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萬物皆可傳播學丨為什麼吃播這麼火?

作者:由 貓哥新傳考研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6-20

網路用語聲控是什麼意思

吃播即“直播吃飯”的簡稱,分為直播和錄播兩種,是一種“美食真人秀”節目,具體來說就是,就是在家中的網路攝像頭前,向網友直播自己吃飯的過程,人們透過直播或者觀看影片的方式與播主“雲吃飯”,這種看似空洞無實質內容的影片型別實際上滿足了受眾需要陪伴、打發孤獨的重要方式,同時也反映了孤獨的背後,全民吃播時代的到來。

網路吃播的型別豐富多樣,不僅體現在節目定位上,也體現在對食物的選擇上。根據節目定位,網路吃播大致可分為大胃王類、測評類、食音類、和烹飪類,其中大胃王類以密子君、朵一等為代表,測評類以中華小鳴仔、白白吃吃吃等為代表,食音類以Juny Asmr、Nado asmr等為代表,烹飪類以美食作家王剛、李子柒等為主播代表。多元化的內容豐富了受眾的選擇,迎合了受眾不同的喜好。

一、吃播的媒介特點

(一)吃播主體草根化

網路吃播的主播大多是普通百姓,他們從事各行各業,憑藉對美食的熱愛和網路平臺的熟練操作迅速走紅,由此誕生了一批以直播吃飯活動為主要職業的網路主播。2015年網路直播井噴式發展,主播吃飯、月入百萬等字眼越來越多地在網路盛傳,激發了人們對吃播行業的嚮往與憧憬,直播內容空前豐富,主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網路吃播圈就在近幾年的時間裡快速壯大。主播形象各有不同,有的顏值出眾,有的擅長聊天,有的吃相豪放逗樂粉絲,這些源於他們平日的生活實踐、經驗、性格特徵等。

吃播主播的門檻低,專業性要求不高,幾乎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吃飯主播。在媒介消費文化時代下,吃飯成了一種儀式,被賦予了新的符號意義,主播在直播吃飯過程中充當著主持人的身份,起著調動氣氛、激發觀眾參與的作用,邊吃飯邊聊天是最常見的互動形式,拉近了與觀眾的空間距離,搭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樑。

密子君是草根人民藉助吃播變身網紅的典範,她挑戰過一次性幹吃8斤白米飯,88碗麵條,10桶火雞面,40個鮮花餅等,這些數字為她貼上了“大胃王”的標籤。如今,她簽約經濟公司,與專業團隊合作,去往全球各個地方搜尋美食,向粉絲展示當地特色美食,粉絲隊伍逐漸壯大。隨著吃播主播的走紅,越來越多的自由職業者開始紛紛效仿,在各大網路平臺展示和分享美食,希望有朝一日成為網路紅人。

萬物皆可傳播學丨為什麼吃播這麼火?

(二)傳播方式碎片化

媒介消費文化的特徵之一就是閱讀“碎片化”,我們利用一切零散的時間獲取資訊,比如公交車上刷微博,等地鐵時看新聞,午休間隙讀會兒書,這種快餐式消費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注意力更加分散,似乎所有的學習都是淺嘗輒止,缺乏深入研究。手機是網路吃播節目碎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媒介技術的進步為觀看吃播提供了前提條件,僅需一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吃播影片,給受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網路吃播類似於綜藝節目定期更新,但是觀眾卻不像守著電視劇那樣定點觀看,因此自由性更強。

(三)產品輸出品牌化

網路吃播發展到今天,內容生產模式漸趨成熟,一些粉絲量大的主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風格和品牌。新一代的吃播主播充分利用受眾心理,主動掌握網路話語權,製作標識和風格明顯的片頭片尾,固化自己的特色,達到受眾一看就知道是誰的目的。因此,吃播影片品牌化輸出是大勢所趨,源源不斷生產極具特色的原創影片,營造出“一派狂歡”的景象,每一次觀看都在加深印象,留住老使用者的同時開闢新的受眾市場。

二、吃播盛行的原因分析

吃播行為看似簡單,實際涉及“誰來吃”“如何吃”“吃什麼”等細節問題。聲音、畫面、語言等要素構成了影片的主要內容,也是粉絲選擇觀看的關鍵所在。中國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國民對吃有著深刻的民族記憶。在網際網路未成熟之前,就有各類美食專欄登上電影片道,主持人前往全球各地品嚐美食,透過螢幕向電視機前的觀眾介紹它的味道、口感、來歷等等,充分滿足了觀眾對更多食物的期待和追求。如今,網路吃播在此基礎上演變和升級,對聲音、畫面和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有專業的團隊負責策劃製作。

