區域中小行星的數量總和,起碼有幾百萬之多,而且這個數量還沒有包括那些質量非常微小的岩石碎礫。當這些小行星在其他天體引力擾動或者外來天體撞擊的影響下,會有一定機率脫離原有的執行軌道,其中有一部分向著內太陽系進發,從而接近地球公轉軌道,並且有機率撞擊到地球。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小行星,屬於太陽系內的“流浪者”,它們不屬於以上兩個區域的成員,而是沿著一定的橢圓形軌道,以週期性的特徵圍繞太陽公轉,在公轉的過程中,存在著距離太陽最近的近日點。當它們向太陽靠近時,也有一定的機率與地球公轉軌道發生交叉,甚至形成近距離飛掠地球或者撞擊地球的現象。

因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距離地球小於1。6億公里(即地球和太陽距離)範圍內的小行星,視為“近地小行星”。在“近地小行星”中,如果與地球最小軌道交點的距離小於750萬公里且質量較大的天體,那麼它們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就會變得相對很高,科學家將這些小行星升級為“潛在危險小行星”。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目前,已經被科學家監測到的“潛在危險小行星”數量,已經高達2200多顆,其中直徑大於1公里的數量就有160多顆。一旦小行星被打上“潛在危險”標籤,那麼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們,將會密切予以關注,透過開展相應的監測,推測未來的移動路徑,同時也預測可能存在軌跡偏差的可能性,為未來實施“小行星防禦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期要“造訪”的小行星

根據美國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觀測資料,早在2008年1月份,亞利桑那州萊蒙山天空中心天文臺的小行星測量員,就發現了本文所提到的這塊“潛在危險”小行星,直徑大約在350 到 780 米之間。後來發現這顆小行星大約每7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圈,也就是說每7年都有一次接近地球的機會。最近的一次接近是2015年3月1日。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根據觀測資料預測,這顆小行星與地球最接近的時刻,將會發生在今年的4月28日,屆時這顆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320萬公里,相當於地月平均距離的8倍左右,不會撞擊到地球,也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這個距離雖然看上去很大,但從宇宙空間的視角來看,也僅僅是一箭之遙,基本上像“擦著汗毛從面板表面穿過”。

還有一點讓科學家們大感驚訝,就是從目前觀測到的資料看,這顆小行星的執行速度比較快,達到了時速37400公里,相當於每秒10公里。而在靠近地球的過程中,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其速度還會有所提升。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據估測,假如這樣的一顆小行星撞擊到地球,那麼地球的大氣層也不能完全阻攔下來,除在大氣層中因高速摩擦而損失掉的一部分之外,還將有相當一部分砸到地面,短時間內會釋放出相當於人類所擁有核武器同時爆炸釋放能量的總和,甚至能直接把一箇中等面積的國家從地球上抹去。

根據科學家們的觀測,在今年的5月9日,還會有一顆個頭更大、執行速度更快的小行星2006 JF42近距離與地球相遇,估計直徑在380-860米之間,行駛速度達到11。3公里/秒,不過與地球的距離要更遠一些,也不會對地球造成實質性威脅。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人類目前的應對之策

好在太陽系內的小行星有這麼一個規律,那就是個頭越大的、數量越小,那麼它們脫離原有軌道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就越小。據科學家判斷,那些直徑在20米以內的小行星,即使撞擊到地球,在與大氣層劇烈摩擦之後,也很難產生較大威脅。以直徑20米為界,平均直徑大於這個尺寸的,就需要格外留意了。

比如,直徑50米的,大約每700年撞擊地球一次;直徑100米的,大約每5200年撞擊地球一次;直徑1公里的,大約每45萬年撞擊地球一次。而像6500萬年前引發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直徑達到10公里,大約每2億年才會撞擊地球一次。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所以,近年來,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積極開展“小行星防禦”計劃的醞釀工作,先從提高小行星監測的質量和效率出發,不斷夯實小行星撞擊地球風險應對的基礎。然後在監測工作的基礎上,相應提出了諸多有建設性的應對方案,比較有代表的有:發射核彈提前轟炸、從地面或者近地軌道發射鐳射衝擊波、提前發射航天器進行動能組合衝擊等。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比如,美國在2021年11月,就率先開展了相應試驗,發射了DART探測器,尋找一顆太陽系內的小行星,然後運用動能衝擊的方式,來測試改變小行星執行軌跡的可行性。我國於近期也釋出了“小行星防禦系統”建設計劃,準備利用4-5年左右的時間,進一步完善小行星觀測系統建設,同時也選擇一顆近地小行星開展動能衝擊試驗。

比帝國大廈大兩倍的小行星,將於近期飛掠地球,對地球有影響嗎?

小行星向地球駛來這種規律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應用手中的技術,提前去應對,最大限度降低威脅和危險,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航天大國,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