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淄博人,有多少人喜歡吃“到口酥”

作者:由 好客山東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7-16

珠翠之珍什麼意思

到口酥,其實就是桃酥。

鄉親們管桃酥叫到口酥,不是信口開河,亦非舶來之物入鄉隨俗。仔細考證一下,到口酥這食品古已有之,它是古代的一種麵點。清《食憲鴻秘》記載:“酥油十兩,化開,傾盆內,入白糖七兩,用手擦極勻。白麵一斤,和成劑。捍作小薄餅,拖爐微火烤之即成”,是為到口酥。

桃酥是經過文化人提煉加工出的雅稱,卻為民間土民不用,直呼其“到口酥”,更為形象、貼切。而早年的桃酥不管從哪個方面論計,都有古代到口酥的影子。一輩留一輩,傳到現今,鄉親們一直管桃酥叫到口酥。

淄博人,有多少人喜歡吃“到口酥”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初期,到口酥是人們生活中的奢侈品,鄉親們將其與餅乾、炒糖果、廣東餅等甜味食品裹在一起,統稱為“點心”。點心一詞也是歷史悠久。相傳東晉時期一大將軍,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並一直延用至今。

每年過了臘月二十,天剛矇矇亮,供銷社門市部的門尚緊鎖著,門前早已排起了等候買點心的長蛇陣。買好點心,好伺候著春節後走親戚,鄉親們俗稱為“出門”。每人只能買二斤、要糧票,到口酥、餅乾可以根據自家的情況自選。但大多數人家選擇買到口酥,這東西看親戚顯得重實。門市部的售貨員會熟練地用草紙將到口酥包好,講究點的會附上一張方形的紅紙,用紙捻子紮好。

排上半天隊買上二斤到口酥,是那種滿滿的成就感。

淄博人,有多少人喜歡吃“到口酥”

點心買好後是不可以吃的。自年初二始,人們便提溜著裝有十來個白麵饅頭、兩包到口酥的紅包袱(也有用紅漆箢子的,但很少),踏上走親戚的漫漫征程。姥孃家、姑家、姨家,還有老表親,該走的必須走到。一年才有這麼一次,飽含著儀式般的莊重與尊誠,在前後順序、家庭成員級別等好多方面都是有講頭的。

等走完了親戚,經過這一番折騰,到口酥形體有些慘碎了,白饅頭皮也裂張八紋的。而只有這時,才是最期盼、最興奮的時刻,殘缺不全的到口酥會成為人們一年一度方能享用的美味,箇中滋味唯有自知。

1975年秋後,生產隊忙完秋收秋種後,利用農閒時節整地,我們組織了一個小型的宣傳隊,到公社各整地工地巡迴演出。在礬場村演出時,遇到一位高中的同學。畢業後初次相見,自是非常熱情,拉著我到他家做客。路過一家小賣部,同學買上了一斤到口酥,笑嘻嘻地說:吃飯前先點心點心(就是先墊補墊補的意思)。

這是我第一次整塊的吃到口酥,那香那甜至今仍記憶猶新。

淄博人,有多少人喜歡吃“到口酥”

時至今日,到口酥這含滿清貧、凋困的名詞已被人們漸漸忘卻,“桃酥”則開始繁星般地出現在商店、超市的貨架上。只是當今的點心繫列中,桃酥誘人的光環早已逐漸褪去,更多的花色品種湧入人們的視線、擺上餐桌,讓人目不暇接、不知所從。

如今人們早已由過去對到口酥的渴望、期盼變為當下的不屑一顧,都由“懼糖”而“拒糖”且談糖色變。儘管如此,遠去了的到口酥在我們這代人的心目中仍是鮮亮的、親切的,如珠翠之珍、玉盤珍饈,鮮活如初,揮之不去。

文/寒潭閒翁

轉自 般源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