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作者:由 藍色學堂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7-02

一年級訂正欄寫什麼啊

良好的注意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石,雖然每個孩子的注意力表現有先天差異,但是掌管注意力的神經網路仍可以藉由環境安排、專注技巧的練習而運作得更好,發揮更大的功能。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孩子注意力不足,功課老是做不完

“都過半小時了,怎麼十道數學題才寫了兩道?我晚餐都做好了,你到底在磨蹭什麼!”原本打算讓孩子做完功課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可以吃的媽媽,忍不住大聲質問,而兒子曉華則小聲地嘟囔道:“我在寫呀!”“你都已經讀二年級了,難道還要我坐在旁邊盯著嗎?一點功課都做那麼久,以後功課越來越多怎麼辦?”面對氣急敗壞的媽媽,曉華仍是一臉茫然。

其實媽媽在曉華讀一年級時就已經發現,這孩子寫作業總是花很長的時間。剛開始,她不想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加上自己陪著做功課,慢歸慢,多花一點時間還是可以做完的,問題並不嚴重,也就沒太當回事。

曉華升到二年級後,功課也沒增加很多,三四十分鐘就可以完成。於是媽媽決定放手讓曉華自己嘗試,誰知道曉華竟花了將近兩小時才把六行生字寫完,一頁數學習題做了一個多小時還錯誤不斷,拖到晚上十一點多才上床睡覺已經是家常便飯,這讓媽媽十分吃驚。開家長會時,老師也跟媽媽說,曉華在學校也有類似的狀況:上課容易分心,常常一副沒在聽課的模樣;一天到晚問旁邊的同學有沒有寫完作業,自己的功課卻老是做不完。

媽媽在家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曉華坐到書桌前不會馬上開始做作業,總是東張西望,或者東摸西摸,沒人催促就忘了要動筆寫作業。剛開始幾分鐘的狀況還好,但沒過多久,曉華就開始發呆神遊,握著筆的手也跟著停下了。有時候他還會玩玩自動鉛筆、橡皮擦,或是在空白處畫畫,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作業完全沒有進展,曉華自己卻一點感覺都沒有。

曉華沒法自己專心、有效率地做功課,直到惹得媽媽火冒三丈,被一邊斥責一邊盯著做功課,他才苦著一張臉,專心、快速地完成作業,這讓媽媽更加困惑:“做個功課而已,有這麼痛苦嗎?”

心理諮詢師這樣說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孩子容易分心,是因為遇到了困難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其實許多家長都有類似曉華媽媽這樣的困惑:功課不多、不難,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沒問題,也知道應該趕快把作業寫完才能休息,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會分心,甚至連吃飯、洗澡等生活瑣事都會拖拖拉拉,耗費許多時間。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雙職工家庭,父母下班回家時都已經很累了,還要不斷催促孩子做作業,再多的耐心也會被消磨殆盡。

經常反覆上演類似的戲碼時,父母就需要進一步瞭解: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集中上的困難?注意力是認知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十分有限的心理資源,主要由大腦額葉皮質的區塊負責調控。大腦會根據個人即將進行的工作或正在從事的活動,評估自己的心理需求,決定提高哪些刺激的知覺,以便更加有效地處理傳入大腦的資料。例如,我們專注聽某人說話時,就會忽略其他人的聲音;一邊開車一邊接聽電話,就可能會忽略交警吹哨子催促你趕快通行的聲音。

一般來說,個人感興趣的、內容生動活潑的、與自己關聯較大的事物,比較容易吸引大腦的關注。這一類刺激和活動往往能給孩子帶來愉悅、驚奇的感受,從而引導孩子做出注意的行為。相對而言,個人不感興趣、重複性高、細微煩瑣的事物,就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時代,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充斥著聲光、電子產品的刺激中,這些環境刺激極容易吸引大腦的關注;相反,安靜思考、慢慢積累的知識學習就顯得無趣多了,也無法引起孩子的注意。情商大師丹尼爾 戈爾曼博士曾指出:當今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容易分心的時代。

孩子的注意力受到強力分散,不難想象為什麼孩子在玩遊戲、打電動(香港和臺灣地區的叫法,指打遊戲機)、看電視時,總比上課聽講、反覆背誦、坐在書桌前寫作業時要專心。

當我們說一個孩子專注力好時,通常代表孩子能運用的注意力資源充足且方法正確。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注意的事情上,不浪費腦力資源去注意不相關的資訊;就算不小心分心走神,也能夠很快地自我覺察,把注意力拉回正在處理的事情上。當孩子專注時,他的心思能夠完全沉浸於當下,不但學習效率高、成果佳,更有助於穩定情緒,讓他做起事來更順暢,自然也就更容易積累成功經驗和樹立自信心。

