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作者:由 腦洞看古今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23

什麼叫做禮賢下士啊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貴族們廣招門客,禮賢下士,從而提高自己的聲譽和名望。而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脫穎而出的“戰國四公子”了,四公子分別是哪四位呢?

便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以及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這四位,而這其中,“四公子”的所作所為也有高低上下之分。齊國的孟嘗君便是其中最具爭議的一位。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孟嘗君的爭議就在於他的養士實際上更像是團團夥夥,營造的是一己之私利。

孟嘗君以豢養了數千名門客名揚天下,相傳追隨他的門客有三千多人。孟嘗君為人詬病的就是他來者不拒的養士方式。

這些人中既有策士、辯士,也有武士、俠士,既有有一技之長的無業遊民,也有有犯罪前科的好色之徒。僅他的封地薛地所收留的“任俠奸人”的“暴桀子弟”就有六萬多家,這些人甚至改變了薛地的社會風俗。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幾千名食客常聚於孟嘗君門下,這些人都覺得孟嘗君和自己的關係非常鐵,我們可以想見,孟嘗君的名聲想不傳遍天下都難。但是宋代王安石卻認為孟嘗君所養的根本不是什麼士,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士”為中國古代四民之首。傳統社會對“士”的要求很高,“士”的志向擔當和克己精神遠遠高於常人,“士人”要有不同常人的救世情懷,這種救世情懷在孔子那裡被稱為“仁”。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為了天下蒼生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而孟嘗君所養之“士”的身上卻看不到這種精神和情懷。正因如此,司馬光也認為,孟嘗君是“奸人之雄也”。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司馬光在評價孟嘗君的第一篇“臣光曰”中開宗明義就說:“君子之養士,以為民也。”賢德的君子收養士人,是為了百姓的利益。司馬光認為,蓄養一個人就能使天下百姓都普被恩澤,這是養賢之道的真諦。然而孟嘗君的養士,不分聰明愚笨,不論好人壞人,一概收留;他盜用國庫的薪俸,結立自己的私黨,沽名釣譽,對上欺瞞國君,對下盤剝百姓。

所以,司馬光認為,孟嘗君就是一個奸雄,決不值得頌揚。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司馬光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孟嘗君養士留下了許多典故。其中最有名的是雞鳴狗盜和狡兔三窟。

雞鳴狗盜之徒助力孟嘗君逃脫了秦昭王的加害,但這純粹是為了孟嘗君貪圖榮華富貴的一己之私慾埋單。而孟嘗君手下所養最有名計程車人是馮諼,他為孟嘗君所做的最主要的兩件事便是焚券市義和營造狡兔三窟。

焚券市義只不過是把孟嘗君在自己封邑所放的無法回收的高利貸順勢免掉,從而起到了收買人心的效果。而狡兔三窟更是用秦魏兩國對孟嘗君的看重做籌碼,迫使齊湣王滿足孟嘗君的私慾和個人利益罷了。

“戰國四公子”之孟嘗君:禮賢下士,或許只是為了一己私利

《史記》研究專家韓兆琦先生就指出,孟嘗君的“一生活動都在謀求私利,維護其個人的富貴尊榮”,這話可謂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