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生源地分佈、男女比例……大資料畫像助力高校新生成長

作者: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16

生源分佈圖怎麼做

大資料畫像助力高校新生成長

2020年,各校釋出的新生大資料引發了校內外各界的關注。縱觀這些新鮮出爐的資料分析,生源地分佈、男女比例、民族情況,甚至身高、體重都被囊括其中,全面而富有特徵地為“萌新”們畫了像。那麼,2020年的新生大資料究竟可以讀出哪些資訊,在未來的招生、培養各環節還可以發揮哪些作用?記者進行了採訪。

讓新生更瞭解彼此

在2020年“十一”長假前,北京理工大學已經在官方微信公號上推送了新生大資料,統計了來自最東、西、南、北的同學的家鄉,也對同學們關注的男女比例做了比較詳盡的說明,包括總體男女比例、各省份、各專業情況,“萌新”們很容易就能瞭解自身情況並參照對比。

14歲的新生、特立書院的張良秀說:“大資料的各方面我都有所關注,比較吸引人的是男女比例,我今天一直在幫學長學姐做迎新志願者,從接觸到的新生同學看非常能體現北理工的男女比例;還比較關注同學所來自的省份,比如我的學姐是重慶人,她說不辣的食品我吃了覺得辣到不行,印象特別深刻。能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一起學習,聽到各式各樣的口音,確實很有意思,有一種新奇感。”

“2020年學校本科生的招生規模是3700人,最大的特點是理工科生源質量提高了,從各省錄取分數最低分和排名都可以看出來,都比2019年有提高。此外,還反映出現在同學們對‘新工科’專業,如大資料、人工智慧、電子資訊等相關學科報考熱情非常高,學校在錄取的過程中儘量滿足學生的填報意願,‘零退檔,零調劑’,前三個專業的滿足程度在80%以上,基本上滿足了同學們的志願需求。”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徐建用3個“高”解讀大資料背後的資訊。

徐建說:“我們的資料還公佈了體重,有可能是全國為數不多在新生大資料中公佈體重的高校。我們每年錄取的新生身高平均值都在增加,這反映了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而體重的資料總體上和身高的增長比例比較勻稱,可見當前中學生對體育、對身體素質的重視比之前要高。”

讀出歸屬感和融入感

從2015年開始,部分高校就已經開始釋出新生大資料,在之後的5年越來越多高校加入曬新生資料的隊伍。而資料的關注點本身也折射出教育觀念的變化:從一開始的關注群體到更關注學生個體;從一開始主要關注錄取情況、生源分佈到更關注學生身體素質、興趣特長等。

“我比較關注大家的興趣愛好、專業的發展方向。”北理工睿信書院新生王佳和說,“我想知道其他同學的人生規劃,看大家有沒有交集,能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透過大資料我發現不少同學和我的愛好、特長一致,例如我喜歡圍棋、長號,學校也有不少喜歡棋類、樂器的同學,以後說不定能一起參加圍棋比賽,一起演奏。此外,在專業興趣上也有不少有交集的同學,希望我們可以一起交流,互相促進,一同成長。”

“大資料是透過各位新生的錄取原始資料來統計的。我們釋出新生大資料,還是想讓大家有一種歸屬感。新生即將成為北理工的一員,看到這個標籤,既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也能迅速融入新的大集體當中,更有一種認同感。希望‘萌新’們能儘快融入大學生活,找準自己的路,一步一個腳印成長。”徐建這樣解釋製作、釋出大資料的初衷。

徐建表示,新生大資料也是展現學校文化的視窗:“我們在製作、釋出大資料時其實想更多地挖掘學生特長這一方面,所以在統計時愛好特長、競賽獲獎都是統計的因素。透過資料我們還能看出現在的同學多才多藝,會琴棋書畫、擁有體育專案特長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可以看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面向未來 用處多多

新生大資料除了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以外,還可以發揮哪些作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馬陸亭認為,新生大資料作用主要有三:一是對制定宏觀教育政策可提供參考,二是方便學校有針對性地根據新生情況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三是幫助新生在同齡人當中更好地找準自我定位,揚長避短地把握自身發展方向。

“現在是一個數據的時代,資料對我們的工作有著基礎性作用,從資料中可以分析出很多趨勢,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據。例如從學生的區域、城鄉分佈,可以考慮如何更好促進教育公平,比如在大家觀察到985高校農村學生比例在下降的時候,可能就要考慮適當增加農村的特殊招生計劃。”馬陸亭分析,“透過大資料會看到在教育上我們有哪些不足、哪些強項,從而反思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不是有值得調整的地方。”

而對於學校,大資料有助於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地安排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這在今年一些學校的迎新環節已經有所體現。例如,一些學校透過學生的身高資料,主動為高個子的學生準備加長版宿舍床,讓學生感受到學校關心。

馬陸亭還提出,不同學校也可以透過大資料進行橫向比較,比如綜合性大學和工科為主的學校,可能在性別比例、生源上有差異,而認識這種差異有利於學校延續自身特色進一步發展。“再如,如果民族成分更加多元,學校對管理組織方式,包括飲食的安排,就會有所考慮,所以說學校透過資料也會‘找到自己’。”

“這樣的資料也增加了學生的親近感、認同感和榮譽感,學生可以考慮他在群體裡如何更好成長。年輕人在群體中生活會經常思考:我屬於集體的哪一部分?我的優勢是什麼?我的劣勢是什麼?並會對自己校園生活進行重新規劃,特別是剛進校學生,大資料的出現讓這種思考更為理性了。”馬陸亭表示。

【來源:光明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