(一)聲音——聲控者的福音

聲音是刺激觀眾的直接因素,調查顯示人們對咀嚼食物的聲音十分敏感,這點也直接體現在網路吃播上。韓國賓士哥網路直播吃麵,麥克風錄製大口吃麵、大口嗦粉發出的聲音,這成了聲控粉絲的福音,咀嚼食物的聲音給他們帶來心理的快感。受眾判斷食物美味與否與主播進食發出的聲音密切相關,主播在吃東西時有意突出咀嚼食物的聲音,不惜重金購買專業的音響裝置,放大吃東西的聲音來吸引受眾,這就是食音主播的特色。他們不再注重食物自身的分量多還是少,只追求錄下食物在嘴裡的聲音,更有極致的直接拍攝嘴部特寫,充分滿足了偏好聲音的人的需求。食音主播對聲音有較高的要求,他們在進食期間會主動將麥克風拿到嘴邊錄下咀嚼的聲音,比如吃薯片的爽脆聲,呲溜麵條的爽滑聲,喝飲料的咕咚聲,勺子挑蛋糕綿綿的聲音等,這些都是常見的錄音物件。這種熟悉的聲音為人感知,給予受眾聽覺上的享受,似乎自己也身臨其境在吃東西。

還有一類聲音的產生源於咀嚼和吞嚥的動作,看似不合審美常理的大聲吃飯卻是部分受眾偏愛的聲音,滿足了他們對食物的渴望和追求,才有了食音主播的市場。主播努力突出吃飯的聲音,最常見的就是吧卿嘴等動作,吸引了大批有相同偏好的粉絲。

(二)畫面——刺激食慾的源泉

無論什麼型別的吃播主播,我們從海量的影片中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畫面是決定影片質量的重要因素。大部分點選量高的吃播影片畫面都較為豐富,質量高。明亮的光線、溫馨整潔的佈置、亮眼的妝容都刺激著受眾的感官,驅使觀眾為之著迷,這些無疑成了一種消費符號,受眾在符號消費中逐漸感知食物的風味,表現出對食物的渴望與強烈的嚮往。

畫面就像是人們的第一印象,直接刺激受眾的感官,畫面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粉絲們的選擇。因此,主播在畫面上費勁了心思,他們在封面設計上出新出奇,或主打高階精緻的典雅風,或幽默誇張的搞笑風,或大份量食物的衝擊性圖片,給人獨特的視覺刺激,吸引受眾點選觀看。其次,主播也會在畫面構圖上下工夫,固定的構圖風格有利於受眾形成深刻的記憶,固化為主播的個人標籤。當然,主播的吃相也是畫面的構成要素之一,為了讓受眾更直觀地感受食物特點,主播不惜在鏡頭前大口吃飯,憑藉誇張的吃相博得粉絲。例如UP主徐大sao在影片中就常常吃的又快又急,讓人感到他正在吃的事物無比美味。

萬物皆可傳播學丨為什麼吃播這麼火?

(三)語言——人際傳播的載體

語言是人際傳播的載體,吃播主播與受眾的交流大多依靠語言進行,主播在進食期間主動創造話題與受眾交流互動,透過語言打動人、吸引人,這是一件難事。有名氣和影響力的主播,其語言交際能力相對較強,不容易出現尬聊和冷場的現象。比如中國的密子君、日本的“木下佑香”,看過她們吃播影片的人都知道,她們不僅顏值高,還擅長聊天,能靈活地運用技巧營造出輕鬆活潑的談話氣氛,她們的忠實粉絲覆蓋了一大批年輕人和中年人。

隨著時代快速發展,詞彙在新舊交替中不斷髮展,語言範圍不斷擴大,語義更為豐富。主播們與時俱進,頻頻將流行的網路用語穿插其中,增進與受眾的親密感。在直播吃飯中,主播還會藉助評論進行彈幕互動,增強了吃播的趣味性。雖然是網路媒介,但依靠語言保持互動,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同樣享受到面對面聊天的快感,主播有時就像親密的朋友一樣,近在眼前。

