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一出門就忘帶東西?可能是門“偷走”了你的記憶

作者:由 砍柴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04

什麼情況下容易失憶

出門前唸叨著要帶的東西,一出門就瞬間失憶,總覺得忘帶了點什麼,但就是想不起來忘帶了啥;

從臥室走出去想去冰箱裡拿杯喝的,開啟冰箱門後卻愣在原地,死活想不起來自己要拿什麼;

想去另外一個房間跟同事說點事,推門進去的那一瞬間卻突然忘了自己要說啥,只能尷尬地面面相覷。

一出門就忘帶東西?可能是門“偷走”了你的記憶

以上的場景想必在座的各位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吧,很多人把這種短暫的失憶歸咎於是「年齡大了,記憶力衰退」的表現,甚至開始擔心會不會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其實不用過於擔心,你並不孤單,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且正常。這種偶爾的失憶也並不是年齡相關的記憶力衰退的證據,

真正的原因很可能在於你走過的那扇門。

門廊遺忘效應

在大腦研究的早期,科學家們認為我們的記憶就像是一個壁櫥,裡面存放著無數個記錄點滴的記憶小盒子。當我們需要回憶的時候,大腦會在壁櫥裡檢索相對應的盒子,並且盒子會永遠留在壁櫥,不會消失。

儘管這種描述聽起來很美好,但事實上人類的大腦要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研究中發現,記憶的保留和遺忘通常具有線性規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艾賓豪斯曲線。

一出門就忘帶東西?可能是門“偷走”了你的記憶

艾賓豪斯曲線:記憶的資訊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衰減

除了遵循線性規律之外,科學家們又發現,

人類的記憶方式並不屬於清晰的線性敘事,而是具有情節性,

這意味著我們的記憶是按照並不那麼連貫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分割的。

研究表明,空間界限確實會對記憶造成一定的影響,當我們穿過一扇門時會莫名其妙地導致一些記憶的喪失,在心理學領域被稱為位置更新效應,也叫門廊遺忘效應。

這個效應首先在虛擬世界裡得到了驗證,聖母大學的 Radvansky 等研究人員招募了數十名參與者,並讓他們玩了一個簡單的電腦遊戲。在遊戲中,參與者的任務是從桌子上隨機拾取一個物品,並把物品帶去另外一張桌子上放下,同時再次拾取一個新物品,帶到下一張桌子上,如此往復,物品一旦被拿起,就會變得不可見。

一出門就忘帶東西?可能是門“偷走”了你的記憶

遊戲共設計了 55 個大小不一的房間,參與者為了到達下一張桌子,有時會從一間房間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有時會穿過門走去另一個新房間,但每個人的行進距離和時間都是一樣的。

研究人員不時會對參與者進行提問,讓他們回憶所攜帶的物品以及剛放下的物品是什麼。

結果顯示,參與者在穿過門後的記憶表現要比他們在同一房間內走相同距離時更差。

隨後,該實驗結果在真實環境中也得到了驗證。此外,研究人員還對另外一種情況進行了測試,

即回到原來的房間是否有助於找回已丟失的記憶。

實驗結果是:並不能。這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門真的會 “ 偷走 ” 我們的記憶,就算回到原來的房間可能也無濟於事。

研究人員解釋到,現實或虛擬的門之所以會造成記憶丟失,是因為大腦是透過構建周圍環境的情境模型來進行記憶的,也叫 “ 情境依賴性記憶 ”。當我們穿過一扇門進入新的環境中,大腦會收到 “ 情境轉換 ” 的訊號,創造一個新的模型取代舊的模型,大腦皮質會進行一些小的 “ 重置 ”,刪除一些可能跟新模型無關的記憶。同時,

當我們大腦中的工作記憶(短時記憶)負載越多,門廊遺忘效應就更明顯。

一出門就忘帶東西?可能是門“偷走”了你的記憶

圖 /imgflip。com 我是來這兒幹啥的來著???

走進一個新環境時注意力會被分散,這可能是另外一個造成失憶的因素。分心不僅可能導致記憶丟失,也可能讓我們無法注意到環境中的變化。比如,當我們在路上和朋友有說有笑地走著,因為過度關注新環境,以至於沒有注意到身旁已經換了一個人。

遺忘時常發生,大多數人並不會意識到這一點,直到我們突然想到好像 “ 忘記了一些東西 ”。

偶爾遺忘並不是壞事

一個人大腦所容納的記憶量是有限的,為了使得記憶更高效,大腦不僅要學會記住,更要學會忘記,從而釋放空間以獲取其他有用的資訊。換句話說,遺忘,是為了更好的記得。

一出門就忘帶東西?可能是門“偷走”了你的記憶

記憶包括三個部分,編碼、儲存和提取。記憶實際上是大腦根據時間和空間邊界不斷編碼的過程,反過來也說明當我們在回憶的時候,通常也是根據通常也是根據時間和空間的上下文來進行檢索提取的。

情景記憶離不開空間邊界的塑造,門廊遺忘效應可能導致一些記憶的喪失,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於最佳化記憶,使學習和工作變得更加高效。

當大腦越能詳盡地重現場景時,就越容易檢索那些相關的記憶。

例如,複習期末考試的最佳地點實際上是即將參加考試的那間教室,準備會議發言的最佳地點是公司的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