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簡析宋王朝衰弱(北宋篇)

作者:由 歷史小解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3

忘形交是什麼意思

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從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1127年靖康之變,存在167年,共九帝。

北宋王朝相較於南宋而言,世人瞭解其實是不太夠的。很多人都知道北宋的富裕有錢,卻並不知道兩宋對外戰爭的勝率遠遠高於唐明漢,高達百分之七十,連最鼎盛的盛唐也達不到這個勝率,但積貧積弱的宋王朝卻能達到這一標準很讓我的一些同學震驚,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資料的時候也是驚訝,驚訝之餘的時候我陷入了思考,這樣的宋朝還算得上是弱小嗎?

簡析宋王朝衰弱(北宋篇)

北宋疆域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探討一下,為什麼說宋朝會給我們帶來積貧積弱的現象:

積弱

:宋太宗自身的敗家子行為,宋太宗曾兩度北伐遼國,分別於公元979年(太平興國四年)和公元986年的雍熙北伐,但很不幸的是全敗了,並且獲得了高粱河車神這一稱號(和後世的土木堡戰神有一拼),他老哥辛辛苦苦的留下的二十萬精銳全敗光了(實際數目在十九萬六千餘人)

:對待周邊少數民族國家實行消極抵抗戰略,比如党項人的侵略,除宋太宗屢屢主動出擊外,後任繼承者基本為消極抵抗,不把宋朝打疼,就不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仁宗明道時期西夏建立後,雙方十餘年的戰爭宋朝幾近被動消極到了一個極端。

三:對內的政策問題,趙匡胤本身就是軍閥藩鎮中的一員,所以他為了 杜絕晚唐時期的軍閥割據,採用了守內虛外,抑制武將,同時趙光義為了防止流民災民造反還大量吸納進入軍隊,造成冗兵軍力賊渣以至於連土匪都幹不過,這就是靖康之恥的直接原因。

簡析宋王朝衰弱(北宋篇)

造成北宋王朝衰弱的最主要推手宋太宗

積貧

:首先我先來對比一下唐北宋錄取進士的人數。

唐朝:錄取人數最多的是咱最熟悉的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二年,有多少人呢?五十六人,最少呢?玄宗孫子代宗大曆十二年只有十二個人,整個唐朝才七千人,一個正常的大點的大學錄取人數都比這多。咱熟悉的大詩人孟郊,多大考中進士的呢?快五十了,就這都算是牛逼的了,更有甚者七十還考不上明經呢(比進士差點簡單點)。

孟郊者,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少隱嵩山,性介,少諧合。愈一見為忘形交。年五十,得進士第,調溧陽尉。---《新唐書》

這是《新唐書》孟郊的原文。

北宋:大宋一開始那也是寧缺毋濫,宋太祖趙匡胤每年錄取的人數不會超過十幾個人,挺好的是吧?等到趙光義那就變味了,我引用一下《宋史》原文

戊辰,親試禮部舉人。甲戌,上大行皇帝諡曰英武聖文神德,廟號太祖。丙子,幸相國寺,還,御東華門觀燈。庚辰,閱禮部貢士十舉至十五舉者百二十人,並賜出身。---《宋史》

啥意思呢?就是趙老二錄取的人非常多了,多到啥地步呢一年四百到五百,比他哥在位時期加起來都多,至於為啥,請參考斧聲燭影。

你說這十年錄取的都趕上唐朝三百年了,你說它官員能不多?一共就那麼幾個州縣,兩年錄取的量就夠夠的了,這還招,然後就出現了一堆員外郎,吃著糧餉不幹活,國家那點錢一大半都給發工資了,能不窮嗎?

二:冗兵,冗官以及各種賠款所帶來的冗費,什麼意思呢?就是簡單來講,兵多發的錢也多;官多,容易產生大量的腐敗,腐敗那得貪錢啊,一個官員貪一百錢還沒啥可能,那要一千一萬呢?國家原本能夠撐爆國庫的錢財瞬間它就消失了,還得再賠點,北宋在真宗時期還有不少餘額,等到仁宗後期英宗時期,那虧的啊,我估計戶部的官員得虧的想要自殺了,哪朝哪代的戶部尚書都心窄,但在中期就能心窄死的,估計只有大宋的戶部尚書了,這要是來個戶部尚書哭窮大比拼,宋朝當之無愧啊。還有各種的賠款個,如果說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賠的最多的話,那宋朝說老二沒人敢爭,因為它確實是老二,先後簽訂《澶淵之盟》、《慶曆和議》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花出去了,這也是對國庫的一個巨大考驗。

諸如以上的各種因素,給我們造成了對北宋王朝的積貧積弱的印象,那麼宋朝有沒有雄起的時候呢?有,而且還不少。

北宋有個小官叫張亢,這兄弟的官就屬於有沒有他問題都不大,就這麼一個兄弟在宋西夏戰爭中打的西夏人懷疑人生。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西夏人把麟州府州給圍了,沒水沒糧,上面的官老爺就把張亢派過去了,表個態度,至於成不成功,無所謂。但是誰也沒想到這麼個“小人物”生生的揍的李元昊哭了,先是靠著大風打的西夏人嗡嗡的跑,接著又在兔毛川斬首兩千人,要知道好水川之戰宋軍精銳也沒打出來這種戰績,再然後生生的建了五個大寨子,把西夏人活活困死了,李元昊都哭了,最後蔫了吧唧的回老家了,這就是北宋一個文臣,一個能把西夏人打的哭爹喊孃的主。

我想,能夠有百分之七十的勝率可能就是有張亢這樣的“小人物”打出的反擊戰,但很可惜再上層統治者的昏招下,大的戰役全輸,小的戰爭打的再好也不足以挽救吧。

簡析宋王朝衰弱(北宋篇)

一介文臣張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