注意力不好的孩子經常容易出現下列狀況:

● 注意力不足

無法一次性接收很多資訊,例如:媽媽交代了五件事情,孩子只能記住其中一兩件,其他的都沒印象,自然也就不會去執行。

● 注意力短暫

無法持續專注於正要處理的事情,例如:才剛坐下寫作業沒多久,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分心,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翻翻課外書,一會兒又要檢視手機資訊。沒幾分鐘就頻頻抱怨好累,唯獨該做的事情沒有進展。

● 注意力渙散

容易被其他事情干擾而分心,例如:媽媽跟孩子講話時,孩子一直東張西望,或不時偷瞄手上的玩具,若反問孩子剛剛自己說了什麼,得到的反應往往是:“啊?什麼?”

● 注意力不易轉換

只注意自己關心的事情,無法轉移焦點去關注此時真正該專注的事情。例如,上課時老師已經講到下一頁了,孩子還在想上一頁的內容;寫考卷時因為一道題答不出來就一直卡在那裡,不懂得先跳過這道題,做其他更容易的部分。

這樣的孩子常常被認為是迷糊、懶散、沒定性,搞不清楚狀況,事情當然做不好,接著就很容易被大人糾正或懲罰。一天到晚被監督、被催促、被責罵,對自己的情況又不明就裡、不知如何改善,其實孩子心裡也時常感到困惑、委屈和無助。

更讓父母哭笑不得的是,即便多次提醒,孩子仍然會反覆出現相同的問題。諸如此類的情況持續久了,在積累過多挫折後,就會引發孩子強烈的負面情緒,或是自我放棄,結

果讓孩子更難專注、更想逃避、更拖延。事實上,這樣的孩子更需要大人的理解:他並不是故意不專心、找麻煩,而是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候遇到了困難。

父母可以這樣做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良好的注意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石,雖然每個孩子的注意力有著先天的差異,但是掌管注意力的神經網路仍可以藉由環境安排、對專注技巧的練習使之更

好地運作。只要把握成長契機加強訓練,就能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和整體適應力。

1。 要吃飽、睡好,適度運動,規律作息

健康飲食、優質睡眠、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不但是維繫身心健康的關鍵,也是良好注意力得以施展的必要條件。父母應該都能夠觀察到,當孩子頭昏眼花、精疲力竭、心浮氣躁時,特別容易心不在焉。充足而均衡的飲食可以為大腦補充注意力運作時所需的養分,提高大腦運作的效能。早餐對孩子尤其重要,因此千萬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好好吃早餐,為一整天的學習、活動儲備必需的能量。

早睡早起身體好,注意力也會跟著加分。據研究,睡眠具有消除大腦疲勞、修補神經細胞、恢復腦力等作用,因此,充足且高質量的睡眠對提升注意力有顯著的成效。到底孩子需要多長睡眠時間呢?美國兒科醫學會曾針對包含午睡在內的每日睡眠時長提出建議:學前兒童(3 ~ 5 歲)需要 10 ~ 13小時,學齡兒童(6 ~ 12 歲)則以 9 ~ 12 小時為佳。

此外,運動可以增加大腦中血液的氧氣濃度,調節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及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是大腦的神奇“補品”。還有多項研究指出,適度運動有助於提高注意力、延長專注時間。

規律作息可以提供穩定的生活結構,讓孩子習慣於日常事務的固定安排,情緒也會較為穩定。另外父母還可以根據孩子的身心狀態以及以往經驗,配合家庭生活方式,和孩子一起規劃有利於培養專注力的生活節奏,培養在特定時段內專心學習、工作或遊戲的習慣。

2。 簡化環境

生活中干擾注意力的刺激太多,對於注意力本就不太好的孩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此時可藉由簡化環境的做法來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例如,將孩子的物品分類歸位,並用圖片或文字標示其收納位置,有助於減少孩子丟三落四找不到東西的問題。做作業時,孩子視線或動作可及範圍內的物品越少越好,書桌前的孩子儘可能面對牆壁,避開容易聽到大人聊天或電視機聲音的位置;桌面收拾整潔,只保留學習必需的文具用品 ;玩具或其他容易讓孩子分心的物品,如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等,儘量放在孩子不易取得的地方,孩子就比較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了。

