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作者:由 俊東說畫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02

英年早逝是天命什麼生肖

導語:莫是龍,工詩古文詞。書法鍾繇、王羲之及米芾,小楷精工,行草豪邁有態。畫山水宗黃公望而另得蹊徑,氣韻尤別。

歷來談論晚明書風,諸家大抵以狂怪、個性、浪漫、連綿等形容之。這樣的觀點也頗能與晚明社會風氣中強調個性解放、文人崇尚適意生活觀的普遍狀態能有所契合。代表書家例如徐渭、張瑞圖、黃道周,也多以此類張揚個性的書風受到世人矚目。

而此時的書壇重心吳門與華亭,則是以文徵明、董其昌二人書風為潮流。也因此,明代書畫史一直忽視了另一位傑出的大家,莫是龍。

莫是龍的才情與功力並不在董其昌之下,由於未能躋身仕途,政治地位與董玄宰不可同日而語,在書畫史上似乎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其實在松江畫派中,他屬於第一代畫家,董其昌、陳繼儒等人則是稍後興起的人物。可以說莫是龍對松江畫派的形成和發展厥功至偉。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01

少負雋才,晚景淒涼

莫是龍是明代中後期著名的書畫家與收藏家。但一生命途多舛,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不幸落榜,在他的後半生,一直疾病纏身,51歲卒。

莫是龍字雲卿,後更字廷韓,號後朋、秋水,華亭人。莫是龍出生時,生母楊氏不幸去世,父親莫如忠在外供職,外祖父楊儀將其抱至常熟撫養。

莫是龍少負雋才,8歲善讀書,10歲善屬文,14歲時便透過秀才考試,才華橫溢,聲名遠揚,在當時頗有詩名、書名、畫名,深受眾人的推崇,太倉王世貞、濟南李於麟、新安汪道昆,這些當代的文化名流皆傾心推轂。

莫是龍生活的時代,科舉考試對於一名文人至關重要。考試的成功,意味著社會地位的提升,基本生活便會得到保障。對於莫是龍來說,他出生在以儒業顯貴的仕宦之家,著書寫作、琴棋書畫已經成為他的本能。除此之外,他別無謀生手段,又不肯屈身商賈,只能透過科舉考試來確保生計。

但他一生卻困於場屋,多次參加科考,都以失敗而收場。莫是龍雖有意歸隱,但面對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忙於應酬,在寫給陳伯求太史的信中,提到自己“別來都無長進,獨能於舉子業中尋得出路,姑將朝夕從事求售,俗目了世之魔,當不復為市井小兒所誚,不然雖班馬再生,曹劉嗣出,誰能識者?”可見,莫是龍正做著自己都認為是俗物的事情。作為文人,其中的幽怨之情可想而知。

自萬曆元年開始,莫是龍便一直奔忙在北京與松江之間,科舉受挫帶來的現實壓力,使他的內心世界是痛苦掙扎的,外加童年時期的孤獨憂鬱,致使莫是龍中年時期便一直疾病纏身。莫是龍卒年僅51歲,這無疑與科舉失利帶來的苦悶抑鬱有關。

莫是龍的父親莫如忠是個功力深厚的書家,董其昌評其書說:“吾鄉莫中江方伯書學右軍,自謂得之《聖教序》。然與《聖教序》體小異。其沉著逼古處,當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予每詢其所由,公謙遜不肯應。及餘己卯試留都,見王右軍、《官奴帖》真跡,儼然莫公書,始知公深於二王。”有這樣的父親從小教之習字,莫是龍幼時學書便取法較常人高出一籌。

以後又勤於臨池,於晉人鍾、王各帖嫻熟於心。他雖築基二王,而傾心於大令。一直到41歲,他作《摹洛神右軍像》,在上面臨大令《十三行》,並作了一番自嘲:“……世人學《蘭亭》,不免有凡骨金丹之誚,其來久矣。餘不揣乃復蹈斯轍,豈令後人復笑後人耶!”,不過這種自嘲顯然有一種挑戰前人的自信。

