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歷史不胡說——張丞相列傳

作者:由 奔跑的歲月2011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30

霍去病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歷史不胡說——張丞相列傳

張丞相列傳,其實是一幫丞相的故事。在這幫丞相里,張蒼是主角,申屠嘉其次,其餘人略記。

張蒼生平,又能合一篇張御史大夫列傳。相連幾人在御史大夫的職位上前後相繼。張蒼,在秦朝的時候已經官居御史,這個職務在反秦武裝中屬於高官,比劉邦的亭長不知大多少級。當然,因為犯罪,張蒼逃走了,在秦朝還屬於逃犯的身份。若干年後,他應該感謝天意使然。不然,在秦代朝廷上堅持到最後,他在漢代的歷史上估計也沒有什麼事情了。古人講究相術,

“布衣神相”,現在還有很多從業者。與韓信最初跟隨劉邦相似,張蒼也因為在軍營中犯法當斬。韓信憑藉的是自己的思想、口才被滕公發現,免於一死。與韓信不同的是,張蒼因為自己“身長大、肥白如瓠”,被王陵看見,覺得很奇怪,所以建議劉邦不要殺他。王充《論衡》中有一篇講相術的文章中寫陳平,雖然日子過得比較苦,吃的比較差,但一直面白膚潤。成大事的人在皮囊上已經顯示出來了。張蒼傳中,處處在神化張蒼,肥白如瓠是一例,父孫均身長五、六尺,自己身長八尺,可以說是上天的“優選生”,註定要為百姓付出。

張蒼免死後,跟隨劉邦作戰,一路升遷,先後被封為各諸侯國的丞相。期間因為懂律書,被徵召作為丞相蕭何的

“助理”,幫助理清漢代建國初期的律法問題。後來,被封為御史大夫。

張御史大夫列傳中,首位的是周昌。周昌,他是舉報陳豨可能造反的關鍵人物,那時他是趙相。周昌,特點是

“軸”、剛正不阿,不懼權貴。漢高祖劉邦想把太子換掉,口吃的周昌顧不得講什麼道理了,直接撂出了一句話,“我不會說話,反正就是不行”。這一行為得到了呂后的“感恩”,也是最後雖然周昌拼死保護趙王如意,呂后卻不殺他的原因。

歷史不胡說——張丞相列傳

在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周昌被調離,當趙相,是一場謀士的設局遊戲,被別人

“挖坑”,也是高祖的委以重任,有劉邦的私心。戚姬、趙王如意一直是高祖劉邦的心頭肉。不知道,作為原配,與劉邦共患難的呂后為什麼不太受高祖待見,換太子的願望那麼強烈。大概原配太過強勢,而且外戚勢力也很強大,有一個可能被歷史“埋名”的大舅哥呂澤,劉邦一直活得比較憋屈。一個強勢的女人,在男人心理都會留下巨大的陰影。劉邦擔心自己死後如意吃虧,這個“心病”被一個叫趙堯的“權臣”給高祖解決了。趙堯出場前,先有一名相士給鋪墊了一下“他是來代替周昌的”。天意如此,不得不為,相當於提前給周昌打了預防針。“心病”的答案是“非周昌不能保護趙王如意”。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權重最高的事情,當然要優先處理,但是卻不一定非要周昌去做。盯住周昌的原因,大機率是看中了周昌的位置。最後,周昌也沒有完成任務,抑鬱而亡,說明當時趙堯的建議實際上是無效的,只不過劉邦已亡,不會再有人追究趙堯的責任了。趙堯,被劉邦任命為御史大夫,“風光了”幾年,最後被呂后秋後算賬,也算欺騙劉邦的現世報了。大勢不可違,小聰明不要輕易去做,如果違反大勢行事,那麼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作為劉邦造反之初,呂后的恩人,在趙堯免去御史大夫職務後,任敖接任。任敖也是劉邦一開始造反時的

