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蘇軾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作者:由 史讀書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2

月沒參橫,北斗闌干是什麼意思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紹聖四年(1097年),蘇軾被流放至海南。當時的海南可是蠻荒之地,而蘇軾的到來,讓這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蘇軾在這裡廣辦學堂,傳播文化,許多學子因仰慕蘇軾,而追隨至此,“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這兩句詩說明了海南的變化。蘇軾把這裡當作他的第二故鄉,所以才有了本文開篇的那兩句詩。元符三年,宋哲宗駕崩,宋徽宗即位,蘇軾以登極恩移廉州,六月離開海南儋州,渡海時寫了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fu)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蘇軾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參行橫鬥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了,終日綿雨不斷,暴風不停,現在也該放晴了吧。黑雲散去,明月高懸,不需誰人來點綴,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清澈澄明點。只剩下孔子的乘木筏而去這個主意,到現在才聽懂了黃帝演奏的樂曲。被貶到九死一生的蠻荒之地,我並不怨恨,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曹植詩“月沒參橫,北斗闌干”,指天快黎明的景象,蘇軾的“參橫鬥欲轉三更”就是化用了曹植的詩,點明瞭渡海的時間是晚上,也說明了黑夜很快就要過去,破曉就在眼前。“苦雨終風”,久雨不停,終日大風,這裡應是承接上句,本來是大風大雨的環境,如今變得參橫鬥轉,因此說“解晴”。第三四句: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恢復了青天碧海本來的澄澈清明。這裡借用典故,《晉書 謝重傳》載:謝重陪會稽王司馬道子夜坐,“於時月夜明淨,道子嘆以為佳。重率爾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道子戲曰:‘卿居心不淨,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

蘇軾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前四句都是寫景,實際上是寫意。蘇軾遭人誣陷,被貶蠻荒,就如置身於黑夜之中,周圍是苦雨終風,如今終得恩賜,可以迴歸,終於雲散見月,參橫鬥轉,得見曙光。這四句歷來的評價也很高,《初白庵詩評》:“前半四句,俱用四字作疊,而不覺其板滯,由於氣充力厚,足以陶鑄溶液故也。”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論語》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蘇軾借用典故,指自己懷有孔子的救世之志,魯叟指的就是孔子。“桴”指木筏。後一句用的是黃帝的典故,軒轅指的是黃帝。《莊子》:“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蘇軾初步懂得了時局盛衰與樂理相同,乃自然規律。意思是蘇軾本來想學孔子,政治道路行不通,就乘舟離去,現在用不著了,因為他領會了黃帝《咸池》曲,懂得了時局的盛衰。

蘇軾詩: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後兩句,可以說概括了蘇軾的貶謫生涯。茲遊不僅僅指的是這次的海南貶謫,更是指他的整個貶謫生涯。前半句的“九死南荒”除了海南之外,應該還指惠州。這一切的一切,痛苦中的痛苦,我現在都不恨了,如今我回歸了,這一切都只當作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從年少的意氣風發,到如今的兩鬢斑白,蘇軾經歷了太多太多,他是否真的心胸曠達到“不恨”,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