(四)一反常規——吸引受眾

主播們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運用極端、反常規的方法吸引受眾注意,滿足粉絲的“獵奇”心理。觀眾觀看主播極端的表演從而獲得精神滿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許主播能在影片裡實現。從事網路吃播的主播數量巨大,水平參差不齊,歸納其反常規的特徵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味覺與眾不同

有些主播習慣劍走偏鋒,常規食物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他們傾向選擇有特殊口感的食物拍攝影片。所以,我們在網路上看到10碗火雞面(特辣泡麵),死神辣條(爆辣)、超酸檸檬等醒目的字眼。他們挑戰極端刺激的食物,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吸引更多粉絲關注並點贊,獨樹一幟的風格在眾多主播中脫穎而出。

(2)數量與眾不同

數量上的與眾不同主要表現在攝入量之大非常人所能及,大胃王就是典型代表。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很多食量大的主播身材卻十分苗條,這和他們平日的食量形成鮮明的對比。透過令人稱奇的胃容量,他們成功地憑藉“能吃”為自己贏得了“大胃王”的標籤,讓人一下子記住了他們的特點,鏡頭前大盤的食物不停衝擊著人們的視覺,滿足了受眾的代償心理。

(3)烹飪方法與眾不同

製作食物離不開煎炒煮炸,但網路上就有創意主播想出新穎的方法加工食物,讓人大開眼界,辦公室小野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她利用辦公閒暇時間製作美食,道具常常是你意想不到的東西,辦公室裡隨處可見的工具,比如燈泡、飲水機、掛燙機等都能成為烹飪器具。她的吃播影片算得上一股清流,每一期都有新奇的點子出現,趣味性十足。

(五)觀看網路吃播獲得精神滿足

網路吃播的出現充分滿足了受眾“望梅止渴”的心理,卡茨認為大眾之所以主動選擇媒介,目的在於滿足其內在的需求,他們的選擇往往和該行為能否獲得相應滿足相關,這就是傳播學中著名的“使用與滿足”理論,遵守著社會心理需求→信源期望→媒介披露→需求滿足(或其他)的順序。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再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人們看主播進食實際出於代償心理,滿足自己想吃又不能多吃的心理。增肥容易減肥難是普遍共識,因此為了管理身材剋制飲食是人們的必經之路,看主播們大塊吃肉大口吃飯對減肥者是一種心理安慰,受眾會不自覺被帶入瘋狂吃東西的情境中,看到他們吃得滿足的模樣似乎自己也親身品嚐過。

此外,觀看吃播影片讓受眾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心理安慰,主播在分享美味食物的同時,還幫助孤獨的受眾排遣孤獨,消除寂寞。人類作為群居動物,實際更傾向於生活在集體中,但如今許多年輕人背離故鄉、親人,生活孤單缺少家人的陪伴,原本充滿儀式感的吃飯也變得寂寞和無趣。年輕人獨居無法完全感受吃飯的儀式感,即使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也無人傾訴。吃播恰好提供了一個發洩消極情緒的視窗,放下一天的工作,在影片的陪伴下認真吃飯,一邊看鏡頭對面的主播開心進食,一邊吃著自己的飯,除了滿足食慾外,心情也會輕鬆愉悅。觀看吃播就如同一個人吃飯時總習慣開啟電視,主播無疑充當起陪伴者的角色,給予他們情感上的慰藉,緩解獨居的壓力。

萬物皆可傳播學丨為什麼吃播這麼火?

(六)媒介技術進步推動吃播發展

麥克盧漢說:“媒介延伸了人類的感官,譬如媒體擴充套件了人們言論表達的能力,人們以媒體為平臺,參與媒介的能力顯著提高,增加了相互溝通可能性。單個人難以形成強大的威力,只有藉助網路媒體的力量才變得強大,相互影響。單一的言論在媒體互動的環境中聚集起來,產生強合力”。