“恩人”,尤其對呂后有過關照。在任三年,曹窋(zhu)接任。不知曹窋(zhu)與諸呂的關係如何,從不附從老臣清算諸呂的行為,可看出,也算一個“好人”,至少不“落井下石”。當然,張蒼也是一個“好人”,知恩圖報,對救過自己的王陵以父禮對待。

物依稀為貴,能幹活的人有一些不當的行為,在缺人用的時候,不會被計較。當人員充足,那個能幹活的人,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處理了。張蒼與周勃等人迎立代王劉恆為帝后,不久被任命為丞相。漢朝建國初期熟知律歷的人不多,所以張蒼因為這個特長備受各級重視。

張蒼本人熟知律歷,勤於學習,漢朝初期的律歷大多出於張蒼手中。物以稀缺為貴,講究五行的帝王,建國初期需要懂的人。當國家平定多年後,有其他人懂律歷的時候,不知變通的張蒼也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歷史不胡說——張丞相列傳

張蒼被免相後

,申屠嘉撿了一個漏。最初皇帝打算用自己的小舅子,後來考慮影響改成申屠嘉。在官場職務任免上,對有的人來說,隨時可能會有驚喜。作為政府部門人員,不管擔任什麼職務,還是要把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作為首要。申屠嘉的特點是剛正不阿,即使皇帝的寵臣也敢“較真”。較真這事情,就跟“背水一戰”一樣,不是時時都會成功的,還要看皇帝,甚至“天意”。“較真”的成功案例很多,不成功的更多。申屠嘉算是碰到了一個好皇帝。鄭通依仗皇帝寵信,怠慢丞相,說到底是打破了官場的秩序。在寵臣(有好感下屬)跟能臣(能幹下屬)之間抉擇,好皇帝(上司)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能臣(能幹下屬)。申屠嘉把握住了這個原則,先提前跟皇帝打個“預防針”,“朝廷禮儀,不能不嚴肅”。上位者有權力在手,可以掌握生殺大權。辦公室裡面,不聽話的下屬很多,讓下屬聽話領導支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是要把權力的利劍拿起來。“較真”的申屠嘉懲戒了鄭通,被懲戒的鄭通以後怕是遇見申屠嘉就要避而遠之了。景帝時,申屠嘉又要和晁錯“較真”,這時候景帝就明顯與文帝有不同態度,景帝“偏向”晁錯,所以取得的效果不一樣,“較真”不太成功。申屠嘉雖然很“剛猛”,但無學術,不懂計謀,能力距大國宰相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

漢武帝時丞相較多,傳內不再一一贅述,反倒是對宣帝、元帝時的幾位做了記載。這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太史公離世時年紀有多大?從漢武帝一直到漢宣帝、漢元帝?漢戾太子造反時,他只是一箇中年?或者此處幾位丞相傳記是弟子所記?

宣帝丞相幾位都簡記,印象深刻的是韋丞相還是小官時,相工預言他會成為丞相,長子不能繼承侯位,次子繼承。這是典型的打包營銷,既然韋丞相相信自己的命運,那也應該相信次子的命運。後面的事實證明,相工是正確的。魏丞相,好武,手下人彙報事項必須要帶佩劍。上奏皇帝免去趙姓京兆尹職務,沒想到被趙君僱人脅迫,並告發夫人殺害侍婢,因是誣告,趙君由免官改為了身死。邴吉丞相,初時救過宣帝,擔任丞相有些照顧。黃丞相因為做太守治所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被推舉。韋丞相玄成,繼承侯位,因事失侯;後又因能力突出,一步步提拔為丞相,重新封侯。一門兩丞相,一生兩封侯,也是美事。匡衡丞相,少時鑿壁偷光,學得一身本領,成為京官。未在外面歷練,在韋丞相死後成為宰相。

歷史不胡說——張丞相列傳

漢朝的這幾位宰相,基本都有當御史大夫的經歷,太史公最後總結,這種官員替代方式有好有壞,好處是可能一張藍圖畫到底,政策變化不會太大。壞處就是,御史大夫想要上位,到處給丞相挖坑。現在有的地方又何嘗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