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作者:由 歷史書儀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02

郊寒島瘦遊子吟是誰寫的

孟郊一生貧寒,善於描寫老病窮愁的淒涼境況,在藝術上也是刻意搜奇鬥險,追求一種枯槁瘁索的美。但他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卻寫得自然質樸而又感情濃烈,是歌頌母愛的傑作。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唐代著名詩人。先世居洛陽 (今河南洛陽),少時隱居嵩山。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 。

孟郊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於是往京應進士試。

貞元八年(792年),下第。在這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李觀與韓愈。《舊唐書》本傳說孟郊“性孤僻寡合,韓愈見以為忘形之”;兩人的性格都異乎流俗,是他們訂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韓為敵,但他命運坎坷,仕途多蹇,所以反倒是他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成為韓愈這一詩派的名士。貞元九年,孟郊應進士試,再下第。

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喜不自勝的苦吟詩人一改“思苦奇澀”,一氣呵成一首節奏輕快的《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在今江蘇省)縣尉。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仕途失意飽嘗世態炎涼,愈覺親情之可貴,孟郊寫出這首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抒發出赤子對慈母熾熱的情感。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歲,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在今江蘇省)縣尉。

貞元十八年赴任,韓愈作《送孟東野序》說:“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去做縣尉是與他的願望很相違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又有故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積水,孟郊往往去遊,坐於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於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因此孟郊窮困至極。

《遊子吟》:見證苦吟詩人柔情的一面

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一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並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係中的醜惡現象,有的則尖銳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

孟郊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因而憤世嫉俗、情緒低沉。他的詩精思苦吟,險奇艱澀,慣用狠字、硬語,營造奇崛的藝術感受。但他並非終身苦吟,其詩也並非全是硬語,韓愈看到他“敷柔肆紆餘”的一面,蘇拭喜愛他“鄙俚頗近古”的詩歌。他既有具有悠遠情致的詩歌,又有氣勢雄渾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