3。 做小段落的切分

長時間寫一門作業,對於注意力不佳的孩子來說分心的機率也會增加。時間短一點、作業少一點,讓孩子做得到、做得完、做得好,完成的動力與效率才會更高。

父母可以根據作業難度、內容性質等,和孩子一起將作業分為較小的段落,鼓勵孩子分段完成。執行過程中,儘量讓孩子養成一次只專注於單一段落的事情、一個段落完成後再轉換至其他段落的好習慣。每個段落完成後,父母要記得肯定孩子的專注和成果,讓孩子休息一下再開始下一段落的作業。等孩子的注意力穩定展現之後,再逐漸增加作業量與時間,讓孩子積累成功經驗,增強學習動力,也更願意透過自我控制來提升專注力。

父母千萬別這樣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1。一次性給出太多指令或作業

指令冗長,容易失去重點;作業太多,容易出現遺漏。在下達指令或佈置作業時,速度太快或是過於抽象,內容過多或過於複雜,就會導致孩子資訊超載而無所適從。一旦孩子搞不清楚要做什麼、從什麼地方做起、如何做、做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即使願意努力配合,精力終究很有限。尤其當孩子認為太麻煩,或是認為自己一定做不完時,極有可能出現放棄和抗拒等反應。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太高、要求過多,孩子除了必須完成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做課後輔導班的作業,甚至還要多複習幾次、多寫幾份總結,這反而會導致孩子厭倦和反感學習。有些孩子做作業拖拖拉拉,其實是因為聰明的他早已發現,越快完成作業就有越多的作業要做;反正怎麼做都做不完,乾脆從一開始就拖延原有作業的進度,反而可以逃避不斷增加的複習作業。父母如果發現自己常常想著,孩子應該再多學點什麼或做點什麼,恐怕要先自我剋制,適度減少孩子的學習量,讓他們認真完成該做的作業,孩子的專注力才會提升,學習才會更有效。

2。干擾孩子的作業流程

當孩子對學習有了規劃,已經在專心寫作業時,父母最好退出孩子的視線,讓他依靠自己的意志力來維持專注。不要任意更改孩子的學習時間或順序,更不要在一旁嘮叨、頻頻介入,或是中途打斷孩子的學習。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陪伴孩子寫作業時,不要一見到孩子字寫得不漂亮、答案不完整就立刻要他塗改。這樣的行為不但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還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緒上的反彈,即使內容真的有誤,也要先讓孩子處理完一個段落再進行訂正。

3。做錯誤示範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建議父母試著回想:自己做事情的時候是否很專注、很有效率?生活是否有條不紊、有規律可循?如果父母經常一心多用、手忙腳亂、拖拖拉拉,孩子就很容易有樣學樣,加之孩子的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尚未成熟,想要展現良好的注意力更加困難。

分心不是他的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書名:《讀懂孩子的小情緒:親子高情商養成技巧》

作者:楊俐容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作者簡介

楊俐容,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致力於兒童情商教育與心理學教育工作。從事兒童情商教育超過十五年,從學術專業走入社群服務,堪稱國內兒童情緒教育的重要推手。著有《EQ武功秘笈》、《生命禮物:遇見夠好的媽媽》、《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給中學生的情緒管理術》等書,譯有《皮亞傑》、《孩子生得少,情緒教養最重要》,同時是多個知名報章雜誌的專欄作家。

近年除受北京教育學院之邀,將EQ教育課程推廣至北京市中小學校園之外,還進行了多場千人以上的大型親子講座,更獲得熱烈迴響。

內容簡介

應對孩子情緒問題的答案之書,讀完就有用!

易分心/太好動/鬧彆扭/身心症/不耐挫/愛生氣/違抗/攻擊/愛哭/焦慮/憂鬱……針對從1歲到15歲最常見的情緒問題,臺灣大學楊俐容教授運用心理學知識,讓家長快速瞭解孩子的情緒行為,並掌握這些行為背後的可能原因與癥結,根據每一種情緒行為提供3種具體可行的教養秘方,以及3種父母常犯卻需要避免的教養行為,幫助父母對症下藥,陪伴孩子勇敢面對成長困境。

期望家長們運用這些方法,輕鬆化解情緒教養難題,培養高情商的孩子,成就完美親子關係。這是每一位年輕爸媽的枕邊必備書,讀完就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