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作者:由 橫掃籃球場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30

三家村札記的作者是誰

平湖市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

是一個

收藏、保護、研究、教育、考古調查等

功能於一體的公益性全民事業單位。

館內文物藏品十分豐富,

計有石器、陶器、瓷器、

書法

、繪畫、銅器

等16個類別近萬餘件,

其中一、二、三級國家珍貴文物

就達2000餘件。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它的千年文脈,

接下來,

小編將與大家一起,

傳承歷史文脈,

守住城市記憶。

一枚印章,

並非質地珍貴,

工藝精湛,

也並非年代久遠,

系名家之出。

而是這枚印章承載了

與一代帝王之間深厚的情誼,

講述了一個平湖文人官場沉浮的故事。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

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

“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一枚歷經三百多年風霜的印章。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器物印面3。9釐米見方,通高2。9釐米。銅質,表面鎏金,器物製作精細,印文刻工雋秀流暢。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鎏金銅印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拓印

銘文拓片

印文篆體朱文“忠孝之家”,橋形鈕,鈕上篆書陰刻“康熙十七年(1678)七月初一日,御賜高士奇,臣朱金恭篆”銘文。

印上的“高士奇”,可能並不如李叔同、吳一峰等一般為平湖人所耳熟能詳。但也是當世才子,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更是與一代帝王有著不解之緣,而他帶有爭議性的從政歷程也一直為世人所詬病。

這一期,讓我們從這方印開始瞭解高士奇的一生。

高士奇是何人?

為何初入京師就幸得康熙賞識呢?

我們馬上來了解他!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初入京師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高士奇畫像)

高士奇(1645-1703),字澹人,號江村,祖籍浙江餘姚。順治十八年(1661)入籍錢塘,補杭州府學生員。

在他19歲的時候,隨父北上游學京師,但父親不久便亡故了,他就靠平時寫文章、新年裡

寫對聯來補貼生活。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明珠府上一個門衛家

裡教書。

康熙八年(1669)得蒙權臣明珠賞識,推薦面聖。康熙非常喜歡他的理學文章,親自賜他會試資格,高士奇也不負厚望,半個月之內的二次考試都是第一,記名翰林院供奉,順利進入天下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地方,自此,高士奇踏上了仕途之路。

君臣之親

中國古代文人深受儒家“學而優則仕”的濟世思想,十年寒窗,只為他日金榜題名,建功立業。

但廟堂之高,天子之威,官場之道,又有多少文人深諳其道,運用自如的呢?

有的剛剛踏進官場的大門就被捲進政治鬥爭;

有的一貶再貶,沉沉浮浮。

真真常伴君王左右的卻是少之又少。

而高士奇,一個江南書生卻在他為官生涯中備受君王寵信,甚至他在籍賦閒的時候皇帝還會親筆寫信慰問,足見君臣之親。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根據清光緒十二年(1886)版《平湖縣誌·卷首·天章》中記載,高士奇先後被授為詹事府錄事(1677)、內閣中書舍人(1677),翰林院侍講(1680)、執事日講官起居注(1683)、翰林院侍講學士(1684)、禮部侍郎(1702)等眾多官職,皆常伴康熙兩側。之後的東巡、南巡,

甚至征戰葛爾丹也常都把他帶在身邊。

要說康熙與高士奇的關係之好,還可在康熙的書信中得到印證。

康熙三十二年(1693)四月,高士奇在籍賦閒(實質是遭彈劾回籍了),康熙御書手敇一道給高士奇,大致內容是:

我小的時候最不喜歡人參了,這你是知道的。但因前年一場大病,全靠這藥養著,所以派人到長白山找了八九寸長,五六兩重的十多根上好人參。想到你我異地相隔,身體想必也大不如前了。所以差人給你帶了些蜜餞、上好人參給你。你好好修養,不要憂慮太多。

事實上第二年,也就是1694年,高士奇又奉召進京,官復原職,主修書之事,入職南書房。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康熙三十二年(1693)七月,康熙御製書扇詩一首