莫是龍也鍾情於宋人米芾,他看重的是米芾的老健和顛逸,這在他的書作中有明顯體現。除大令、米芾外,他也愛東坡書,元人趙、鮮、俞等家真跡也為他賞識。總之,莫是龍的書學淵源主要來自二王、米芾、東坡等人,兼及晉唐宋各家,其功底是十分深厚的。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桐陰待茶圖》

02

家藏萬卷,另闢山水畫蹊徑

莫是龍收藏甚富,且擁有廣泛的社交圈子,尤其與松江地區收藏家交往密切。在鑑藏大量古代書畫的過程中,他形成了“元勝於宋”的畫史觀念。這也無疑影響到他的藝術創作。

莫家富於藏書,到莫是龍時達至極盛。據史料記載,莫是龍從小在虞山長大,其外祖父楊儀,字夢羽,號五川,常熟人,嘉靖五年進士,官至按察副使,是常熟著名的藏書家,築有七檜山房、萬卷樓,多蓄宋元舊本、名人墨跡及鼎彝古器,莫是龍從小受到耳濡目染的薰陶,對於版本鑑別很有心得。

楊儀身故後,楊家“因事被累”,莫是龍便將舅父藏書中的珍本帶到松江,收藏在莫家“城南精舍”的“石秀齋”中,經常鑑賞校勘,在不少藏書上留下了他的筆墨題識。

除了這個重要的繼承,他一生也不斷增入新的藏品。雖然莫是龍由於科舉不售漸為貧困,收藏也隨之變賣,但在其去世後,友人範濂曾說:“廷韓生平鄙牙籌會計,惟畜圖書數千卷及古名人字畫數千幅。”莫是龍的收藏以元畫居多,其中尤愛黃公望,在友人及後人為其所作傳記中都提到“莫是龍畫宗黃子久,為世所珍”。

莫是龍的繪畫大體有兩種不同的風格面貌,一種受吳門畫派影響,另一種取法黃公望和倪瓚。雖然莫是龍生活在“元畫熱”的熱潮之下,但是他最初學畫時,吳門畫派仍是繪畫風潮的絕對先導,因而,他的繪畫風格難免受到吳門畫派的影響。但因富於收藏,有收藏黃公望的經歷,因而在繪畫取法與風格上與董其昌所建構的“南宗”繪畫體系相契合,從而被董其昌大加利用,成為流派競爭中的利器,成為董其昌理論建構中的重要一員。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東崗草堂圖軸》

莫是龍早期作品,三段式構圖,由遠景、中景、近景組成,遠景與中景之間由雲氣連線,中景與近景間由溪流相連。用筆較為精細,畫面中山麓樹木蔥鬱,山間雲氣繚繞,數間茅屋掩映其中,溪上小橋通幽,草堂中一人據幾危坐,林間一人策杖。整幅作品設色典雅,用筆細潤。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山水圖》

莫是龍參照所藏黃公望的《秋山無盡圖》所作。全仿大痴筆意,略鉤稜廓,不施皴擦,而高崖絕壁,幽溪曲澗,橫橋斷岸,危樓孤寺,歷歷在目,人則或行、或坐、或策蹇、或拏舟、或負擔,亦復精妙絕倫。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英年早逝莫是龍,另闢山水畫蹊徑,看似任性發揮卻又在法度之中

結語:

莫是龍是一個久試不售,去世甚早,作品流傳較少的不得志文人。正因為如此,他不斷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但當提到“ 南北宗論”,他又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

一般認為,將“南北宗說”概括成一個較為系統的理論的是董其昌,他在《容臺別集·畫旨》中說: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始分。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

此段文字最初見於莫是龍著的《畫說》,《畫說》最初收錄在陳繼儒主持出版的《寶顏堂秘笈》中,此書在董其昌在世時就已出版,故有人認為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承襲莫說。

——END

讓我們靜下心來,向大師學習藝術生活和人生態度。記得關注我的百家號:俊東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