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太平天國的叛降浪潮,竟然無人能擋!

作者:由 臥談匯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09

剿撫兼施什麼意思

太平軍即太平天國軍隊的簡稱,該稱呼特指從1850洪秀全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陷落期間太平天國領導下的農民軍隊。太平軍是貫徹太平天國理想的武器,自始至終與清政府武裝及外國勢力進行殊死鬥爭。

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初期,清廷就提倡使用誘降策略,“多購間諜,解散黨羽,計誘賊首,(使之)自相攜貳”,“上用剿撫並用之策”。但長期以來,清軍實際上採用的是分化策略,對太平軍中三江兩湖之人予以寬宥,而對兩廣籍將士則格殺勿論。所以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各有散意,而心各有不敢自散,因聞清朝將兵凡拿是廣西之人,斬而不赦,是以各結為團,故未散也。若清朝早日肯救赦廣西之人,而散久矣”。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清廷為了儘快瓦解革命力量,多次發出上諭,要求其統兵大員放膽採用誘降策略,加大誘降的力度。

太平天國的叛降浪潮,竟然無人能擋!

在1861年的一則硃批中,清廷對其統兵大員提出要求,“著設法令被脅迫難民鹹感德意,有能殺一逆首並能內外夾攻者,優加獎勵,以期廓清有日”。1862年7月19日,清廷發一上諭,將這層意思說得更具體,更明確,“現在各路官兵攻剿江浙兩省,兵威甚盛,正斯民自拔來歸,出水火而登衽席之日,著江浙各督撫刊刻謄黃,在賊氛附近之處各路張貼,遍行曉諭,凡裹脅難民,除甘心從賊為賊劃策者殺無赦,或隨賊打仗抗拒官兵不能及早反正,將來克復城池,盡行剿殺外,其餘一切為賊所陷者概予免罪,如能立功自效,並準酌給獎勵……”。

童容海投誠時,既帶來了六七萬人馬,又奪取了城池,殺死了守將,清廷在興奮之餘,更進一步激發了其瓦解太平軍隊伍的野心,“此外為賊逼迫勉強脅從者正復不少,果能悔罪投誠,獻城自贖,殺賊立功,各該督撫及各路統兵大臣即不準過事苛求,一經奏聞,無不予以自新,恩施立沛也”。

太平天國的叛降浪潮,竟然無人能擋!

為了消滅天京太平軍,清廷推出了力度更大的誘降舉措,“惟念吾民陷於水火,為賊驅迫,並非甘心樂從,不能立即自拔者尚恐不少,著曾國藩等再行出示曉諭,如金陵城中有被逼蓄髮隨同抗拒官軍,果能於城池未下之先誠心歸順者,勿論其從賊之久,暫均一律準其投誠,將軍械馬匹呈繳後,該大臣等酌留所部,令其隨同剿賊,一如洪容海等之例;倘有不隨營者,即飭地方官遞送回籍,或妥為安插,勿令失所,攜帶資財不準兵勇搶奪。如兵勇利其財物私行殺害,即按軍法從事;本管官不行查辦,一經發覺,即著該大臣等從嚴參辦。其餘江浙蘇杭等處城鄉市鎮,倘有殺賊反正或薙髮來歸者,即著照此一體辦理,勿得追咎既往,任意殺害,以阻其向化之忱”。

太平天國的叛降浪潮,竟然無人能擋!

蘇州太平軍守將納王郜永寬等獻城投降後,清廷再次把目光移向了天京,“金陵至蘇之路已斷,惟恐該逆仍思鋌走,曾國藩須飭曾國荃加意慎防,如能勾合內應,較有把握”。在天京失陷前不久,針對江寧將軍富明阿提出“此時我軍聲威疊振,逆膽已寒,且屢有廷諭剿撫兼施,而該逆眾猶守此孤城,蓋緣脅從罔治之寬典尚有未能盡悉及年久長髮自懷疑懼者”,清廷再次發出三道上諭,要求統兵大員務必採取種種措施,誘降瓦解太平軍,“堅從賊者反正之心即以破賊固結之計,賊勢自必群焉瓦解”,“務令身餡賊中者鹹知朝廷寬大之政,益以其向化之心”,“金陵之賊飛走技窮,著曾國藩……,又寬為收撫脅從,播散告示,俾令傳入賊中,以破其固結之謀,不久定能蕆事,該大臣等其慎勉圖之,以副企望”。

太平天國的叛降浪潮,竟然無人能擋!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前期和中期,清廷口口聲聲“剿撫兼施”,但因“撫”的效果不足以消滅太平軍,實際上是以“剿”為主。而現在,太平軍的頹勢更加明顯清廷以為“破其固結之謀,不久定能蕆事”,透過封官許賞引誘太平軍將領投敵求榮,其戰略重心在“撫”。太平軍的外籍將領英國人呤俐曾精闢地論述過清政府的這一手腕,“清政府不能用武力去征服的時候,就用通常的懷柔奸計,暗通較弱的一方,以赦免手段誘其投降,同時又以官爵和金錢賞賜其中為首者。投降的叛徒後來都和清軍聯合,而且被狡猾的清政府用來攻打他們從前的戰友,使後者不得不投降而接受招安”。呤俐的見解符合史實,李昭壽、程學啟等人因清軍引誘、逼迫而叛降及其叛降後的表現即是其明證。

起初的太平軍能夠堅守信念,但曾經的信仰也被無情的內訌所破壞,新加入的人素質下降,很多清軍士兵在失利後往往加入太平軍,更加劇了太平軍實力的隕落,使清政府有機可乘。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