故人久別已三年,寄語封書日多邊。多病相憐應有意,吟詩每年白雲篇。

這裡的白雲篇是借用了“南朝謝朓《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中有‘白雲在

天, 龍門不見’之句”,

後常以“白雲篇”比喻思念親人之作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第五次南巡時,高士奇奉詔赴淮安接駕。康熙寫了“萊衣晝錦”和《千字文》給高士奇,並在《千字文》的卷後寫道

“癸未(1703)春南巡的時候,高士奇在籍侍母,想起他當年講學時,精力充沛,常常熬夜寫《春秋》講義。現今三十年的光陰過的如此之快,如今見他已是齒落髮白,我心憐之,所以在船中寫了‘萊衣晝錦’的匾額和《千字文》送給他。告訴他我並沒有忘了他。

康熙四十三年(1703)六月,高士奇病逝,康熙親制悼詞,並御書悼聯

“勉學承先志,存誠報國思。”

在這些私密的信件或者筆記上,康熙對這位老師總是那麼情意綿綿,充滿著真摯的關愛與呵護。

而在日常,康熙沒事兒也會寫幾個字,

題幾句詩送給高士奇,

少的兩字,多則千字,內容上有表彰稱讚的,也有自己所思所感的。前幾年是些詩詞文字,到了高士奇晚年,就是

些追憶與懷念了。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清康熙御賜高士奇鴨綠江石硯(現藏平湖博物館)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高士奇《蓬山密記》中的一頁

另外,君臣之親也可在一些清史籍中記載。

據多種文獻資料記載,高士奇在南書房工作期間,平時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旦有緊急要務,或是康熙要找他商量重大事項問題,深更半夜回家也是常事。有時高士奇回家太晚,康熙放心不下,就加派勁旅騎校將他護送回家,並定下一條規矩:

“宮中禁門,待高士奇離去後方可落鎖。

在高士奇為官生涯中可謂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欽賜,兩人相差9歲,是君臣,是師生,亦是摯友,他比那些感嘆懷才不遇、報國無

門的古代文人幸運太多了。

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賜的印璽“忠孝之家”。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賦閒,還不失日理萬機的康熙的掛念,稱其為“故人”。

才學兼備

高士奇早年深得康熙知遇之恩,入翰林院供職,後常伴其左右,深受皇恩欽賜,除了運氣好之外,自身實力也是其主要原因。

康熙是一個興趣極為廣泛,求知慾特別旺盛的人,他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且學習內容包羅永珍,十分廣泛,天文、地理、經學、詩文、歷史、數學以及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每樣也的確都下過一定功夫。作為康熙身邊的伴讀及老師,高士奇的學識自當不遜色。

這麼有才華,

一定有非常多著作吧!

沒錯,

根據史料記載,

高士奇一生勤奮好學,

博覽群書,精考證,勤著述。

趕緊來看看他的成就吧!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他的著作,收錄在《四庫全書》的就有

《左傳紀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等八部

;收錄在《四庫存目》的就有

《天祿識餘》、《塞北小鈔》等五部

。其他還有

《江村銷夏錄》、《獨擔集》、《經進文稿》等十數種著作

。可謂品種豐富,琳琅滿目。《四庫提要》對高士奇的學術著作評價較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書局曾出過《左傳紀事本末》點校本,可見它的學術價值得到了當代史家的認可。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高士奇著《獨旦集》、《蓬山密記》、《江村銷夏錄》

(今藏平湖圖書館)

高士奇還是一流的書畫鑑賞家和收藏家。

清初的收藏大家,有“三家村”之說。所謂三家村,就是字號中都有一個“村”字的三位收藏家,梁清標字棠村,安岐號麓村,高士奇號江村。梁棠村和安麓村以藏品宏富精絕著稱,高江村尤以鑑賞水平高超而聞名,凡經其法眼鑑賞過的作品,聲價頓增十倍。這樣的本領,無不令人稱奇。

才學兼備、深得康熙帝信任的高士奇,

為何一直飽受爭議呢?

