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會抱怨也是一種職場能力

作者:由 2574186小麗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06

如何管理消極的員工

抱怨一般被認為是不良情緒,因為它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使我們的快樂度和幸福感降低。比爾·蓋茨就曾經說過:“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而從馬雲的事例中我們也可看出,成功的秘訣就是四個字:永不抱怨。

其實,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現實生活中很難做到。工作繁重,少人關注;工作受創,想要逃避;表現不好,心裡難受;有求他人,無人理睬……人在職場,時刻面臨著競爭的壓力,複雜的局面,彷徨、憂慮、苦惱和難過等情緒不可避免。這時,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渠道來釋放這種壓力,稀釋不良情緒,而抱怨就是一種。

抱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客觀存在,它也有許多積極意義。抱怨能讓人明白你有失敗,也有苦惱,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抱怨能激起同事的同情,贏得同事的安慰和支援;抱怨能表現出你的獨立思考,有利於加深他人或上司對你的認識;抱怨能發洩內心的不滿情緒,有利於身心的健康……俗語云,會叫的鳥兒有蟲吃,埋頭的牛兒挨鞭子。職場中,我們不能只知道埋頭工作,更要懂得思考和表達。你不會抱怨,行嗎?

我們看到有人經常發牢騷,而上司並不討厭他,反而親近他,滿足他;而有些人很少發牢騷,卻很讓人厭,上司不待見,同事也避之不及。截然相反的兩種結果,不是別的,而是抱怨的能力不同造成的。職場中,我們應該怎樣去抱怨呢?

第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們抱怨不只是為了發洩不滿,更多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滿於工作安排或者不同意某種做法。你如果火山噴發一樣,把不滿一股腦兒抖落出來,那麼你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惹怒上司,給上司留下一個惡劣的印象——這傢伙原來是個刺兒頭啊。因此,即便你心裡有很多不滿和委屈,都應該心平氣和,就事論事,而不能無的放矢。“搏二兔,不得一兔”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且,你把自己的情緒帶進抱怨之中,也容易讓上司誤以為你對他個人有什麼看法和不滿。若是這樣,那就背離了初衷。記住,我們抱怨,只對事不對人。

第二,注意抱怨的物件和場合。抱怨不是為了發洩不滿,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抱怨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物件,要找能解決問題的人抱怨,而不能像祥林嫂那樣遇到人就喋喋不休。如果你抱怨不分場合,要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地傳到上司的耳朵裡,那勢必會加深你和上司之間的隔閡。那時,你的問題不但不能解決,上司還會給你打上“此人不可親近”的烙印。雖然上司不一定給你穿小鞋或者直接辭退,但是你再說話時,還能有怎樣的分量呢?

在正式的場合抱怨,即便正當合理也會被人排斥,因為誰也不願意將自己的不足公示人前。如果有同事在場,那就更不妙。錯在上司,同事不好表態,又怎麼來安慰你?錯在自己,同事不能說你,你又怎麼認清自己?如此一來,你會怎樣看待同事,同事又會怎樣看待你呢?而私下和上司交流,不但能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還能維護上司的尊嚴和權威。這樣,無論抱怨是對是錯,都能避免彼此之間不必要的被動和難堪,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第三,注意時機和方式的選擇。我們無論受到多大的委屈和不公,都不能把情緒帶進工作,更不能在工作時間“討說法”。你如果這樣做,勢必會干擾正常工作,影響工作進度。一旦引起同事不滿,上司也更有理由說你如何不對。三人成虎啊!你成了眾矢之的,還有什麼地方抱怨呢?抱怨還要注意上司或同事當時的心情。你如果選擇在他們煩惱的時候,那無異於火上澆油,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選擇抱怨的方式同樣重要。我們抱怨的時候,要儘可能以讚美的話語開始,讓對方願意傾聽,消除牴觸的情緒;陳述的時候,要儘量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不要糾纏於一點喋喋不休,更不能不懂得控制情緒;結束的時候,最好能提出相應的有參考價值的看法,來表明自己經過了深思熟慮來弱化因為抱怨而給對方帶來的不快。

“人無所謂好壞,一切思想使然。”當你懂得抱怨也是一種能力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它也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陽光、美好的生活呢?

會抱怨也是一種職場能力

天天鮮花,天天好心情。