網路媒介的多樣性為吃播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多方面刺激受眾的感官,得到受眾的推崇。影片成為主播傳遞海量資訊的重要渠道,集合了聲音、影象、互動的優勢於一體,避免了單一媒介傳播的枯燥。麥克盧漢強調:我們觀看、使用或感知任何技術形式的延伸時,必然會接受它,將這些延伸納入自己的系統中。這也是我們在觀看進食時會不自覺的跟著咽口水,會想要購買主播推薦的美食的原因,一個成功的主播甚至能拉動某一食物的消費熱潮。媒介的快速發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性,低門檻賦予了公眾平等的使用權,主播擁有釋出和傳播內容的權力,從擁有“麥克風”向“人人都有麥克風”轉變,每個人都有成為媒介文化傳播主體的機會。鑑於行動網路的進步和手機普及,主播逐漸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分享內容,流量門檻也在普及5G網路和wifi之後大大降低。受眾沉迷在巴赫金所言的“全民狂歡”的世界裡,生活被各種狂歡式的活動充斥。每一個人都能是這場狂歡的主角,人們竭盡全力盡情狂歡,抒發著內心的渴望和自由。

三、吃播背後的冷思考

“吃播”熱在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審美體驗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反思這種狂歡背後帶給我們的消極影響。

(一)虛擬陪伴加劇現實人際關係疏離

“吃播熱”現象就是將私人化的吃飯場景透過直播的方式變成公共的共同參與,使得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日益模糊,並且賦予其狂歡性和儀式感並重的社會特點。“吃播”迎合了受眾渴望得到陪伴的願望,讓孤獨的人聚到一起獲得情感認同,但孤獨感得到解決的同時伴隨的是現實中人際關係的冷漠,網上的虛擬陪伴使得人們獲得滿足,因此放棄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長此以往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導致人們現實交往的缺失。

(二)過度娛樂化導致網路生態失衡

大眾傳媒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為人們提供娛樂,寓教於樂。而“吃播”作為一種排遣空閒時間的直播節目,僅僅是將食物吃給受眾看,空泛的吃播無實際提升受眾精神內涵的作用,長期接受這種快餐文化薰陶的受眾,其精神生態將逐漸失衡,而且過度的娛樂化導致網路生態失衡。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說的正是“吃播熱”這種現象,在帶來直播市場的繁榮的同時,人們的審美體系和文化價值體系也正在被快餐文化以及娛樂訴求所瓦解,受眾在選擇“吃播”滿足精神需求的同時,也應當警惕被快餐文化洗腦。

(三)同質化問題嚴重

開啟影片推薦就能發現很多同類型的吃播影片,同質化嚴重,同一型別的主播成百上千。比如以食量為劃分依據,大胃王類的吃播就有密子君、Mini、朵一、阿倫、桐桐、餘多多等等。草根明星爆紅,月入百萬等字眼都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看似簡單的行業中來。

因為門檻低、技術要求不高,但凡會手機操作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名吃播主播。他們用各種方式極力表現自己,甚至花錢買熱搜,增加曝光度。傳播學中有個著名的群體效應恰好說明了這一盲目跟風的吃播現象,它也稱從眾效應,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受到環境壓力會改變她對事物原本的看法或者觀點,做出與大多數人群一致的行為,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跟隨流動”。

從眾心理是常見的社會心理,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吃播領域的盲目跟風大多數會產生消極影響。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一致,忽略了主體內在差異,是不利於網路吃播的多元化發展的。

(四)過度商業化影響可持續發展

網路吃播發展到今天,其內容生產和背後的經濟利益密不可分。無論是主播簽約經濟公司,還是影片植入廣告,利用網紅效應推薦指定產品,都是商業化的表徵。吃播行業日漸壯大,擁有較大的規模和穩定的受眾群體。因此有些主播以吃播為生,大部分經濟收入來源於吃播影片。他們打著食物推薦的旗號贏得粉絲關注,真正目的在於獲利。

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吃播發展為網路經濟中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再是單純的我吃你看的模式。經紀公司靠流量獲利,主播靠流量掙錢,廣告主靠流量刺激銷售,因此決定內容生產的多數成了奉承資本的衍生物,不一定是主播真正想要主動分享的東西。每個行為的背後牽扯著數不清的經濟利益,建立在功利化的關係上開展活動,這反映了社會中的“傳送”的或“宣傳”(強調目的)的,而非儀式性(強調交流、分享)的傳播模式。媒介生產的商業性環境扼殺了許多創新和創造的可能性,盈利變成唯一的考量動機。網路吃播因為商業利益的驅使被扭曲,主播成了拉動網路消費的工具,長此以往,未來其主體地位也會因商業化受到威脅,不利於長久穩定地發展。

參考

張雨夢。傳播學視闕下吃播秀流行的原因分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06)

劉楚君。吃播熱現象的孤獨與狂歡——以“大胃王密子君”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

姚璐。媒介消費文化視域下的網路吃播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