接著往下看 ↓↓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備受爭議

雖然高士奇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雖然康熙帝對他信任有加,但是在當時許多人對高士奇很是瞧不起,認為他除了會寫點字,溜鬚拍馬外別無長處,加之大部分官員都是科舉出身,自然瞧不起這個又窮又沒學歷的大紅人。

高士奇在成為康熙的貼身文人一年後,又被提拔為翰林院侍講學士,成為“帝師”。沒多幾年,高士奇因涉及一宗賄賂案,在康熙的“微笑置之”後,對高士奇“原官解任,其修書副總裁等項,著照舊管理。”

即便是被解職後,康熙皇帝在第二次南巡時,仍指派高士奇跟從,並且讓高士奇帶他去他老家看看。在高士奇的故里“西溪山莊”,康熙還親筆題寫匾額“竹窗”賜給他,可見對高士奇的禮遇非同一般。這就更是引發了大家對他的不滿。高士奇在1689年遭遇了左都御史郭琇的彈劾,彈劾的內容是:內外勾結、招搖撞騙、收受賄賂、諂附大臣、攬事招權等,而這些都是古代皇帝對大臣最為猜忌的,康熙又豈能兩樣?疏文一上,既容不得高士奇半點狡辯,也堵死了康熙繼續保他的所有門路,無奈之下,康熙只能令高士奇“休致回籍”。

《清史稿》中也有相應記載。但歷史終歸是勝利者的歷史。歷史的真相是什麼,為什麼康熙面對眾人對高士奇的彈劾,卻毅然站在他的老師一邊,保他一個安樂晚年?一介文人因何能又可以在官場數十年中風生水起,左右逢源?是小人作祟還是權力使然,爭議一直存在。

高士奇“

休致回籍”後去做什麼了?

又為何會選擇平湖作為晚年修養的地方呢?

接下來會給你答案~

來平賦閒

高士奇曾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月,“休致回籍”,在平湖賦閒了4年,至1694年奉召進京,官復原職,主修書之事。又於1697年以奉養母親為由,辭官回平,直至病逝。所以對於高士奇來說,平湖是他辭官歸隱的地方。

至於他為何選擇平湖作為他晚年修養的地方,這還要和他的好友陸葇(就是第二次主修報本塔的那位)說起。陸葇在他還是個詹事府錄事(抄錄員)的時候沒有瞧不起他,而在他升官後也沒有去巴結他,後也在陸葇的幫助下,將陸光旭的“桂山堂”買來作為自己居住養老的宅子,改名為“北墅”,也就是在這裡,高士奇寫下了《北墅抱甕錄》,記錄了在北墅種田、修植等日常勞作事宜,其中一則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平湖北郊農民在高士奇到北墅後特地送兩棵平湖農民喜愛的花木——佛手柑,並且指導他種植栽培,高士奇也特地請人分階段繪畫,題詩作軸以記其盛。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北墅抱甕錄》

此外,

高士奇也曾與陸葇共遊報本塔,

當陸葇提及因經費問題未建報本塔的圍廊時,

高士奇便立即出資修造。

根據《平湖縣誌》記載,高士奇的墓在南門外二里,也就是現在的龍湫桂香景區,現在景區內建“江村畫廊”,內設高士奇銅像,另以24塊石碑的形式,記錄反映了高士奇的一生。

龍湫桂香景區內的“江村畫廊”

【深化青田-平湖山海協作】金平湖寶藏·第3期:鎮館之寶--清康熙十七年御賜高士奇“忠孝之家”鎏金銅印

龍湫桂香景區

一枚鎏金銅印,記錄了他盛極一時的一段人生。

一場彈劾,成為他官場生涯中抹不去的汙點。

盛與衰,都在百年後歸於平靜。

正如高士奇在《北墅抱甕錄》中寫的

“修植竹樹,分畦種菜,手自灌溉,雖體有微勞,而心卻無驚怖。”

申明:以上內容以文字描述為準

監製:張傑

供稿:博物館

稽核:張葉

編輯:陸鶯鶯

【邀請函】12月28日曼山居民宿: 上海188當代藝術&金山農民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